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技能?
苏泽没想到穿越了这么久,这系统竟然还有自己没摸索到的功能。
在之前,苏泽遇到过升级技能。
【化工】技能通过升级变成了【化学】技能,等于从一个基础的分支技能,变成了更大概念范围的技能。
但是技能分化是什么?
苏泽选择了“是”之后,很快就明白了这个技能的意思。
【木匠】技能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制作桌椅板凳这一类的普通木匠收益,到建造木头屋子的建筑,再到造船造车,建造水力磨坊,这些都可以归到木匠中来。
所谓分化,其实就是将属于【木匠】的宽泛分类,分成更加细节的分支。
这倒是也符合社会生产的发展的。
从古代更宽泛的“木匠”职业,开始分成“木工”,“船工”,“建筑工”,只看到原本是Lv6的【木匠】,变成了另外几个技能。
【技能“木匠”,根据现有经验值,分化为“木工”、“造船”和“营造”三个技能,根据现有技能掌握情况,分配经验值。】
【分化出技能“木工”,技能经验Lv5,1/1000】
【分化出技能“造船”,技能经验Lv2,1/200】
【分化出技能“营造”,已掌握营造技能,增加营造技能的经验值,技能经验为Lv3,20/300】
这么智能的嘛?
苏泽原来有营造技能,现在营造技能合并成了Lv3级。
而原来的【木匠】技能,则转变成了【木工】,依然是Lv5,苏泽看到被动技能依然可以使用。
而【造船】技能被定级为Lv2,这倒是也合理,苏泽从穿越以来也没有亲手造过什么船。
有了【造船】技能,苏泽对于造船就更加有信心了。
这一次苏泽准备建造的是盖伦船,这种帆船从十六世纪开始,一直到十九世纪的蒸汽动力战船登上历史舞台前,一直都是海上争霸的经典船只。
让苏泽无语的是,盖伦船的全套图纸,都来自于林默珺在澳门买到的一本造船手册。
这本英国人出版的造船手册,竟然原原本本的将所有的造船技术细节都记录的清清楚楚,这是什么样的大公无私的国际主义行为!
不过想一想似乎也没什么奇怪的,因为这个年代没什么保密意识,在启蒙运动的百年,西方能够迅速的发展,也和当时这种文化氛围有关。
说个最搞笑的,所有欧洲人都知道前往新大陆的巨大利润,这个时代的航海家都在前赴后继的寻找前往美洲的航线。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班牙和英国竟然直接出版书籍,将前往新大陆的航海图印刷出来,甚至连沿途的岛屿港口,都被这些航海家记录出版。
而当时的欧洲各国竟然也没有任何的保密意识,任由这一类书籍出版,甚至还有人专门翻译成其他国家文字,出版到别的国家去。
这就相当于现代欧洲国家将制造光刻机的技术详细的写成书,然后再自己翻译成中文出版给中国一样。
离谱,就离谱。
这本盖伦船的造船手册,就是这样的一本离谱的书。
如今世界上的航海霸主,西班牙人的主力舰船是卡拉克船。
盖伦船的结构和克拉克船相差不大,本身就是在卡拉克船的基础上改造的。
苏泽通过【造船】技能,也对西方船只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老式的“卡拉克”型帆舰及当时其他船舶的艏楼与艉楼过高,极易招风,使船在逆风时不易操纵。
英国人看到了这一点。降低了艏艉楼,尤其是艏楼的高度,同时还用方形的船艉代替原来圆形的船艉。这样的新设计船型相对狭长,航速较快,在逆风中操纵性极佳。
只是如今欧洲各国还是认为卡拉克船是更好的帆船,英国人为了推广自家的船,也不吝啬将自己的造船技术印刷成书,就连远东这种地区,而林默珺的造船手册,是从一个老船匠手里买到的。
公元1559年,也就是嘉靖三十八年,两年前的时候,前任女王“血腥玛丽”去世,英国的王位再次回到了伊丽莎白一世这位清教徒女王身上。
