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这个男人来自后世
政制院换届,有资格入选的总共十五人。
除了十三个重要部门的尚书、御史台、谏台一把手以外,还有曾经的候补同知晏殊、范仲淹。
吕党提名了五个,晏殊、程琳、章得象、陈执中、贾昌朝。
王党则提名了四个,郑戬、韩琚、叶清臣、蒋堂。
赵骏提名了三个,范仲淹、李迪、李谘。
这样就只有吏部尚书李若谷、税务部尚书胡宿、警察部尚书杜衍这三个没有后台的人不能入政制院。
台下三人脸色如常,对于这个结果其实早已经知晓,倒也并没有感到意外。
唯独一人以怨毒地目光看向了吕夷简和赵骏一眼。
此人正是财政部侍郎夏竦。
夏竦跟吕夷简有怨,自然就不可能当上重要部门的尚书。
但他也是个对权力欲望极大的人,当初见识到了政制院的强权之后,就极为震撼,因此定下了将来入政制院的目标。
可惜的是他运作几年,始终未能先当上各部尚书,再等到政制院换届的时候一举入院。
其中自然是吕夷简打压的缘故。
然而在刚开始各部门改制之时,他当时是很有希望拿到一个尚书位置。
只是赵骏的一句话,就把他打回了原形。
没办法。
刘元瑜那次事情确实没有证据,可就算没有证据,赵骏也怀疑是他干的,自然对他很不满意。
那次事件后夏竦肠子都悔青了,哪怕是觉得赵骏年纪轻轻上位不合理,却也明明可以跟旁人一样,先看看局势再做决定,为什么就改不了嫉妒的老毛病,多那一句嘴怂恿没脑子的人去冲锋做什么?
可这种事情本来就难说,谁又能料到堂堂一个三司副使,说被撸就被撸了呢?甚至后来还被抓了,反而更彰显政制院的权力,实在是让人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
所以怪就怪在夏竦错误地判断了形势,还是拿以前那种言无非罪的官场潜规则去考量,以为就算是弹劾赵骏,也不会有什么事。
却不知道知院这人小心眼,在自己有能被查到证据的犯罪情况下,得罪了他还想走?哪这么容易。
不过对于夏竦这种阴险的人来说,就算是后悔也最多后悔一阵子而已。之后又很快把怨恨转移到了赵骏和吕夷简身上,怨恨一个没让自己当尚书,另一个打压自己。
今天又见到政制院换届,完全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心里的那股怨恨就更加强烈。嫉妒的眼神看向诸多同僚,眼珠子都快瞪出来。
但不管怎么样,他就算眼红到得红眼病都没用。
赵祯见提名名单已经出来,便点点头道:“好,既然如此,那就回政制院投票表决吧。”
说着挥手道:“散朝,除范仲淹和晏殊,其余被提名的人留下!”
“退朝!”
王守忠大声说道。
百官告退。
程琳、章得象、陈执中、贾昌朝、郑戬、韩琚、叶清臣、蒋堂等人则是忐忑不安地留在了垂拱殿。
赵祯、赵骏、吕夷简等原本就是政制院的人则去了紫宸殿后阁。
没办法,垂拱殿离崇政殿有点远,离大庆殿后阁的政制院办公地也一样有点远。
现在正冬天,大雪纷飞地,众人不想跑那么远,垂拱殿大家还等着投票结果,那自然还是尽快处理得好。
一行人到了后阁,阁中点燃了炭火,除了偏侧开了一扇窗通风以外,屋内倒也还算暖和。
大家按照位置坐定。
赵骏这次就不是坐在主位上,而是赵祯的左手下边,吕夷简坐对面。
等众人都坐好之后,赵祯看向赵骏道:“大孙,这次政制院换届,你觉得应该怎么安排才是?”
