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级电磁加速管道,已经完成建设工作。”
“随时可以开始首次实验。”
电磁加速管道大模型的负责人袁星,兴奋地和张星扬说道。
电磁加速管道的建设,对于基建狂魔来说并不困难。
建设过程之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让长达百米的电磁加速管道保持笔直。
毫米级别的误差都不允许。
初始管道一毫米的误差。
在管道末端就能够出现超过1厘米的误差。
而如果将加速物体的飞行距离,延长到一万公里。
偏差能够达到数十公里。
如果将要用这样的加速管道将物资运输到月球上。
那么登月之后的物资补给,将会变得无比随机。
可能上一份物资补给还在降落点北方100公里。
下一次就能够飞到降落点东方80公里的位置。
“电磁加速轨道,现在的出口偏差是多少?”
张星扬问了一个关键性问题。
如果偏差过大,那么现在就不是进行试验的良好时机。
最少需要对轨道偏差度进行大规模的改善之后。
才能够重新开始试验。
“我们在加速轨道的末端,增设了一段姿态调整轨道,力求在末端将飞行物的轨迹调整居中。”
袁星讲出了他们在电磁加速轨道方面的独特设计。
超长的电磁轨道,意味着物体在管道内加速一段时间之后。
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
这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清除掉的。
首先电磁加速轨道就无法完全保持笔直状态。
其次电磁轨道不同段之间电流的细微变化。
都会让飞行物受力出现不平衡,从而导致偏差。
而袁星他们,则是不在过程之中解决这个问题。
直接考虑结果。
在飞行物末端来对飞行姿态进行调整。
只要末端能够重新将飞行姿态对齐,那么不管之前它在管道内乱飞。
那都没有问题。
“我们对刚刚完成的百米级电磁加速管道,有着足够的信心。”
袁星向张星扬保证道。
冬日的平原地区,还非常寒冷。
试验区不远处的农田里,麦苗叶片上还挂着白色的霜。
很难想象,一座用于太空建设的重要实验所,就建立在这片不起眼的乡土之中。
张星扬搓了搓自己的双手。
他昨天还在温暖如春的海南文昌发射基地。
身体还不是很适应这样寒冷的天气。
电磁加速管道并没有专门接一条高压电缆进行供电。
而是直接在厂房内部安装了一部大功率空间电站接收器。
直接从太空之中的发电卫星上,接收电能。
经历了又一年的发展,星河电力的装机量相比较于上一年翻了好几番。
已经有能力为一些重大科研项目,进行短期供电。
电磁加速管道也不是时时刻刻都需要大量的电能。
只有在实验的时候,才需要电力供应。
袁星只需要提前数天,将所需要使用的时长、地点、功率等信息。
在星河电力的内部网站上进行申报。
接下来只需要等待就行了。
至于平日里的用电,还是从附近的居民区接过来的高压线。
张星扬一行人走进厂房之内。
长达数百米的厂房之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长达一百多米的电磁加速管道。
数根粗大的电缆,从数十米外的无线输电接收站接过来,规整地固定在地面之上。
向着电磁加速管道的出口一端看去。
靠近出口端的一整面墙,都被升起来。
而在厂房之外,则是竖立着一面巨大无比的靶子。
用来测试电磁加速装置的精确度。
“标靶我们分别设立在100米,200米,500米处。”
袁星指了指远处看起来只有一部轿车大小的标靶说道。
这只是站在超过两百米外看的感觉。
实际上标靶近乎有三米高。
至于更远一些的标靶,都不太能看得清楚。
“太空卫星马上就要到达我们的上空了,随时可以开始向电磁加速轨道供电。”
袁星看了看自己手机上的卫星运行轨迹后说道。
如今,龙国每时每刻都有数万颗卫星在太空之中运行。
因此开发出了一整套卫星监控系统,对卫星运行轨迹进行检测。
以防他们在运行过程之中,出现轨道重叠,进而相撞的问题。
甚至这套卫星监控系统,还配备有数台国内最为先进的超算系统,来实时验算各个卫星的轨道。
电力卫星作为卫星中体型最为庞大的一类。
自然也是受到极为严格的监控。
以它们的体量,即使是和百吨重的空间站相撞,都能够给空间站撞坏。
“它们来了!”
袁星看着手机上的提示说道。
没有惊天动地的声音,也没有出现任何光线变化。
微波在瞬息之间,已经跨越数百公里的空间距离。
从太空之中,来到了地面接收站范围之内。
澎湃的电能,瞬间顺着电缆涌向电磁加速轨道。
“加速过程开始了!”
袁星放下手机,看向管道两侧逐渐亮起的蔚蓝色灯光。
电磁加速本身没有任何声光特效。
灯光是为了让电磁管道两侧的工作人员,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管道内部的磁场开始越来越强大。
管道内部的自动装载机,将一枚硬币大小的物块迅速装填入内。
磁场产生的强大推力,开始给质量并不大的物块一个极大的加速度。
虽然电磁加速管道的外观看上去极为科幻。
但是它的实际原理却极为简单。
只是f=a的简单应用。
在力不变的情况下,物体质量越小,物体加速度越大。
一开始物块的速度提升,因为表面磨擦等因素还比较慢。
地面之上很难消除摩擦力的影响。
这一点在太空之中反而更加容易做到。
袁星有些紧张地攥紧自己手中的手机说道。
“电磁加速轨道的加速度非常大,很快就能完成加速过程,马上就要开始了。”
袁星话还没有说完,就只见到一道高速飞行和空气摩擦出现微红的金属块,飞出了管道。
发电卫星在一瞬间就将上万度电传输到了地面。
随后这些电能就转换为电磁加速管道之内的安倍力,推动着物块在管道内部高速飞行。
整个过程不过是电光火石之间就完成了。
张星扬只不过是眨了眨眼睛,整个加速过程就结束了。
甚至有些怀疑末端的姿态调整系统,到底有没有发挥作用。
因为这么短的时间,到底能不能将飞行物重新调整回正确轨道,是一件值得怀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