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大江律

“你们可能觉得很强势,觉得不应该这样做,这样做不好。”

“但实际上,很多人不懂大江的规矩,进入大江,很容易引起骚乱。”

“这不仅仅是保护大江的百姓,更是保护你们。”

提到这个,一个锦衣卫顿时笑了起来。

一些商贾一脸好奇。

锦衣卫开口解释起来。

“是这样的,之前欧洲有人审核的时候没有通过,私自来到了大江。”

“她不会大江的言语,也找不到大江的茅房之类的,最后被尿憋急了,找了个小巷子撒尿。”

众人一愣,好奇的询问道,“然后呢?”

锦衣卫无奈的摇了摇头。

“一群混子看到了,就把那个欧洲女人给强了,最后那些混子并没有被判重刑,因为那个女人当街做无礼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失德的行为,加上她本身还是偷渡过来的,最后还被遣返回去了,只拿到了十两银子的赔偿吧?”

众多商贾顿时一愣,随后连连点头。

了解大江的文化是必然的。

不然如果出了这样的事情怎么办?

此时的锦衣卫继续开口。

“还有一个偷渡的,男人,没钱,想要抢吃的,被打死了。”

“老板还无罪释放,就是因为,这些带来的混乱,尤其是外地人带来的混乱,在大江这边,律法是偏向于大江人的,这是必然的。”

“当然,这种偏袒的条件是,你本身对大江不了解。”

“意思就是,你如果了解大江,你偷渡过去,快饿死了,可以找福利机构,然后登记自己所擅长的,然后可以在大江工作,当然,工作一段时间后,确定你赚取到了足够的钱,大江就会对你进行遣返。”

“但如果,你不了解大江,在大江造成混乱,那你死了也是白死。”

“之前大江有白莲教,有邪教,导致了很多人都在大江乱来。”

“直到今天为止,大江的扫黑除恶的行动,还在一直进行,稍微有些端倪,被判死刑是很正常的事情。”

众人深吸一口气。

那可是死刑啊!

但是锦衣卫却耸了耸肩。

“死刑还是很有必要的。”

“很多穷凶极恶的歹徒,还有很多不受规矩的人,不杀的话,很容易造成别人有样学样。”

“说白了,就是有些人,死了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安宁,那这种人,就是必死无疑了。”

众多的商贾听到这话都惊讶的挑起眉头。

他们也没有想到,一个侍卫,竟然有如此的见解。

但是锦衣卫却耸了耸肩。

这些都是内院和赵铭谈话的内容,具体的核心就是这个!

内院的大佬李牧曾经来找过赵铭。

赵铭退出权利中心之后,他询问赵铭。

“现在的内院,很多人都提议废除死刑,尤其是欧洲那边,觉得死刑不够仁道,陛下,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赵铭的回答,就是这个意思!

“有些人死了,如果能带给社会更多的安宁,那这种人,就必须要判处死刑了。”

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

起因是一个人杀了仇人全家!

案件的起因,是那户人家,用非常的手段摧残了凶手的全家,害死了人家的父母不说,还极尽侮辱之类的。

后来受害者长大了,第一件事就把仇人全家都杀了。

案子曝光之后,大量的百姓求情,希望能放凶手一马。

但是律法上,是不支持以牙还牙的!

而内院也很纠结,他们想到的,就是修改律法,将某些罪,改成不设死刑。

但是赵铭这边就拒绝了。

律法的高贵是不容质疑的。

是死刑就是死刑,那个凶手哪怕再有隐情,那也是死刑。

但还是那句话!

最终的案子,要看影响!

什么意思呢?

凶手判处死刑和不判处死刑,哪个对社会的安定有更积极的影响,就支持哪个。

这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凶手报仇,本身是不对的,这是肯定的。

但是某种程度上,律法如果判处凶手死刑,那是不是也是对行恶者的一种支持呢?

就是,有些人害了你的全家,但是用了一些手段,可能导致他能逃出法律的严惩,在这种情况下,律法得不到声张,你报仇的结果就是自己也是死刑,可能因为你怕死,导致了那些行凶者为所欲为怎么办?

那如果,判处凶手死刑,就是不应该的。

因为判处凶手死刑,只会让那些已经逃脱法律制裁的人越发的得意,甚至是更加嚣张。

而那些受害者,只能更加忍气吞声,因为家庭或者别的因素,甚至就连反抗都不能有。

于是就这个问题,朝廷争论了好几天,最后,众人一致认为,凶手报仇,如果判处死刑,并没有太大的效果。

意思是,就算给凶手判处死刑,也没有多大的必要。

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遏制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但是某种程度上,放过凶手,反而能让一些作恶的人明白,你本身导致的恶业,很有可能会迎来报应,到最后,作恶的人反而有些不敢作恶,这也是影响。

两相抵消,加上百姓的求情,朝廷最终的判决是,监禁!

这也是大江律法很有名的一个例子。

之前的律法,都是磨嘴皮子。

但是从这一刻开始,律法多了一丝人情味。

就是律法的判决,并不是一定的。

更多的,还是要参考社会影响的。

说白了,这种社会影响,才是大江律法最为看重的。

原因还是很简单。

律法的最终目的,不是让所有人畏惧法律,而是让所有人都尊重法律,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说白了,律法在大江,是真正的道德的底线。

这个道德的意思,就是有情有可原的因素在里面。

这也不是说一个县令就能做到的,很多时候,都要进入金銮殿讨论,才能讨论出一个结果来。

但总而言之,这个案子的判决,在大江,真的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之后就有人明白了赵铭的用意。

一些被欺负的人开始报官,并没有采用杀人全家之类的极端方式。

他们报官之后,哪怕对方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也有道德作为枷锁,让不少的案子改判,也更符合民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