“人有点多了,本质上来说,咱们的政治体系是政制院上对官家负责,下进行全国政务处理,包揽除军事外的一切政治主导方向。”
赵骏双手一摊道:“既然要制定大方向,要那么多人做什么。朝廷需要的是一个正确、强力、集中起来的声音,而不是大家都互相发声,互相争权夺利,闹得政制院里乌烟瘴气。”
说着他还瞥了眼吕夷简,这老登在自己游走天下的时候排除异己,打压政敌,十五个重要部门一把手,他能安插进去四个,要不是还有王曾帮忙牵制一下,加上他也不敢做得太过分,恐怕满朝官员都是他的小弟了。
吕夷简自然能感受到赵骏的眼神,好整以暇道:“官家,对于这一点,臣早有思量。”
“哦?”
赵祯问道:“吕相有何良策。”
“臣以为,现在的规矩可以改一改,如真正进政制院,且能知晓汉龙身份的,只能是同知。”
吕夷简说道:“候补同知反正只有建议权,而无参政权,可以以后取消候补同知参会,把会议内容发给他们,由他们提出建议即可。”
赵祯思考道:“吕相的意思是多提几个候补同知?”
“是的,同知自然是不能轻易授予,范仲淹晏殊劳苦功高,入院顺理成章。”
吕夷简笑道:“程琳的财政部是政制院下的第一部,且他以前就是计相,位高方显权重。贾昌朝执掌教育部,教育部是将来重中之重,非高位不能推动教育发展。兵部更是如此,要想改革兵制,自然要有相应的位置。谏台监督百官,若是权小,则如何使监督之权?”
“至于其余人?”
吕夷简淡淡地道:“如那工部、户部,现在尚不是国家大力建设,查询户籍之时,所以不能入院,也是正常的事情。礼部、工商部、刑部,礼部只有象征,近乎虚设,但古太常为九卿之首,权低而位高,可入候补,工商部只管商业,刑部管律法,不如前几者重要,同样当入候补。”
他这话一听还乍有道理,因为财政部非常重要,在后世排名当中虽然只是第三梯队,但那是在国家排名,下到地方,县市财政局、省财政厅,那不妥妥的各部门老大?各个部门都要求着财政局拨款。
教育部和兵部也确实都是未来要改革的方向,教育事业关系到数理化的推广,兵部则是要改变冗兵现状,谏台要行监督权力。
但难道工商业和法律就不重要了?
显然吕夷简这一手就是避实就虚,打击敌对党派,把王曾那一派的人排除政制院外,赵骏提的就给个候补同知,自己的全都入院扩充自己实力。
除了郑戬和陈执中一样的理由不好打击以外,别人都被他拦在了政制院门外。
哪怕他知道做不到,但也得摆正好这样的态度,将来面对自己小弟们的盘问,自然也有个说辞,说自己已经尽力了之类。
“扯淡。”
赵骏都快逗乐了,指着吕夷简道:“你个老逼登,干脆政制院你做知院算了?”
“唉。”
吕夷简连连摆手道:“老夫虽执宰多年,但如何比得上汉龙年轻有为呢?当然,若是汉龙愿意让贤.”
“我让伱个头啊你。”
赵骏翻着白眼道:“官家,别听这老头胡说八道,这厮整天不为国家效力,一天天就知道党争,这届选举我提议罢黜吕夷简。”
“好!”
范仲淹来了精神,高声道:“我举双手赞成!”
“咳咳咳。”
王曾咳嗽了两声,眼角看向吕夷简,泛着诡异的光。
“你们!”
吕夷简顿时就蔫了,没好气道:“老夫就是说这么个意思,你们要是不同意反驳便是了,何必闹到这样。”
他其实也没真想政制院全安插小弟,但他必须做这个姿态,否则没法给
“好了。”
还是晏殊打圆场道:“在座都是自己人,就少开玩笑了,还是谈谈正事。”
说着他看向赵骏道:“汉龙,你怎么看?”
