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九珍堂药膳

林氏的绣坊不算太大,但是位置很好,正是京城夫人娘子们平时最爱逛街的地段,且一眼就能被人看到。

绣坊的铺子是上下两层的,还带一个不小的后院,后院里又有一排屋子,将来绣坊开起来,绣娘们工作和休息的地方也都有了。

至于苏巧巧的这间铺子,位于京城东街的街尾,原本就是一家做吃食的铺子,主人家因为生意不好,才想要卖出去。

正是因为这个位置从前生意不好,因此许多买铺面的人,对这间铺子都颇有微词,导致这间铺子半年都没卖出去。

不过苏巧巧却是不在乎这些的,开药膳铺子,对她来说,铺子的位置倒不是最重要的,她只需要将自己的名声打出去,铺子里不会缺客人。

将药膳这间铺子买下来,苏巧巧手里的银子一下子就少了一半。

至于林氏的绣坊,更是花光了林氏之前在康山县时攒下的所有积蓄。

将房契拿到手,回家之后,苏巧巧毫不吝啬地又拿给林氏一张五百两的银票:“娘,后面铺子修缮还要银子,您别省着。”

林氏有些犹豫:“巧巧,娘的银子要是不够,你爹那里还有。”

苏巧巧不由分说地将银票直接塞给林氏:“我爹拿点银子,他自己在官场上疏通走动还不一定够。娘,咱们得早日将铺子开起来,将来好接济爹爹。”

“况且您女儿不缺银子,这些您就拿着,以后多给女儿做点好吃的就是。”

林氏这才将银票收起来:“好,都依你。”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苏巧巧一心扑在自己新买来的铺子上,每隔两日还要去沈家给沈馨看诊。

经过了一个月的治疗,沈馨的状况比从前好了许多,和姐妹们说起开心的事,也会跟着一起笑,甚至前两天,还跟着沈秋蔓出府玩了半天。

苏巧巧再去沈家给沈馨诊脉时,沈馨主动伸出手,待苏巧巧诊完,她还怯生生地问了一句:“巧巧姐姐,馨儿还要喝多久的汤药呀?”

苏巧巧温柔地伸手揉了揉沈馨的脑袋:“从今日开始,只每天晚上喝一碗药,连续喝上两个月就可以了。”

至于沈馨的药膳,是不能停的。

李婆子给沈馨饭菜里下的药,是长年累月的下进去,再加上时不时吓唬一回,沈馨精神衰弱的症状很不容易痊愈,需得耐心调养上几年,才能彻底根治。

不过好在苏巧巧教给沈家厨娘的药膳,里面虽然放了药材,但是各种药材和食材的比例调配得很好,不容易吃出太重的药味,味道也十分不错。

再加上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送新的食谱过来,对沈馨的食谱进行调整,这样一来,沈馨也不会吃腻。

沈家人对于沈馨如今的情况,已经满意得不能再满意。

没见到苏巧巧之前,他们几乎不敢相信沈馨能恢复到今天这个样子,只祈求她的身体能变得好一点。

这次离开沈家,是沈夫人和季氏亲自送苏巧巧离开。

“巧巧,我家馨姐儿还真要多谢你。只是,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了。”

苏巧巧笑着摇头:“夫人,我们两家之间,谈感谢可就生分了。”

“如今馨姐儿的情况已经稳定下来,往后我半个月来一次,旁的需要注意的,我也都和季大娘子说过了。”

季氏跟着应声:“是,我都记下了,还让人抄录了一份。”

送着苏巧巧到沈府门外,季氏又问:“苏姑娘,我听秋蔓说起,苏姑娘要在京城开一家药膳铺子?”

“是,这药膳铺子里面做的药膳,主要是为了帮人调理身体,若是有人求医,我也会帮忙诊脉。”苏巧巧道。

季氏脸上马上挂上了笑容:“这可赶巧了,我正好有几个姐妹,都想要调理一下身子。等苏姑娘的药膳铺子开业了,一定能带她们去铺子里坐一坐。”

苏巧巧朝着季氏行了一礼:“等铺子开业那日,定会派人来请大娘子的。”

苏巧巧知道,季氏这番说辞,是要主动帮自己宣传铺子,看来她药膳铺子的第一个客人,是不用自己发愁了。

药膳这种东西,讲究的就是一个口碑,若是客人觉得有效果,自然会再推荐给其他人,将来想在京城打响名声,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铺子虽然修缮得差不多了,眼下还缺几个做药膳的厨子。

寻常的厨子不通医理,很容易做出问题,苏巧巧思前想后,最终想出了一个办法。

药膳铺子那边,所有的药材和食材都提前准备好,厨子只需要按照自己规定的方式进行烹饪,就不会出问题,且味道也不会有太大差别。

准备食材的步骤,苏巧巧单独买了几个人,作为铺子里后厨的伙计,又买了四个厨娘,让府里的厨娘徐婆子暂时过去带着她们。

至于配制药材的步骤,全部教给家里这些药童。

如今他们学得很好,除了每日习字,还要跟苏巧巧一起认识药材。

家里现在的药材,他们大多都已经认得了,抓药的速度虽然不快,但是这些孩子细心,苏巧巧给出的方子,他们抓得都十分准确。

苏巧巧的药膳铺子还在准备阶段,林氏的绣坊却已经开业了。

绣坊的名字就叫“林记绣坊”,里面除了林氏只有四个绣娘和一个女掌柜,账房先生林氏也特地请的女先生。

由于苏家一家人到京城的时候,林氏便送了不少绣品出去,开业这天,倒还真有不少人过来捧场,其中大多是收到林氏礼物的人家。

绣坊里准备好的成品绣帕,只开业这一日的时间,就卖了将近一半出去,还有几户人家定做了绣品,只等几日后来取。

甚至永安侯府的大娘子亲自给老夫人定制了一面贺寿的屏风。

这屏风不小,交给别的绣娘来做,林氏不放心,只能拿起针线亲自动手。

回到家时,林氏累得够呛,不过心里却是高兴的。

晚上,林氏揉着有些酸的肩膀,与苏三牛说起白天铺子里的事,眼角都带着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