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达的家庭很有意思,作为礼部侍郎,实际上掌握礼部的当朝大员,皇帝的大朝会小朝会都不落下的权贵,赵达很少过问家里的事情。
他发妻是个世家大族的小宗之女,对家庭掌握的本来就比较严,加上赵达当了礼部侍郎之后,发妻出于让赵达在政治上不出问题的考虑,对家里的约束更加紧密。
赵达的长子本来是在国子监读书的,不过那是恩荫进去的。
如今随着赵达掌握大权但接受过皇帝的责备,发妻让长子退出国子监,本次恩科也不准参加。
这是在风云动荡的朝廷争斗中能够尽量不会因为家人被牵连的最好的办法。
但赵达的女儿,尤其大女儿却是个很喜欢惹事的女子。
当年,赵达夫妇将那女子嫁给一个名门贵公子,不到半年,那女子动手打的丈夫跪地求饶,公婆看不下去,将人送回了娘家,赵达也没有在意。
他原本想给大女儿找一个普通一点的人家,结果被齐王谋逆打扰了一下就拖到了现在。
本次天子开设恩科,那女子在外出游玩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南阳士子,那是个很本分的年轻人,和那女子一见钟情。
因为赵达是礼部侍郎,钦点恩科考官之一,那女子就没跟家里说这件事,今天放榜,她自然要来亲自看一看自己选中的士子有没有考上。
此刻的车子里,那女子翘首期待,突然,门帘被人从外面掀起,赵达钻上车。
通行的还有发妻。
夫妇二人黑着脸上车就想动手。
大女儿一看,慌忙缩在后面,指着人多的地方道:“皇帝在这里!”
赵达大惊,你怎么知道的?
“方才那位锦衣卫千户,就是被皇帝收编的金丹境来过了。”大女儿道。
赵达连忙下车四处寻找,见到张昊第一时间承认错误。
张昊兴致盎然正在看纷纷攘攘的士子们,赵达一谢罪他也奇怪。
“你没事吧?”张昊奇怪。
赵达道:“微臣有人情在考场。”
“你说的是你大女儿看上的那个小子也参加恩科?”张昊道,“人家没告诉你,你就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年轻人要找对象,你不干涉是对的,而且你知道人家叫什么吗?”
赵达很惭愧,但这绝对违反了规矩。
张昊没介意,让穿着便衣的赵达赶紧去看他女儿,他自己却往人群里钻了进去。
你让我看看本次恩科有哪些人才。
赵达错愕,问萧若水,皇帝竟然没看林天涯送去乾清宫的录取名单?
张昊当然不肯看考官们定下的录取名单,在殿试之前,他不会干扰正常的程序。
“陛下对你们选定的录取名单并没有意见,但御史台肯定会调查,你们还是多关注御史台的审查,今年的恩科,必定有人情。”萧若水似乎知道点什么。
赵达一想不对,恩科考场的主考官们都是赞同皇帝改革的人,阅卷的官员倒是有很多可林天涯在决定名次的时候调查过主考官门和考生的关系。
而且这个时候谁敢对皇帝一直关注着的恩科名单动手?
“你们不动手不代表别人不动手,年前涌入京师的江南士族有多少?在教坊司出现过的京师世家豪族子弟又有多少?”萧若水道,“而且放百川竟然试图低头以获取礼部尚书之职,若没有提前联络好外界,干涉本次恩科进士名单,他岂能放心向皇帝低头。”
赵达若有所思,李永年应当和林天涯说过。
他多少有些颓丧。
他这个礼部侍郎当不上主考官那是肯定的,对此他没什么想法。
可他是礼部侍郎,却没有获得掌握恩科考场许多机密的资格这让他有点敏感。
皇帝不会是对他有什么看法吧?
想到自己曾经反对过甚至拒绝过皇帝的新政改革的事情他有点紧张了。
萧若水也没有点醒他。
赵达和林天涯李永年这种老油条的差距还不是一点半点。
他还不成熟的很呢。
赵达看着一行人钻进人群去看皇榜,忧心忡忡回到家里的车子上。
发妻和大女儿不知怎么说的,此刻竟然已经和平了。
赵达一上车,发妻紧张道:“天子之意为何?”
“不知,但考场内外的许多事情,林天涯得到了李永年的通知和提醒,我们却没有得到帮助,我担心皇帝对我们这些主考官并不很放心。”赵达担忧道。
大女儿耻笑:“你们有什么值得皇帝关注的?”
你闭嘴!
赵达不明白就,你就不能等放榜之后再招夫婿?
这下好,圣意未明,他这个追逐礼部尚书的人又被敲打了一顿,关键他还不知道皇帝到底是敲打他还是通过敲打他告诫某些人。
于是一家三口忐忑不安,尤其赵达夫妇二人以为皇帝对礼部或者他们赵家有什么看法。
那是他们想多了。
张昊既没有想过敲打赵达也没考虑对礼部有什么举措。
他们做的还不错没必要耳提面命地警醒。
从人群中钻到最前面,正好第三甲出炉了。
礼部值守官员带着士兵从国子监走出来,十几个士兵抬着巨大的皇榜,士子们轰然往上冲。
虽然恩科之后大家都能有在朝廷做事的机会,最差也会在国子监就读,这已经是皇恩浩荡,大家没什么不满的。
可要是能考中那总是要更让他们高兴的。
“可是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皇榜?”几个京师的士子嘀咕。
有人揣测:“该不会是皇帝要用更大的皇榜宣布考中人选吧?”
“怎么可能,皇帝很节俭,不可能用一尺数十万钱的皇榜通报。”年长的士子们反驳道。
皇帝对一切开支都很节省,不可能用这么大的代价。
于是士子们更疯狂了。
因为他们都想到一种平时都不敢想的可能。
本次恩科大概率要扩大二甲三甲的人数!
礼部主事走上高高的台子宣读诏书,没太多的,简单直接就一句话:“三甲录取名额为六百人,分上下两榜,上榜百五十人,下榜四百五十人,殿试成绩分为同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
说罢他便下令悬挂三甲皇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