赵骏沉吟道:“有一点吕老登说得是对的,第一,正式入院不能太多人,知道我身份的也不能太多,人越多,暴露的危险就越大,我提议暂时一定能入选的有老范,拉日叔,还有李迪,其余人再商榷。”
这一点没什么质疑,连吕夷简都没反对。范仲淹和晏殊做了几年候补同知了,并且老范还那么大功劳,正式进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更何况晏殊虽然并不是吕夷简的小弟,且在吕王斗争当中保持沉默,看似谁都不帮,但其实还是比较偏向于吕夷简更多一点,算是半个帮手,所以吕夷简当然认可。
至于李迪,他也没办法。
王曾有蔡齐支持,老范进来后也肯定跟王曾一起对付他,他有宋绶支持,晏殊隐隐偏向自己,赵骏却一直都没什么人帮,只不过赵骏的能量太大,他一个人顶得过整个政制院所有人,才让大家忽略了这一点。
但不能否认的是,赵骏一直是一个人在政制院单打独斗,现在他要求多个帮手,也是理所当然之事,吕夷简不可能也不敢反对。
不过有一个问题在于。
&t;divtentadv>范仲淹虽然不是王曾的小弟,可他是坚定的罢吕派,而且大家早就说好,这次老范战胜回来,就要掀起改革,万一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自己反对,老范联合王曾乃至赵骏锤他怎么办?
光靠自己、宋绶以及半个帮手的晏殊,可顶不住那么大压力,所以吕夷简说道:“我认为贾昌朝和章得象可以进来。”
赵骏先看向赵祯。
赵祯思索了一下,对他说道:“大孙,你怎么看?”
“我来分析一下吧。”
赵骏指着吕夷简说道:“政制院权力是大,但以咱们英明的官家为核心,以大家商议的改革方案为指导。但除了这些以外,对人才想把人安插进来。”
吕夷简当时就不乐意了,有些真生气地说道:“汉龙,你这话就说得过分了,虽然大家都是自己人,说话可以没有顾虑,但老夫也是为了国家,却无私心,你怎么能这样说我?”
“你私心肯定有,但我信你是为了国家。不过我也不是指责你,王曾不也是为了跟你抗衡才拉人进来的吗?大家都有私心,所以也是坦诚布公一点。”
赵骏认真说道:“我知道政治讲究内敛,不把话说透,给大家都留有余地。但我认为很多时候,把话说开反而更好,因为藏着掖着容易误会,还不如先把话挑明,这样谈话效率更高,省得互相猜忌来猜忌去,离心离德。”
“年轻人真的是。”
吕夷简苦笑地摇摇头,赵骏总是这样,打破很多政治潜规则。
但不可否认的是,赵骏说得对。
事情说开了,沟通成本就低了,没那么多顾虑,也没那么多猜忌,效率自然也会加快。
赵骏就说道:“这次政制院换届本质上来说,就是分权力蛋糕,老吕想多两个人给自己撑腰,老王想多两个人制衡老吕,怕是连盛公都想提携两个人进来。”
盛度不好意思地笑笑。
“这肯定是不行的,你提一个,我提一个,搞得政制院跟西方议会似的,人多嘴杂,乌烟瘴气,那怎么能行呢?”
赵骏双手一摊道:“所以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
赵祯就说道:“大孙的意思是,削减入院名额?就只让希文公、同叔公、复古公三人进来?”
“那倒也不是。”
赵骏说道:“西夏和辽国打败了,咱们内部改革在即,就必须要拉拢更多的力量,多一点人进政制院,通过我的身份将大家形成一个完整的政治联盟,有助于集中起来办大事。”
这个从未来穿越过来的身份就很好用,你捅出去,告诉大家我是未来人,照我的办法去做,保证能强盛国家,大家不管怎么样对立,就都得被迫跟着你走。
不信都不行,因为赵祯、吕夷简、王曾、范仲淹、晏殊他们信,其余加入进政制院的人,就自然也就只有跟着大部队走的一条路。
所以政制院可以进行扩张,改革开启之后,十多个人的宰相团队,更能够进行全方面的梳理以及政治变动。
但人也不能太多,不然就会太乱。
赵祯问道:“那多少个人比较合适呢?”
“目前是咱们八个。”
赵骏看向众人道:“李迪进来是九个,老吕可以拉一个,老王可以拉一个,十一个人足够了,其余人可以酌情入政制院候补同知。”
说着他看了眼可怜兮兮地盛度,犹豫道:“要不,老盛你也邀一个?”
