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方一极战略

现在赵骏一天时间安排得挺忙,非常紧凑。

早上三四点钟起床,先上个早朝,然后去政制院办公。

主要是先看看吕夷简他们怎么处理国政,再开个会议制定任务。

等到中午稍微有点时间,他就能去做自己的事情。

比如今天就去书香坊买了一个印刷厂。

下午时间就是上课。

先给孩子们上课。

眼睛康复之后,有一段时间没给孩子们讲知识。

后来吕夷简、王曾他们选择了妥协,不再和赵骏闹别扭,那课程自然也要回过原本的轨迹。

虽然他带的那些课本都已经被烧了,可内容都存进了笔记本里。

就算笔记本坏了,以他的能力,教小学,甚至初中以及部分高中知识,都没什么问题。

下午未时到申时是他给孩子们上课的时间,今天主要还是讲数学。

得亏他们生在了一个好时代。

赵骏那个年代,至少他们那个地方是从小学二年级就得接触英语。

初一增加历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四门,初二多增加一门物理,初三再来一门化学。

这样九门功课到初三基本就学齐。

现在到了宋代以后,语文只用教拼音,英语历史不用学,之后再大一点教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

也就是最多学六门功课,比后世强得多。

教完今天的课程之后,赵骏就在自己原来住的那个房间稍微休息了一下。

王守忠安排了御膳送过来。

现在他的待遇堪比皇帝,除了赵祯的后宫不能去以外,在皇宫里基本上畅通无阻,无法无天。

等到申时末,也就是下午五点钟左右,赵祯等人总算是下班了。

后苑内,秋风起。

宫墙院柳,瓦片琉璃,假山亭舍。

池塘内金鱼露出水面,泛出淡淡涟漪波纹。

得知赵祯他们下班,赵骏从床上爬起来,伸了个懒腰。

他刚才没睡,就是躺在那闭目养神。

王守忠以为他在思索国家大事,小心翼翼伺候,不敢打扰。

其实他在那想刚才的御膳做得不是很好吃,是不是御膳房偷工减料了之类。

走出房间门,就看到赵祯和吕夷简他们款款而来。

到了近前,赵祯埋怨道:“大孙日子过得倒是清闲,不像我们每日操劳政务。”

吕夷简打趣道:“这小子上午就在政制院晃悠了一圈,人就不见了影子,一天天的,也不知道在搞些什么。”

赵骏笑道:“现在位置不同了,该做的东西自然也不同了。我觉得你们还是没有搞明白一点,那就是咱们不能成为国家的麻烦解决人,而是要成为国家的掌舵者。”

“这是何解?”

赵祯问。

赵骏说道:“很简单,如果事事都要我们来做的话,那监察机构维持,三方互相平衡,能够解决大部分司法问题。经济、教育、军事,都应该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最高权力机构只负责发布实际可行的任务,要求他们去做到。要是中间环节出了问题,再找问题就是了,而不是什么事情都上报到政制院来。”

“好吧。”

众人就懂他的意思了。

简单来说政制院只负责领导大方向,其余事情则交由

但还是有问题,范仲淹说道:“那会不会出现像王安石变法那样,问题交给

“这个问题问得好。”

赵骏说道:“所以就需要政制院进行从上到下的改革,整顿吏治,提高执行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吏治是基础,现在先做前期工作,等打完了和西夏、辽国之间的仗,再谈改革的事情。”

众人脸色凝重。

西夏和辽国在未来几年内,要和大宋打仗,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现在的当务之急,确实是这些。

而且离黄河改道还有十二年的时间,在这十二年时间内,他们的任务很是艰巨啊。

“今天准备说些什么?”

赵祯看着赵骏已经拿上了笔记本,开始往观稼殿方向走去,便问道:“是要聊聊怎么进行工业革命的事情吗?”

