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年间八月,海狼军连败明左、右两路十余万大军,斩首无数,俘虏无数,缴获军械、粮草无数。明军大溃,一溃千里,溃不成军。
山东全省是闻“海狼”色变,再无御敌之兵,也无御敌之心了。
如此情形,就连杨寒苍也没想到。
试探性的进攻,却愈演愈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过了这么多年了,杨寒苍这点小火星,终于在大明帝国燃起了熊熊大火。
海狼军挟大胜之威,以降卒为先锋,乘胜追击。分成三路大军,连下乐安、博兴、临淄、泰安州、新泰、德州、泗水、兖州等州府县。
海狼军战旗过处,明军无不望风而逃,海狼军大军过处,无不所向披靡,无可与其匹敌者也!
齐鲁之地,已基本上落入了杨寒苍的囊中。
山东大震,天下大震!
特别是明朝廷、官府被震得七荤八素的。
到了此时,杨寒苍仍不肯罢休,命海狼军乘胜进兵,兵锋直指徐州、济宁、安山、东昌等地。
当然杨寒苍并不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而是有目的的,有他的战略目的。
那就是大明帝国的漕运,掐住了大明朝的漕运就是掐住了其命脉,掐住了其生命线。
打蛇打七寸,擒贼先贼王!
而在东昌,海狼军还有个小小的收获,截获了今年江南贡物,也就是上贡给明朝廷的各种奇珍异宝、绸缎、粮秣等,足够海狼军吃上两年了。
…………
“大明国完了!”
“嘘,兄弟慎言,小心隔墙有耳,锦衣卫、东厂番子可不是吃素的……”
“怕什么?都这样了,还不让人说啊?”
“哪样了啊?请恕老朽孤陋寡闻。”
“是啊,兄台,快说吧,发生何事了?这顿酒算我请了,只要你肯说。”
“这可是你说的。”
“当然,当然,区区薄酒,不足道哉,你快说吧。”
“咕隆……齐鲁之地完了,已全部落入了海狼军手中了啊,咕隆……”
“海狼军?是什么啊?小二,再上两壶美酒!”
“当年闯紫禁城,劫法场的……那人,你们还记得不?”
“闯紫禁、劫法场?”
“记得,记得,在下记得,他……他可是条好汉啊,独自一人,抢了他姐姐跑了,这么多官军,就拿他毫无办法,啧啧啧。”
“哦,我也想起来了,是他,就是他,只可惜他姐姐还是死了啊!兄台……那什么海狼军与他有何关系啊?”
“有何关系?咕咚咚……海狼军就是他,他就是海狼军,东海大枭,此时杀回来报仇了!咕咚咚……”
“哦,此事我也有所耳闻,只不过他……他不是在日本国吗?”
“哎,人家于海外卧薪尝胆,此时三千越甲欲吞吴啊!”
“不是吧?他想吞吴?不可能吧?”
“有什么不可能的?咕咚咚……,山东朝廷大军大败,折兵数十万。海狼军大胜,你们知道海狼军以多少兵马击败了朝廷数十万大军吗?”
“多少?兄台休卖关子了,要不再给你上两壶美酒?”
“区区数千人马啊,咕咚咚……”
“啊?”(一片惊呼声)
“不可能吧?兄台你……肯定在胡说八道。”
“嗯,确为戏言耳!”
“这位大叔所言不差,俺跟着我家主子去山东做买卖,一路上全是逃难的人啊,络绎不绝的,听他们说,海狼军都快打到大名了啊。”
“大名?我的天呐!”
“咕咚咚……嗝儿……其实山东的百姓大可不必逃难啊。”
“兄台,此话怎讲?”
“那人来做什么?”
“你刚才不是说了吗?替他姐姐报仇啊。”
“这就是了,冤有头,债有主,他与普通百姓有何冤仇?你们说是吧?”
“对,对。”
“他还说了,天下之人,与他姐姐一般凄惨的,数不胜数,因此,嗝儿……他也是为天下百姓而来。开仓济贫,除暴安良,为天下百姓计!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你们说,这样的人,会为难咱们这些苦哈哈吗?”
“有道理!”
“兄台所言甚是!”
“真乃义士也!”
“咕咚咚……,海狼军之令,不杀、不淫、不夺、不虐。”
“不杀、不淫、不夺、不虐?好,我还以为是倭贼呢!”
“呸,有这样的倭贼吗?”
“哎,看来此人所图非小啊!”
“咕咚咚……嗝儿……盼星星,盼月亮,宣威将军是咱的大救星!”
“啊?他……他真的是大救星吗?”
“番子来了!”
众人是一哄而散。
不过锦衣卫、东厂再厉害,也难掩天下悠悠之口。
大明朝京师之中,酒肆、茶坊、大街小巷、乡野田间等等,无不谈论此事,看热闹不嫌事大,当然希望事情越大越好,大明朝的穷苦百姓、底层百姓,最想看的,就是平日里欺负他们的,那些个高高在上的官员老爷们,穷凶极恶,为虎作伥的兵丁、巡检、衙役、锦衣卫、东厂番子等,吃瘪的样子,最好将他们杀个干净。
大明朝的穷苦百姓、底层百姓,受尽欺凌,心中的怨气、恨意,早已是充溢胸膛,但绝大多数,却是敢怒不敢言。造反可是要被杀头,株连九族的,又有几个敢造大明朝的反?
此时有人替他们出头,有人扯旗造反,虽大都也不敢跟着造反,但却敢摇旗呐喊助威,当然大都是在心里……
甚至有许多不如意的官员、兵丁等,也在暗暗幸灾乐祸。
不但京师,大明帝国的两京、十三承宣布政使司、关西七卫、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斡难河卫,除了京畿地区,各种势力均是蠢蠢欲动,那些个偏远地区,明统治薄弱之地,关西、云南贵州、福建等地,甚至有人揭竿而起,趁机举旗造反。
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杨寒苍及其海狼军这块石头,已经使得大明帝国,处处是烽火,四处是硝烟,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大明帝国。说是摇摇欲坠,也许是夸大其词,但大明朝却似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这也是杨寒苍始料不及的。
当然有许多海狼军的细作,在其中推波助澜,煽风点火,添油加醋,顺便宣扬海狼军的主张。
杨寒苍岂能不知舆论的重要性?很久很久以前,杨寒苍就派遣了大批细作遣入大明朝的各地,并控制了许多报纸。
这个年代的报纸叫邸报。
“毕中官,走吧。”
一顶暖轿中的一名女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