在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下,英国进入了国力上升期,并且在她的统治下,英国舰队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奠定了英国海权的基础。
用文化6的术语,英国即将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不过在苏泽看来,所谓的欧洲黄金时代,也是由伦敦街头无数的饥寒交迫的童工,无数殖民地人民的血泪灌注。
她开启了羊吃人运动,颁布流浪者法案,禁止乞丐在城市中乞讨,必须要进入工厂工作。
不过苏泽倒是对这位女王不吝啬赞美,因为正是因为伊丽莎白一世对红茶的喜爱,让武夷山的茶农都开始制造红茶,福州市舶司每年出口的红茶,其中有一半被葡萄牙、西班牙商人分销卖给了英国人。
也就是说,伊丽莎白女王,是苏泽茶叶出口贸易的第一大客户。
不过现在喝红茶还是英国贵族的事情,普通百姓根本买不起。
苏泽还在其他几个茶叶产区推广红茶的制造技术,欧洲可是一个茶叶消耗的大市场。
收起杂乱的思绪,苏泽再次查看【造船】技能。
有了这个之后,苏泽对于风帆船的建造也有了相应的了解。
盖伦船是一种帆船样式,盖伦帆船被分为3种具有代表性的大小尺寸建造:小型(100-400吨),中型(500-800吨),以及大型(900-1200吨)。
这其中,欧洲各国的也有各自的特点。
英国人偏好小型的盖伦船,也就是三百吨左右的小型盖伦船。
英国人率先使用整体的下层甲板,这种结构更稳固,可以承受火炮的后坐力,因为英国人的小型盖伦船,也能安装40门以下的火炮,甲板能承受火炮齐射的后坐力。
而西班牙人,则更急爱喜欢1200顿的大型盖伦船。
大型盖伦船能安装的火炮高达百门,需要几百名水手才能驱动,是妥妥的海上巨兽。
不过大船和小船,并不是根据战斗力需要而选择的,而是各国的需求不同。
即使是英国人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曾经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但是西班牙人很快又造出了新的舰队,英国和西班牙进入到了海军战备竞赛中。
除此之外,崛起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人,也在向两国挑衅。
如今的局势,西班牙人还是霸主,掌控南美洲的广阔土地,手里捏着印加帝国的黄金和白银。
西班牙人需要往来于新世界和本土,远洋贸易需要更大的船来运货。
英国人当然也想要建造大船,但是这个时候英国人国力有限,和西班牙人的竞争也花费了太多的金钱。
所以才有伊丽莎白在位期间的掠夺令,著名大海盗德雷克船长,就是伊丽莎白女王诏安的海盗王。
英国舰队也是海盗打法,用更有机动性的小型盖伦船,来劫掠西班牙人的大船。
不过在东亚,三百吨的船已经不是小船了,换算成大明的单位就是千料的大船了。
苏泽准备用这艘盖伦船积累【造船】技能的经验,日后再建造更大规格的船。
而上了川石岛的造船匠人,苏泽也不准备放人了,他派人将这些工匠的家人都接过来,又给这些工匠开了薪水,让他们安心的造船。
川石岛练兵,大造船只,轰轰烈烈的迈向了嘉靖四十一年。
新年前夕,方望海告假,带着李夫人和女儿外孙儿子,一起返回福建和苏泽一起过年。
最近海域平静了,苏泽亲自乘坐飞剪船去上海码头迎接岳丈一家。
等见到了久别重逢的妻子,苏泽自然是欢喜,又抱起牙牙学语的儿子,再次让苏泽有了加油的动力。
不过在码头上方望海还是一股闷闷不乐的样子,等上了船舱,苏泽向妻子问道:
“岳父大人是怎么了?”
方若兰推开苏泽毛躁的手说道:“爹是想要辞官了。”
“辞官?”
苏泽疑惑的说道:“岳父大人还不到五十岁,难道是身体不舒服,我给他看下?”