“不,这个东西是长远计划,我觉得很多事情还是要理清楚。”

赵骏边走边说道:“要为大宋布置一个长远计划,其它事情,就属于这个长远计划当中的粗枝细节,只有按照这个方向去走,才能让大宋走得更加长远。”

“嗯。”

赵祯沉吟着点点头,他很想听听赵骏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和蓝图。

一行人边走边聊,很快到了观稼殿。

赵骏把电脑打开,鼠标连点了几下,点开的是一张平面的世界地图。

他的笔记本尺寸不大,屏幕只有十四寸,众人不得不围在一张八仙桌上,然后把脑袋凑了过来,看着那份地图。

“这世界地图我们看过很多次了,今天是要讲世界吗?”

王曾问。

赵骏笑道:“是也不是,你们看整个世界地图,能看出些什么东西?”

世界地图上标注的是后世国家情况以及地理分布。

晏殊沉思道:“你以前说过,世界分为七大洲,华夏处于亚洲中的东亚。我们与西亚之间,被高山和高原阻隔,这就是为什么华夏古代一直只能在西域徘徊的原因。”

“是的。”

赵骏点点头,指了指青藏高原说道:“高原地区海拔高,容易缺氧,且补给困难,在元朝以前,汉人都不愿意开拓西部,最多是抵达西域。到了西域边境又会遭到昆仑山、天山等山脉阻隔,难以往西进。而北上草原又太寒冷,不适合开垦,所以古代社会,汉人一直局限于东亚这块大区域内。”

“为什么会这样呢?”

盛度立即询问。

“因为农耕文明的特性。”

赵骏解释道:“草原不能耕种,农耕文明自给自足,缺乏像欧洲那样地小贫瘠,必须出海才能讨生活的环境。再加上古代社会生产力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低,如果距离太遥远的地方光靠人和马,可能要长途跋涉好几年。”

“汉唐时期,西域有丝绸之路。那些商人都是中亚阿拉伯世界的中间商,他们从遥远的西欧,将当地的特产带到东方,再将东方精美的瓷器、丝绸、茶叶带去西方。”

“阿拉伯人变成两地的中间商,是因为在石油没有成为工业血液之前,阿拉伯世界土地贫瘠,资源有限,不得不走陆地贸易。”

“而汉人就不需要这么辛苦,他们有得天独厚的大平原,有耕种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产人口,汉人可以原地耕种获取食物。而不必像古代欧洲、中亚的人一样,必须走出去才能生存下去。”

“所以千百年来,受限于农耕文明的发展,汉人就只能生活在这么大的圈子里,很难向外扩展。”

“草原民族就不一样了,哪里有草场,哪里就有牧场。因此铁木真崛起之后,一路能够向西打到欧洲去,就在于草原民族不像农耕民族那样有局限性。”

这些东西算是后世历史学界以及人类社会学家公认的原因。

欧洲古代其实也非常落后。

封建制度下,土地兼并严重,百姓生活过得水深火热,不得已很多欧洲人就必须出海找出路。

这种情况持续了几百年,随着欧洲殖民者慢慢殖民非洲、中亚、南亚、美洲等地,在当地找到了大量的资源回去,就更进一步刺激了出海的热潮,从而出现了大航海时代。

而汉人虽然在持续两千年内一直保持着科技优势,但出海的动力严重不足,再加上古代交通、信息、运输等方方面面落后,维持一个庞大的帝国就已经很不容易,帝国常常伴随着内耗加剧,更别说出海了。

所以很多人以为中国是科技落后于西方,这才被西方超越。实际上还是因为大环境影响,加上东亚在地缘上其实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情况,不管是陆地还是海洋,与西方接触太少,才导致落伍。

否则要是没有青藏高原,没有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没有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南亚以及中亚地区大概率会被汉人王朝征服。

特别是以明初时期的情况,也必然能够赶得上西方正在鼎盛的大海航时代。

听到赵骏的话,王随笑道:“伱不会希望我们将来像草原民族一样,去北方草原上生活吧。”

“那倒不至于。”

赵骏笑道:“我今天是打算分析一下目前大宋应该做的战略格局,从地图上分析大宋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你说。”

赵祯听得入神,便开口道:“谈谈你的想法。”

