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欣喜若狂

陛下,臣听说,大衢山之战,杨贼大败,亡命而逃,去了东瀛。”严世蕃抢着回答道:“之后定是在东瀛募集倭兵,侵我天朝,杨贼数典忘祖,实在可恨!”

严世蕃欲讨好朱厚熜,却说得不太清楚。

“欲平此贼,需了解此贼。”朱厚熜淡淡地说道:“平白无故的,他会如此得势?”

“父皇!”太子朱载壡闻言指着沈文涣,对朱厚熜说道:“若说对杨贼的了解,对东海的了解,天下莫过此人。”

“太子,这就是带他进宫的原因?”朱厚熜点点头后,温言问道:“他是何人?”

朱载壡人长得俊,又聪明伶俐,朱厚熜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年少之时的影子,因此是无比喜爱,有意培养他,经常让朱载壡跟在身边,听政批复奏章等等,以便今后承皇统,继大位。

当然朱厚熜能够长生不老,就没朱载壡什么事了,不过万一不行呢?

“此人姓沈名文涣。”朱载壡答道:“当年他一阙《商路吟》,名闻天下。其后沈先生全家被倭寇杀害,他为报仇雪恨,潜入贼巢十余年,平贼酋徐海、汪直,皆出自此人之手。”

朱载壡随后对沈文涣使了个眼色、

“小民沈文涣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沈文涣趴在地上,三叩九拜,行了个大礼。

就是不知“青词”做得怎样?朱厚熜心中嘀咕一句后,对沈文涣说道:“卿家平身,潜于贼巢十余年,实属不易,平徐海、汪直,为我大明立下大功,便赐你进士出身罢。”

汪直、徐海的事情,朱厚熜当然知道,胡宗宪等人的奏章不知道上了多少道了,处死汪直、徐海,也是朱厚熜亲自批朱的。

只不过杀了汪直、徐海,又出来个巨寇杨寒苍,好像比汪直、徐海更厉害。

“臣谢陛下隆恩,谢太子殿下知遇之恩。”沈文涣闻言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伏在地上,哽咽地说道:“臣粉身碎骨,也难以为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沈文涣投奔太子朱载壡,不就是为了这吗?

有了进士出身,就相当于步入了仕途。

天下读书人渴求的进士,对于读书人来说,就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异常艰难的,但对于朱厚熜来说,也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

同时这也是朱厚熜在为朱载壡铺路了,太子朱载壡身边总是要有辅助之臣的,有他的心腹,如此才能顺利继位,今后才能辅助太子朱载壡治国理政。

而朝中大臣盘根错节的,关系异常复杂,不如沈文涣干干净净的,与其他势力无纠葛。

沈文涣狂喜,也是因为如此,成为太子朱载壡的潜邸之臣,今后他继大位,他沈文涣必将会青云直上。

严嵩父子则是面无表情。

你沈文涣想青云直上,还要看你上不上道,否则治你的办法多的是。

“平身,说说杨贼之事吧。”朱厚熜随后点头道。

“陛下、太子殿下、严阁老、李阁老、诸公……”沈文涣起身,对在场的每个人都行了一礼后,方才缓缓地说道:“杨寒苍此贼败走东瀛之后,便投奔了汪直,其后成为了贼酋汪直的女婿,贼酋汪直的两个女儿均嫁给了他。”

“姊妹同娶?”朱厚熜闻言不禁笑道。

姊妹同娶不奇怪,在这个世上,这种事情多的是,而朱厚熜感到吃惊的是,原来杨寒苍是继承了汪直的基业,势力才逐渐壮大的?

“汪直死后,杨贼便继承了他的家业?”于是礼部尚书徐阶开口问道:“不仅仅是源于汪直吧?”

徐阶说罢,还偷偷地瞄了严嵩一眼。

海贼当然要做些走私的勾当,而走私的勾当,当然与大明朝的许多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不过这些事情是潜于水下的,世人不知罢了。

“大人所言甚是!”沈文涣点头道:“在此之前,杨贼已颇有势力了,先是占据了东瀛五岛,其后五岛之战,大败日本诸大名联军,占据了日本许多大城及大片土地,攫取了日本大量人口、财富,才逐渐成势了,他在日本人口中,还有个绰号,为‘杨屠夫’。”

杨屠夫?众人闻言都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能有这“雅号”的,其手段必定是异常凶狠的,必是个杀人如麻之人,

不过也有人认为,华夏之人,大明朝的钦犯,逃到日本,能有这么一番作为,也算是扬了大明朝的威风了。

虽然众人称杨寒苍为倭贼,但杨寒苍是个华夏之人,这是无法改变的,也是没有争议的,包括汪直与徐海。

“日本撮尔小国,占据了日本,就欲与我天朝争锋?哼,以卵击石!”严世蕃冷哼道。

以卵击石?人家以数千兵马大败天朝军队十余万,就叫以卵击石?以石击卵还差不多……众臣无一人附和严世蕃的话,均是默不作声的。

不是严嵩父子权势熏天,早就有人开口反驳了。

“沈卿家,你接着说。”朱厚熜看了严世蕃一眼后,对沈文涣说道。

“遵旨!”沈文涣应了声后接着说道:“之后的事情,许多人均知道了,汪直死后,杨贼便继承了他的家业,他与他的海狼军便如虎添翼了。”

“如此轻松吗?”严嵩开口问道:“是个人去了日本,就会如此起势吗?”

“阁老问得好!”沈文涣笑了笑后说道:“杨贼所凭者,无非为器之利!他的海狼军所持之火器,远胜天朝!”

沈文涣自以为了解杨寒苍,其实也是一知半解的,杨寒苍只凭武器吗?杨寒苍的许多事情,他沈文涣当然是不了解的,又怎么可能了解?

即便是武器,沈文涣等人,或者说大明朝无论想什么办法,也是拍马难及的。

沈文涣若是了解杨寒苍,当年也就不会轻视他,一心对付徐海、汪直了。

“沈生所言不差。”兵部尚书赵廷瑞一边喘气,一边开口说道:“败军皆言贼军火器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