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不啬重赏

九连城南,三十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土门子水库。

这个水库是利用这里的山势刚修建的,既用来灌溉,也是用来实验发电的地方。

发电机研制成功了。

虽然在杨延武的眼里,这发电机非常的粗糙,但他已经没有了更好的意见。

对于物理学,他只是懂一些原理,还有后世一些常识。

杨延武除了这两样,就没有更好的建议给他的工匠们了,一切都需要工匠们按原理去研究。

当土门子水库的水坝的闸门打开,水流冲击着水轮机,带动着发电机飞速地旋转,用钨丝做的灯泡,开始亮起了炽红的灯光。

而且亮的不是一盏,亮了很多盏。

工匠们互相庆祝着。

杨延武脸上也充满了微笑。

不过他心里却在吐糟,点歪了,这科技树是彻底点歪了。

蒸汽机到现在还没有解决压力不够的问题,内燃机连影子都没有,但他的领地,竟然有了电力!

不过杨延武也只是感慨科技树的不正常发展,他是个实用主义,能点亮哪个就点哪个,杨延武现在最想要的是电报。

兴义军的领地太大,横跨太平洋,如果能有无线电报,那就方便多了。

杨延武觉得无线电报比有线电报的研究更容易一点。

当然,这是他自己的感觉。

两个项目都同时立项了。

杨延武对科技的进步,从来就不啬厚赏。

在兴义军领地内,现在最受尊重的两个职业,是工匠和军人。

没有办法,上有所好,下必从焉。

杨延武带起了的习惯,很好的传播开来。

这里不是大明,自然没有那种儒生借着主子的权势来狐假虎威。

杨延武不相信儒生,但有个人,却非常相信,认为他们掌握着力量。

金州,赫图阿拉城中。

皇太极的书房内。

皇太极正与范文程谈论天下大势。

皇太极可以说是建州女真人的一位奇葩。

他极为聪明,喜欢读书。

除了皇太极有专门的书房,他的其他兄弟,或者努尔哈赤的五大臣,都是没有书房的。

就算努尔哈赤,喜欢读三国演义,也只是喜欢一本三国演义,也没有设置书房。

“范先生,如今南朝到处筹集兵马,并不急于攻打我大金,一旦大军云集,对我大金,恐不利啊,先生有什么可以教我的吗?”

“贝勒爷,南朝的兵马调动,素来就缓慢无比,根本就不是因为稳健。

根据我们探查的情报,南朝的将领,因为征调的兵卒都是乌合之众,所以才逡巡不前!

我猜测,为了让这些兵将马上出关来辽,南朝必然会许下重赏。

到时候,必定有贪图重赏之辈,贪功冒进,给贝勒爷送功绩。

贝勒爷可要好好把握住机会!”

范文程一副十拿九稳的谋士做派,只是他已经剃了女真的头型,看起来非常滑稽。

“先生高见,我去让父汗建言,再打几座南朝的卫堡下来,让南朝的皇帝老儿着急着急!”

皇太极大喜,他对范文程的分析,非常赞同。

……

辽东,努尔哈赤退出了抚顺,但辽东的兵马却没有前往抚顺城。

抚顺城已经被毁了,一时半会也修复不了。

努尔哈赤听了皇太极的建议,命几大贝勒出吉林崖,攻打附近的大明卫堡,摧毁边墙。

现在在辽东的李如柏,守在东宁卫一线,不敢动弹。

而辽东经略杨镐也是有苦难言。

一些南来之兵,到了山海关后,就不愿出关,跪地哭诉,诉说各种困难!

杨镐其实了解这些人的想法,这都是朝廷不善待有功士卒造成的。

万历年间,有两路兵马,威名赫赫。

一路就是李成梁时期的辽东兵,打得当时的女真和鞑靼像个委屈的小媳妇似的。

但后来李成梁被人弹劾,后半辈子都再也没有上过战场。

朝廷现在为了振奋军心,追封了李如松,算是安抚了辽东兵马。

但辽东劲卒,现在十不存一。

本来入朝抗倭之战,在兵部的一顿瞎几把打的指挥下,凭借辽东军和戚家军的强势,一顿乱拳,狠狠地打了倭寇一顿。

但辽东军劲卒,也死伤众多。

现在又被张承胤带着,被努尔哈赤打得全军覆灭,就剩下见势不妙,偷偷溜走的麻承志一部,还有李如柏带着的千把人。

辽东之地哪里还有可战之兵!

另一路就是威震南北的戚家军,无论是打倭寇,还是打鞑靼,都没有敌手。

但张居正死后,戚家军没有了后台,逐渐被打压。

戚家军余部因为入朝征倭返回后,讨饷不成,反被蓟州总兵王保杀害。

这件事似乎没有激起什么波澜,但是在行伍的人心中,无论是喜欢戚家军的,还是仇恨戚家军的,都留下了一个疙瘩。

拼死拼活,没领到军饷也就罢了,最后还被扣上谋反的罪名。

现在大战又起,谁还愿意为朝廷卖命。

普通士卒没有办法,但是军中的把总千户,甚至总兵,都对入辽作战非常的不积极。

杨镐想来想去,只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厚赏。

杨镐上书万历皇帝,请求赐尙方宝剑一柄,千总以下,如果敢违抗军令,可以就地格杀。

同时为了提高这些兵油子的积极性,开出了巨大的赏格,

能够抓住或者击毙努尔哈赤,赏一万两白银,封世袭都指挥使,

抓住击毙努尔哈赤的儿子和大臣的,赏银两千两,封世袭指挥使……

这么巨大的赏格,让逡巡不前的大明将士,心中火热,跃跃欲试。

特别是援辽总兵杜松,斗志高昂,开始积极组织兵马,以求夺得头功!

而派往辽左九连城的南兵,也纷纷开始起航。

这些南兵,很快就被兴义军抓捕了起来。

这一段时间,出发前往九连城的大明兵马,达到了一万多人。

李肖虎领兵将这些人压在了一个营地中,找到了杨延武。

“延武,新来的这些大明兵卒,大多数倒不是奸猾之徒,现在怎么处理?”

杨延武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这些人是俘虏,不是大明的流民。

大明的流民都是快饿死了的人,大部分人,只要有饭吃,就会老老实实地接受安排。

但这些俘虏,可就不一定了,都有自己的想法。

杨延武不想将这些有可能导致领地混乱的人,呆在领地内。

毕竟美洲大陆的定居点还没有建成几年,一些习惯都还没有养成。

“肖虎哥,要不这样,我们将这些人甄别一下,看性格质朴的,如果能答应按大明流民的方式,移民美洲,就送去北美。

至于那些兵油子,我们给这些人提供武器,丢到安南去怎么样,让他们自己打下一片领地来!”

“延武,异地作战,没有补给,和送死都没有区别!”李肖虎觉得不行,这不是让他们去死吗?

“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出武器出装备,他们需要用土地或者用钱来买,当然,我们可以进行前期投资。”

杨延武解释道。

李肖虎想了想,问道:“延武,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将他们自己改编过来呢?交给我来练,不管他是兵油子,还是什么,都帮你练得老老实实的。”

“肖虎哥,我只是在考虑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征伐大明,肯定会俘虏很多的大明士卒,这些士卒,大部分都算不得什么好人,这些人,以后都按照这种办法,你觉得怎么样?”

“那他们这算什么啊?”

“应该算雇佣兵吧,对,就叫雇佣兵!”

杨延武坚定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