方若兰摇头说道:“不是身体不舒服,是心病。”
方若兰叹息一声说道:“自从赵贞吉就任之后,爹的心情就差了很多,前段时间连钞关厅的差事都丢了,只剩下一个名义上代掌南京户部的虚职,事情基本上都落在了赵贞吉手里。”
“特别是年前,浙江的胡宗宪写信,向南京户部要粮食。今年浙江九县被淹,又在执行改稻为桑,爹就想支援浙江一点银子,谁知道赵贞吉激烈反对,硬是扛着不肯发粮。”
“爹气不过,上书乞病休,朝廷不允,等年后爹准备不回南京了,直接在福建上书乞休。”
苏泽愣了一下,没想到方望海的去意这么坚决。
不过仔细想想,方望海不愿意干了也正常。
在苏泽看来,方望海这位老丈人还是个有能力的官员。
如果说方望海的【行政】能力有Lv15,那么他的【政治】只有Lv10.
方望海不会站队,没有投靠严党和清流。
其实也不是方望海不愿意投靠清流,而是他这样一个偏向技术的官僚,还是很难认同清流那一套理念的。
方望海是个做事的人,筹建钞关厅这种实际事务,方望海就能做的很好。
但是政治斗争,方望海连苏泽都不如。
在南京户部侍郎这个级别上,他自然不是官场老油子赵贞吉的对手。
搞办公室政治,赵贞吉能抵得上好几个方望海。
要说交情,赵贞吉和胡宗宪是故交,是好友,在赵贞吉在家丁忧的时候,胡宗宪就和他不停的通信,那时候两人关系融洽,赵贞吉还给胡宗宪平倭出谋划策。
可赵贞吉得到清流的举荐,出任南京户部侍郎之后,赵贞吉就想尽办法拒绝胡宗宪的求援,禁止江南的粮食进入浙江。
比起来,自己的老丈人方望海和胡宗宪的关系就浅多了。
他们不过是在浙江钞关税上有些合作,后来胡宗宪还侵夺了浙江钞关厅的职权,两人合作不欢而散。
可就是这样,在浙江大灾之后,方望海还是不计前嫌,愿意支援浙江粮食。
苏泽对方望海肃然起敬,大明朝像是方望海这样的官员不多了。
方若兰说道:“今年以来,爹想做的事情多方掣肘,最后一事无成。”
“你帮着爹筹办的钞关厅也都废了,南京户部那些官员也都倒向了赵贞吉。”
“娘也觉得,爹这个官做的没什么意思,就劝他先回福建,不行就辞官回乡好了。”
好官难做,方望海是个办事的人,对下属也不错,可是在大明这个官场体系中,做事的人就不是升迁的那个。
官员提拔升迁,全都是依靠上级。
大臣要进内阁,要看皇帝的喜好。
重要岗位大臣的任命,要看内阁的推荐。
就连最基层的岗位,也要看上官的推荐和考成。
方望海没有后台,和清流的明日之星,徐阁老的弟子赵贞吉比起来,到底要投靠谁自然不用说。
南京户部的官员倒向赵贞吉,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苏泽苦笑一声,大明朝中后期的改革,最后基本上都是人亡政息,就算是好一点的也就是人走茶凉。
苏泽帮着方望海在江南筹办钞关厅,改革南京盐法,平定振武营叛乱,做了这么的事情,最后在江南官场上,却是一点成果都没有留下来。
官场的人脉、声望,都如同浮云一样,随时可以吹散。
回过头来,苏泽在南直隶留下的成果,都和官场没什么关系。
一个是天工书院,虽然苏泽已经去了福建,但是天工书院培养的学生,已经融入到江南各行各业中。
《天工开物》一书中的种种赚钱法门,如今在江南都有工坊,苏泽在这些工坊主和匠人眼中,几乎是祖师爷一样的存在。
另外一个就是《警示报》和《通言说》,这一份报纸一份杂志,已经覆盖整个南直隶,连南直隶附近的两湖、江西、山东等省,都有了印刷坊刊印。
最后就是上海抗倭缉私总团了,苏泽嘴角露出笑容,为了保住这个据点,苏泽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