盛度眼睛一亮,问道:“可以吗?”
“你说吧。”
“张士逊。”
盛度毫不犹豫地道。
张士逊今年五月其实已经致仕了,他都七十五岁,实在有些顶不住。
不过盛度和他是多年朋友关系,早年张士逊得罪刘娥被罢相,也是后来盛度向赵祯举荐才于明道元年恢复宰相。
虽然致仕,但盛度也知道老友不甘心,所以还是希望老友出山能帮他在政制院说说话。
至于张士逊现在已经是致仕状态倒是无所谓,唐宋时期官员致仕,一旦朝廷需要的话,往往就会起复。
比如后来的欧阳修晚年致仕,朝廷两个月后又行明堂大礼请他回去,被他拒绝。
所以只要赵祯下令起复张士逊基本就无碍了。
“那就这样,总共十二个人。”
赵骏看向赵祯道:“如此一来,我在的时候十二个人我可以拍板,我不在的时候,他们十一个人,单数多出一票也容易出决定。”
“嗯。”
赵祯说道:“好,就按大孙的意思办。”
“那我提贾昌朝吧。”
吕夷简叹了口气,相比于其他人,贾昌朝跟他关系较近一点,早年赵祯要一个老师讲经,就是他举荐的贾昌朝。
王曾说道:“我提议郑戬。”
“郑戬为人刚愎自用,不行!”
吕夷简反对。
赵骏想了想说道:“那就蒋堂吧。”
这样也是为了考虑政治平衡。
吕党这边有蔡齐、贾昌朝以及倾向于吕党的晏殊。
蒋堂、张士逊和盛度肯定是比较中庸那一派。
范仲淹、李迪入院都跟老吕头不对付,他们不至于加入王曾一派,大家却有共同的政敌。
那么王曾就有蔡齐铁杆,加上范仲淹和李迪一起对付吕夷简,四票对四票,还算平衡,可再加个人吕党就顶不住了。
所以为了维持平衡,就不能再给王曾加入。这样政制院的政治立场就还是赵骏当老大,坐看
不管是对赵骏还是对赵祯以及大家来说,都是一个能够接受的结果。
政治平衡还是很重要。
“那就这样商议定了。”
赵祯最后拍板。
虽说是投票表决,实际上也就是说给外人听。
政制院终究是赵祯和赵骏说了算。
这样正式入院的人就是六个,晏殊,范仲淹、贾昌朝、蒋堂、李迪以及张士逊。
接下来就是候补同知,这些人权力必然没有以前晏殊和范仲淹那么大,且还会对他们隐瞒赵骏身份,形成院内与院外的信息隔阂。
但不管怎么样政制院候补同知也是如今的副相,有建议权,所以还是要慎重。
经过商议,最终由财政部的程琳,兵部的章德象,工部的韩琚,工商部的李谘四人为候补同知,位比副相。
确定名单之后,赵祯就下令起复张士逊,派人去他的府邸请他过来。
大概过了半个多时辰。
王守忠再次来到了垂拱殿,看着诸多候选者,宣布贾昌朝、蒋堂、李迪三人前往紫宸殿后阁!
其余人一脸失落,李迪心情倒是平复了许多,贾昌朝则是兴高采烈,蒋堂则颇为意外。
不过对于这个结果大家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位置是官家给的,没有人敢闹腾。
三人前往紫宸殿,路上还遇到了张士逊,老头也是一头雾水地被人请来,便结伴一起进入了后阁。
阁中众人依旧就坐。
他们四人先向赵祯行礼,随后赵祯沉声道:“经过投票商议,你们四人从今日始,入政制院!”
“谢陛下!”
四个人连忙拱手行礼。
接着赵祯站起身,看向四人道:“朕知道世人很疑惑,疑惑为什么赵骏年纪轻轻,便能执掌政制院,既然你们入院,便有资格知道真相!”
他指着好整以暇地坐在椅子上的赵骏,轻声说道:“汉龙,来自一千年后的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