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二章 运动会准备

运动会的筹备很顺利,光是初步报名参加的国家就有三十多个。

运动项目也准备了四五十多项。

对此赵铭是挺兴奋的。

他还从来没有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举行过这种运动会。

相对于赵铭的兴奋,此时的科学院却是另外一番场景。

科学院的头号负责人,一个耄耋之年的研究员,正大声的召集所有人开会。

他的声音在科学院的喇叭里来回冲撞。

等到众人到达会议室时,老研究员才从喇叭旁下来。

“是这样的,陛下说要举行运动会。”

“这场运动会是为了融合我们大江目前所占据的地盘。”

“这是一场为了和平而举办的运动会。”

“本来和我们研究院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但是,要让这个事情传播出去,要让所有人都关注这件事情,就需要我们了。”

“关于收音机的创造,要提上日程了。”

“之前有了手机的制造打基础,收音机的制造其实并不复杂,只是所有人都觉得有了手机,这个东西没什么作用,才一直没有去做。”

“现在这件事不能拖延,我们只有一年的时间,不仅要做出最好的收音机,而且要卖到各个地方。”

科学院的揽财能力是很恐怖的,不仅仅是揽财能力,他们对于商道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看法。

怎么说呢?就是他们能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脉关系,让其他地区的人对京都的东西趋之若鹜。

别的不说,光是水泥,不仅是大江,欧洲,美洲非洲这四个地方有,就连一些周边的国家都开始购买水泥。

水泥销售的成功得益于江科院研究院的宣传和人脉,他们不仅让其他人知道了水泥可以用来制造城墙,还能用来建造房屋,就连修路,也是必备的。

因为这样的成功,江科院自然积累了更多人脉。

这些购买水泥的商人就可以帮助他们将收音机卖到各个地方去。

所以这个任务看起来非常急迫,但是实际上完成起来却非常容易。

有了手机作为基础,现在开始制作收音机,简直不要太容易。

仅仅两三天的时间,收音机就被制作出来了。

光有收音机还不够,还需要电台,大江这边关于电台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尝试。

当收音机出现在商场的那一刻,不少人都被这个新玩意吸引了目光。

大江的土豪很多,也热衷于追求新鲜事物,他们率先开始购买,然后想要看看这玩意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

对照着说明书,他们终于明白这是个什么东西了。

果然江科院出品,必是精品!

当他们调频到某个频道的时候,音乐声就从收音机里面传达出来。

这是大江的频道,也是科学院建立的频道,建立这个频道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看看收音机的效果。

不得不说,效果非常不错。

不少大江人都非常满意,不仅仅是因为能听音乐,更因为他们还能从中听到不少的新闻。

很多的新闻都是通过报纸刊登进行传播的,但现在,已经有一部分的新闻传媒选择用电台的方式传播新闻。

而且这部分的新闻中往往会穿插几条广告,这让商人看到了新商机。

大量的商人开始给电台写信,请求电台同意他们插播广告。

江科院可以说是利用收音机这个产品赚的盆满钵满。

以至于各地分分开始抢购收音机,并同时开始组建自己的电台。

收音机的反响这样强烈,这是让赵铭没有想到的。

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不仅大江人民开始推崇收音机,欧洲那边也是紧跟大江的脚步,第一时间组建了自己的电台,也同时购买了从大江来的收音机。

准备分发给

首当其中的就是各个政府部门。

现在的欧洲因为某些原因导致社会混乱,政治体制也开始僵化,领导层面出了问题,管理层面也是自顾不暇。

再加上欧洲的土地板块过于分散,所以往各个州县下达命令就会消耗很多人力资源。

但现在有了收音机,很多的命令通过收音机就能传达下去。

不得不说,这真的是太方便了。

内院的官员也是非常的满意,甚至希望能将收音机的专利购买进来。

研究院也没有小气,直接派出专人进行指导。

因为研究院自己都很清楚,收音机这种东西是为政治服务的,是赵铭手里的一把刀。

这把刀要怎样才能最大的利益化?

当然是要扩展出去。

欧洲自主购买就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周边的国家也意识到了收音机会给他们带来便捷和发展,所以紧随其后,同步建立起了自己的电台。

他们也需要依靠这个东西来掌握舆论。

收音机的买卖和电台的建立,给江科院带来了不竭的财富。

江科院赚钱就意味着赵铭赚钱。

要知道赵铭可是有江科院五成的股份的。

这天莉娜出去后,很快就抱着一个收音机回来了。

她兴致勃勃地摆弄了好一阵子,随后成功地放出了声音。

此时欧洲的电台还不多,只有一个二十四小时常驻的平台。

这里每天播放的是各种音乐。

其次就是些不定时出现的电台播放新闻,剩下的就是一些娱乐的电台。

莉娜似乎找到了新的玩意,对此有些爱不释手。

就连晚上睡觉,她都要将收音机抱在怀里。

赵铭对此若有所思,是不是要把电视机造出来?

当然电视机的制造可比收音机困难多了。

赵铭也暂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他更多的还是在关注运动会。

而关于运动会不得不提的就是出场的人物。

首先要出场的就是赵铭自己。

其次就是内院的高层官员。

再其次就是欧洲内院的高层官员。

除此之外,就是非洲那边美洲那边的负责人。

这些政治高层领导人出场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迎合运动会的主要奥义,促进大江人民的融合。

所说运动会承载很多奥义,但赵铭却是一点也不着急,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等到运动会的时间正式确立,出场顺序也确定下来,已经到了年底。

赵铭终于坐上了回大江的火车。

莉娜也跟在赵铭身边,打算一起回去看看。

一进入大江,赵铭顿时有种惊讶的感觉。

之前的感觉还不明显,但是现在的大江给人一种仿佛进入了华夏七八十年代的错觉。

水泥房子是很普遍的东西,汽车也成了车路上常见的东西。

孩童们到处欢快的跑着,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老头拿着收音机在树下听音乐。

各种各样的买卖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这这样浓厚的烟火气息让赵铭沉醉其中。

等真正到达京都的时候,又给了赵铭一个不小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