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宋隐:现在还不是杀他们的时候

李可仁的一番控告,让朱元璋一时间,他无言以对。

事实上,这件事情宛如扎在他心尖上的一根刺。

去年年末,确实有百姓上京告状,只是当时他以为是刁民寻衅闹事,就抛之脑后。

如果当时他能重视,并及时处理,也不至于会发生百姓起义的事情。

但身为皇帝,他又怎么可能承认自己错了?

事实上,造成江南百姓造反起义原因是多方面的。

朱元璋当时的不重视,没有及时处置不过原因之一。

最主要的还是江南行省官员,以及权贵世家的贪污。

还有李善长生搬硬套宋隐的做法,适得其反。

甚至在发现问题时,不但不处理,甚至替权贵世家的隐瞒罪证。

这一瞒就瞒了几年。

在李善长刻意的压制下,朱元璋当时就算知道一点端倪,只怕处理效果也不见得很好。

一想到曾经还算富裕的江南行省,被搞得官逼民反,朱元璋心底翻滚着浓郁的杀气。

幸好还有宋隐挑起了大梁,否则朱元璋还真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

朱元璋思忖片刻,这才重新打量着李可仁。

“朕建立起这大明,一直以江

山社稷为重,江南官员贪污,朕肯定会严惩。”

“可是你们造反,不顾百姓死活,更让江山社稷受到重创!你该知道,这是杀头的重罪。”

朱元璋接连质问。

只是他的质问,反而让李可仁憋了一肚子的火,瞬间爆发出来。

“杀头!”

“百姓死活和江山社稷比起来算得了什么?”

“我们百姓连活路都没有了,还管什么江山社稷?”

李可仁讥讽地冷笑,心想朱元璋也是活不下去了才造反,可是现在竟然说出这些话来?

“但凡能有一点活路,谁又想造反?难道你当年不也是没有活路才造反的吗?”

李可仁这话一出,顿时点燃了朱元璋的怒火。

“大胆!”

“来人,把他们拖下去杖毙。”

“贪官污吏和造反都是朕的底线,罪无可赦!”

朱元璋刚有点同情心,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跟刁民谈什么江山社稷?根本就是对牛弹琴。

他们如果明白江山社稷的真谛,又如何会造反?

不过朱元璋心里明白,所谓的江山社稷,也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留点面子。

可是李可仁却毫不留情的揭穿他!

这他如何忍得了?

朱元璋勃然大怒,文武百官无人开口,对于朱元璋的决定,没有人有意见。

在他们看来,这些百姓确实情有可原。

可是造成他们如此困苦的不是朝廷,也不是皇上,而是李善长和那些权贵世家。

造反,就是触犯了整个朝廷的利益,更有失国体。

所以,朱元璋现在要杀了他们,文武百官都支持。

“皇上英明!”

瞬间,文武百官的支持声在整个大殿上回荡。

跪了一地的起义军大小头领无人出声,只是纷纷看向宋隐。

李可仁同样地盯着宋隐,他的目光仿佛要提醒宋隐,别忘了他的承诺。

就在朱元璋下令,殿外的禁卫军走进来时,宋隐开口了。

“皇上,且慢!”

宋隐突然开口,整个朝堂瞬时安静下来。

任何人造反都是死罪,无论是否事出有因。

见宋隐有阻止架势,文武百官都好奇地向他看过去。

要知道,下令的可是皇上。

此时,大殿里的气氛有些微妙起来,文武百官的视线在朱元璋和宋隐两人身上不停切换。

朱元璋原本就有些恼羞成怒,听到宋隐叫停,顿时脸

上怒意更浓,“宋隐,难不成你还打算替他们求情吗?”

“你最好知道你在做什么?”

朱元璋的质问声中带着怒意。

他还从未见过有人敢替造反的人求情,简直是胆大包天。

宋隐虽然立下了很多功绩,也确实才华出众,可朱元璋绝对不会纵容他这种举动。

此时,朱元璋眼里的怒火已经掩饰不住。

在大明日益强盛的时候,有人造反。

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造反都等于让他朱元璋没面子,更是在说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都徒劳无功!

宋隐一脸淡定,“皇上,请听臣解释。”

“他们造反原本就是死罪,罪无可赦,臣不会替他们求情。”

朱元璋眉头一皱。

他倒要听听,宋隐想说什么?

造反者必死无疑,还能如何开脱?

“皇上,臣在镇压起义军时,为了避免战争减少伤亡,因而臣跟他们有个交易!”

“那就是让他们多活一年,让他们亲眼看着江南如何繁荣起来,他们的家人又如何过上好日子?”

“那时,再杀了他们也不迟。”

“如果不是这样,臣不可能那么快就收复江南。”

“臣想

让他们看到江南的变化,也是想告诉他们,江南行省变得这么糟糕,并不是朝廷想这么做。”

“也要让他们明白,朝廷是如何重视百姓,让他们死得明白。”

宋隐说到这里,文武百官都若有所思地沉默下来。

朱元璋虽然怒意未消,却也陷入沉思。

这些造反者,说到底本身只是普通百姓。

让他们亲眼看到江南如何从千疮百孔重新富裕起来,让他们知道朝廷的实力,这个办法确实不错。

至少此举可以挽回朝廷颜面,自己也脸上有光。

朱元璋虽然已经明白了宋隐的心思,但没有立刻答应下来。

试问哪个朝代的皇帝,会喜欢造反的人?

朱元璋也不例外!

“说出来你的理由,为什么要给他们一年时间?”

“若不能让朕满意,朕立刻就砍了他们。”

朱元璋强忍着怒火,给宋隐解释的机会。

他有些不明白,这些人迟早都得死,让他们知道江南的变化又如何?

对必死无疑的人,还宽限一年,简直就是白花心思。

宋隐竟然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以朱元璋对宋隐的了解,他不可能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