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李永年:让开,我再造个孽!

这不算什么,吹牛的话人家有权说。

可接下来他的一番话,却让张昊对他起了杀心。

那老财主道:“皇帝要的是什么?试天下太平,是四海归一?都不是,皇帝只要自己的皇宫,最多算上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这天下本就是文官的,皇帝和士大夫阶层共天下何意?不过就是皇帝管理后宫,文官掌握天下权柄而已嘛。”

这话说的本身就有点该杀,那帮士子们和路人都纷纷堵上自己的耳朵。

老财主似乎并不在乎。

他大笑一声摇着扇子说道:“所以要说当皇帝,还得是先帝那样的,深明大义知道帝王责任。在先帝时代大大小小总共举行了十七次科举,没有一次是恩科。先帝仁慈,深知读书人的不容易,岂能开恩科败坏公平?”

张昊拉了一张椅子坐下,他倒要看一看这小子能说出什么来。

老财主道:“故此正是因为先帝深明大义,他这样的皇帝才能成为帝王楷模。饭馆当今皇帝,看着威风八面,今日收复青州,明日夺取江夏。这有何用?不过是造成了一批新的军阀,对于增强中枢实力根本没用处。”

那穿绸缎的士子冷冷道:“难道收复失地开疆拓土的皇帝不足以称之为圣主明君吗?”

“不不不,你错了,你完全错误!”老财主翘起二郎腿,“开疆拓土是谁的责任?那是武将和军队的责任,他们打赢了战争,文臣才会允许他们进入权力体系分配利益。若是皇帝亲自指挥战争,就等于文官集团少了一个掌控军权的机会。”

这话太偏颇了。

而且也属于一厢情愿的想法。

张昊懒得听他继续说,索性问道:“按照你的想法太祖高皇帝亲自打天下还错了?”

老财主道:“那当然是没错的。”

那为何当今皇帝要亲自重新打一遍天下就错了?

老财主神色诡异笑道:“太祖皇帝能做的事情,当今皇帝便不能做了。因为天命所归,当今皇朝的气运……明白了?”

张昊轻叹口气。

找死的人都嚣张到这种地步了,都敢公开议论黄超气数已尽了。

这不杀难道还等着他们跳起来真的造反、造成生灵涂炭不成!

老财主不以为他是什么大人物,发现大批士子起身离开,竟拉着张昊的袖子,诡异的笑道:“难道我说的有错?当今皇帝胡作非为,如今连祖宗之法都要破坏了,太祖高皇帝留下来的那点恩荫,又能庇护皇朝多久?”

张昊这下算是看明白了,这不是个正经读书人,这就是个给读书人尤其方百川那样的士林领袖要求呐喊的二傻子。

他还真以为厂卫就打听不到这些?

张昊再老财主脸上拍了拍道:“朝廷都让厂卫四处侦查了你还敢如此蛊惑人心,我看你不是活得不耐烦了,你是没有把厂卫放在眼里!”

老财主不以为意道:“厂卫不过是皇帝的鹰犬而已,我读圣贤书难道还怕他们?”

张昊目视他良久摇摇头起身走了。

这厮不是送死的,他是试图用他的性命挑动士子们反对恩科试卷。

只要厂卫对他下手,他就可以宣称京师士子被厂卫监控了。

士子们书生意气可蠢得很,一旦看到有人用生命揭露皇帝派厂卫监控他们恐怕会做出冲动的事情。

到那一步,文人集团可就等到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他们会把被杀死的老财主当做英雄一般看待,用他的名声聚集大批士子,为真正的士人门阀冲锋陷阵,和皇帝在科举的问题上殊死搏杀。

可天下士子和皇帝拼杀的结果呢?

他们士人门阀坐收渔翁之利,及从皇帝手里夺去了对科举的控制权又排除了大批的读书人。

从而他们再一次掌握一代科举的门路,再次加深他们对科举的控制。

那就不能对土财主下手了?

张昊走在路上随手捡起了一个办法。

他让大内侍卫去将此事告诉李永年。

“告诉他,对付这种人,不要看他现在的身份,查一下他此前的立场,尤其在担任提学官的时候做过的有违公平的事情。”张昊道。

李永年这会正在发呆。

刚才有同僚来拜访,告诉他老李家出了个落魄书生,在悦来客栈被人家掌柜和伙计给教训的连门都没法进去。

“我家有落魄书生?不能啊,我老李可是一脉单传啊,我儿子孙子都有恩荫,他们也不是读书考科举的材料啊。那这个人是谁,冒充我老李家的子弟有什么意思?”李永年百思不解。

大内侍卫的到来,终于让他明白了,这哪里是他们家的子弟,这分明是给皇帝背了一次黑锅啊。

这事情李永年喜欢干。

但当他得知老财主居然暗暗串联读书人视图和皇帝对抗的时候,李永年心里刹那间浮现出一万个手段。

还好大内侍卫明确告诉他皇帝的处理办法。

李永年一想,立马派人去吏部调取流内官档案。

先帝时期的京师乡试第七名,授予郊县提学官的也就那么一两个人很容易就能找得到。

可他这一行动,吏部那边从上到下吓得够呛。

李永年这个败类可是个狠人,他不会掌握了什么获取隆恩的秘密吧?

面对吏部派来的几个打探消息的官员,李永年一边看老财主的档案一边笑嘻嘻地否定道:“老夫岂能是独吞好处的人,你们都小看老夫了,都回去告诉你们上官,这里没有任何疑虑。”

这话就连吏部最年轻的主簿都鄙夷不已。

你李永年是个什么人满朝谁不知道啊。

你名声都坏透了你还不清楚?

被一群人死缠烂打追问,李永年就只好勉为其难地告诉他们事情的真相。

他是这么忽悠的。

“啊,我们家有个读书好的子弟,方才闲着没事去大街上闲逛,发现有这么一个对律法很有独到认识的天才人物,我打算抬举一下此人。”李永年信誓旦旦说。

于是,六部之中,包括刑部在内大部分官员都纷纷哀叹:“李永年这败类又要造孽!”

李永年哪可能造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