身为村长的杜柳水自然也为此事发愁。
天气刚暖和起来的时候还没这么明显,最近天热起来,那效果真是要命了。
他的大孙子那白胖的脸上更是深受蚊虫的喜爱,已经被亲肿了好大一片。
小小的娃儿自然受不了这折磨的痒意,不停地想要伸手挠,可大人哪里敢让他挠,小娃儿本就娇嫩的脸蛋若是这样没轻没重的挠下去,要不了几下脸就得破。
只得不断地用帕子沾了清凉的井水给他敷着止痒。
可是今年的蚊虫格外的厉害。
但凡那清凉的水帕温一点点,就丝毫不管用了,复发的痒意如排山倒海般席卷重来。
来回倒换帕子止痒都根本赶不上蚊子咬的快。
大人尚且能忍,小娃儿又哪里忍得了呢?
于是许多有小娃儿的人家都不约而同地传出了哇哇地哭喊声。
撕心裂肺地,听着都叫人心疼。
村长的儿媳妇受不了自家娃儿哭得喘不上气的模样,便抱着孩子不停地来回走动。
可院子太小,没等她甩掉这边的蚊子,就已经撞上了那头的蚊子。
村长儿媳胡氏便抱着孩子出了门。
她走得飞快,蚊虫赶不上。
扬起的清风吹着,怀中的小娃儿也不那么痒了,小小的身子趴在娘亲身上打着哭嗝。
胡氏就这么风一般地一路走着晃着哄着。
好不容易把怀中的小儿子哄好,却发现自己竟然不知不觉间走到了北山山脚下那桃花道入口前。
她抬头看到前面不远处山道口边上,仙人放在那的那盏耀眼明亮的路灯。心中不由暗自懊恼。
竟然一不小心走到了仙人的地界了。
正待转头离开,她却忽然像是发现了什么般,又定睛朝那盏路灯看去。
皎洁的月色下,散发着华光的路灯幽静地竖立在那里,让人只觉在这燥热的夏夜都心生安宁清凉之感。
就连周围原本扰人的蝉鸣都变得悠长安逸了起来。
不过胡氏注意到的倒不是这些。
她只是发现,这盏路灯周围,竟然没有蚊虫环绕!
这是她从来没见过的事。
一直以来,在她的印象里,夏日的灯火周围总是围绕着一圈密密麻麻的蚊虫的呀。
怎么这仙人的灯就格外神奇一些,竟然一只蚊虫都没看到!
难道说仙人的路灯能驱虫?
抱着这个怀疑,胡氏又转头看了一眼已经趴在自己肩头熟睡过去的小儿子。
她一边在心中默念着“仙人勿怪”一边脚步轻轻地朝着那盏路灯走去。
路灯下有一块不大的石头,勉强能当作凳子坐下。
坐了几息,胡氏发现果然没有任何蚊虫围上来叮人,她松了一口气。
随即换了个姿势将小儿子放在腿上横抱着,然后从腰间的荷包里取出了先前摘的几片薄荷叶,在手中折碎出汁,仔细抹在了小儿子红肿的脸上。
第二日,凌仙宗
当晚,秀水村的人们就已经顾不得对仙人的敬畏,带着自家孩童躲在那路灯周围擦擦涂涂着各家各户的驱虫手段。
毕竟这些擦涂的驱虫手段,有效时间都不长,若是一直在家中待着实在难以为继。
所以在休息前的这段时间,村中有小孩儿的家庭为了家中孩子少遭点罪,只得来叨扰仙人了。
就连这两年搬来的许多富贵人家都忍不住跟着一块儿过来了。
虽然人很多,但好在这路灯的照耀范围够大,似乎只要是在它的范围之内,都不会有蚊虫。
这让人们不由纷纷感叹着仙人之物的神奇。
及至深夜都困得不行了,大家才返回家中休息。
这动静自然瞒不住山上的凌仙宗众人。
正当村长杜柳水准备使用林霄留给他的传音符求助时,却不想凌仙宗那边已经下来了人。
刘禹南直接找到了村长,跟他说村民们最近不必顾及,都可以去山道下的路灯那里避蚊。
而他们也会尽快想办法为大家解决这件事情。
如此,杜村长才算是松了口气,然后赶紧把这个好消息挨家挨户地通知了个遍。
就这样过了两日。
待到第三日上午,凌仙宗就派人下来给村长传话,说让大家今日落日之前到路灯前集合,宗门会给大家派发驱蚊之物。
却说凌仙宗这边。
自从几天前知道了山下村民们深受蚊虫激增的困扰之后,凌仙宗的大家都非常重视,孙逸高和莫远骄等人当即就停下手中原本的活儿对此着手研究了起来。
于是经过研究成功然后几番改良之后,完全不影响身体且具有卓越的驱蚊功效、持久性的蚊香灯油便诞生了。
此蚊香灯油既可以驱蚊,又能当作灯用。
一小勺灯油便可以燃过今年整个夏日。
孙逸高他们总共做了好几十桶的驱蚊灯油。
不过用的药材大多都不是什么太昂贵的。
只其中有一种,用到了廖前辈那花园中的一种花——青柯芽。
青柯芽珍贵,但好在用量并不大。
这几十桶也不过用了几朵的量,而这青柯芽的产量虽然不高,但几朵的用量还不算伤筋动骨,于是廖攀途也没太心疼。
灯油做好了,就得有人下山给村民们发放才行。
刘禹南大概计算了一下,便把这个任务分成了若干份挂在了杂务堂的任务公告牌上。
并且由于这个任务是在山底下进行的,届时他也会跟着下去,所以虽是宗门外的任务,但也注明了新人弟子可以接取。
于是每日都会来杂务堂跟刘禹南汇报他们新弟子的建造进度以及一些琐碎的突发情况的白术,便第一个看到了这个新发布的下山任务。
而且也是第一个接了任务的宗门弟子。
或许是为了给新弟子们更多的宗门参与感,也为了让新弟子体验他们宗门帮扶凡人的理念,所以这个任务凌仙宗的老人都十分默契地没有接取,把它留了给新弟子们。
白术接了任务回到他们的住宿区,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大家。
没多久,新弟子们蜂拥而至杂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