赵骏说道:“在后世新时代,我们这个世界的整体战略格局,主要有三大理论。一是麦金德的世界岛理论,二是马汉的海权论,三是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论。”

“麦金德的世界岛理论,假设欧亚大陆是一个世界岛。”

他说着在电脑屏幕上的欧亚大陆画了一个圈,然后继续道:“那么谁掌握了这个世界岛,就掌握了全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岛占据了全球绝大多数土地、资源、人口,相比之下,在欧亚大陆外的美洲、非洲、澳洲就属于边缘地区,而欧亚大陆的中心,就是中亚。”

“你想将来占领中亚?”

吕夷简诧异。

“这倒没有。”

赵骏摇摇头:“麦金德是英国人,所以他的思维方式是以欧洲人的思维方式去想。欧洲与中亚之间只相隔了地中海,在地缘上更靠近,因此在世界岛理论里,他认为西方人应该控制中亚,从而辐射东亚。如果东方人想控制中亚,辐射欧洲的话,从地缘角度来看,很难做到。”

众人看向地图,这是张平面地图,上面并没有标注海拔、山脉之类。但刚才赵骏也简略指了一下,指着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谈了一下为什么古代中国与中亚和欧洲很难沟通的缘故。

要是中国也按照世界岛理论,去征服中亚,然后在中亚建都,再辐射整个欧亚大陆,恐怕大宋科技再进步个几百年,都做不到这一点。

“那海权论呢?”

宋绶追问。

赵骏说道:“马汉的海权论认为全世界70%是海洋,我们这个世界是由海洋联系起来,所以要占据海洋上的交通要道。如亚洲最重要的是马六甲海峡,连通了整个东亚与西方的桥梁。欧洲最重要的是苏伊士运河,这样走海运就不需要再绕过非洲。”

他在地图上点了两个关键性节点,这两个交通要道可以说是后世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咽喉,对于欧洲和亚洲来说,有着近乎生命线的作用。21年苏伊士运河堵船事件,按照估计,每小时造成4亿美元的损失。

所以在地缘政治上,海权论向来都是西方国家奉为圣经的作品。一战结束之后,各个国家大力发展海上舰队,连日本这样的弹丸国家都耗尽底蕴制造航母,就是为了占据海洋优势。

“嗯。”

范仲淹沉吟道:“你以前曾说过,出海是汉人的唯一道路,你是希望将来发展海运,建立海上舰队吗?”

“至少目前不是。”

赵骏又摇摇头。

“那到底是什么?难道是边缘地带论?”

众人费解。

赵骏笑道:“也不是,边缘地带论其实是霉帝霸权主义的产物。耶鲁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斯派克曼,他认为世界岛有一些边缘地带,很可能冲破海权的封锁,一个叫中国,一个叫欧盟,所以霉帝为了维护霸权主义,必须在中国和欧盟附近安排几个看门狗。中国周边就有日本、韩国。欧盟则有英国,以及他们欧盟内部的奸细。现在是大宋,这些世界战略格局其实都不适用。”

“那你倒是说说看啊。”

赵祯急得不行。

“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容我慢慢道来。”

赵骏指着东亚地图道:“现在世界的格局其实还没分出来,东亚我认为是两极多元的情况。宋朝虽然比辽国弱,但只是武力弱,国力其实比辽国要强。周围还有西夏、高丽、日本、吐蕃、大理、回鹘等国家。”

“嗯。”

众人点点头,现在确实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所以如果宋朝的内部问题能够解决,以宋朝的底蕴和能力,是足以吞并辽国和西夏,建立一个类似于唐汉时期的鼎盛大帝国。”

赵骏说道:“这个帝国,大概就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极限。而我今天要讲的战略,叫做东方一极战略。”

东方一极战略!

就是今天赵骏要准备构思的伟大蓝图。

虽然是画饼,但这却是在封建社会能够做到的一个大饼。

只要在未来的世界格局当中抢占先机,先成为东方世界的一极,那么将来未尝不能通过强盛的国力,以海权论封锁整个西方,从而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