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不就是出题吗,朕特擅长!

“这不就跟鬼马木隆那个废物和王师对抗是一个道理吗,我要是再对抗下去那不成了更搞笑的反派了?”嘉措心想,于是拿定了一个主意。

投降?

不!

他要去中原,面见皇帝陛下!

这就让张冲等人为难了。

要是让嘉措去京师,琉球肯定要大乱。

可要是不让他去,琉球更要大乱。

这里决不能动乱!

思来想去张冲有了办法。

他请来了嘉措和他商谈,嘉措打定主意要去京师,张冲就跟他谈琉球的稳定问题。

嘉措知道,他一旦离开琉球,那些部落肯定会趁机战乱。

可要是不去又有可能会被这些部落趁机和朝廷拉上关系架空他。

张冲看到他左右为难,心下暗喜,就问他“文贞郡主在京师难道会给别的部落当代言人吗”。

这句话提醒了嘉措。

不错,那木真在京师,难道还会代表其它的部落?

她需要的是琉球王室的信任以及授权。

想到这,嘉措立即修书一封,请张冲回去的时候带给皇帝。

张冲已经在考虑回去的问题了。

抓了一个扶桑的海盗,这需要通过他询问扶桑的情况。

琉球如今的乱局也需要尽快汇报给皇帝。

那就返航!

趁着春风还没有掀起东海波涛,张冲在琉球收了一批土特产,其中就有张昊秘密叮嘱他考察的鸟粪。

琉球有这个。

另外,还有大批琉球人不知道怎么用,甚至都仍在地里面的甘蔗。

这东西张冲知道,皇帝说能制作蔗糖。

这天冬日温暖,舰队踏上回国的道路。

一路风平浪静,很快在海州港口停靠,海州府官员告诉张冲,皇帝派出了好几批人员等他们,上一批刚回去。

张冲不敢怠慢,留下大部队在海州休整,亲自带领三个副将和一批琉球百姓,押着扶桑俘虏直奔京师。

这天的京师也很安静,自天子宴之后,南疆使团纷纷陆续回去,张昊责令三公六部就恩科的事情紧急筹备,他整天闲着没事,不是跟嫔妃们厮混,就是关心一下再打土豪分土地的江夏。

甚至对于江陵派人送来奏章的事情他都没管。

这些日子他就等张冲从琉球返回送来东海诸国的情况。

“人一旦闲下来也挺可怕的。”张昊打着呵欠跟几个内侍闲聊。

内侍们陪着他坐在皇宫里晒太阳,一个个晒得都很困乏,一听张昊这么说大家就明白,皇帝想出去转一圈了。

“皇爷要出门,这恐怕不行,最近各地的士子纷纷到来,恩科也即将开始,礼部正在筹备考卷,随时都可能送来请皇爷御览,要是找不到人,三公和六部就有可能越俎代庖。”几个小内侍劝告。

张昊也知道这几天不少人就等着他出宫呢。

皇帝不在,开卷又很急,那就只能给礼部送来的考卷进行评审。

礼部出的考卷都是什么东西?

还是四书五经里面的东西,张昊要求的体现综合素养的东西他们根本拿不出来。

或者说,他们不愿意拿出来。

张昊咂咂嘴,又想着东海的事情。

就在这时,赵达急急忙忙求见,礼部会同各部出的第一套恩科考卷有了。

赵达知道皇帝肯定不会同意,这次来就是想通报一声,先打探出皇帝的意图再拿出第二份考卷。

“给赵侍郎拿一张椅子,朕看看礼部的考卷都考些什么。”张昊挥挥手。

赵达坐在旁边不敢动,余光不断看着张昊的脸色。

张昊不动声色,迅速看完了礼部出的考卷。

如他所料,还是四书五经那些东西,上次他提到过得“墨义”“申论”根本没有得到重点倾斜。

哦,墨义倒是多得很,但大部分都是圣贤的原话,空出一段,联系前后文默写中间的部分。

“拿回去吧,墨义改成填空题,”张昊看完将考卷递给赵达道,“总共五道题,你们也不给一个总分,我看者也考察不出什么来。”

赵达赔笑道:“陛下所提之新式考卷,各部都有顾虑。”

“那是你们太把自己当回事!”张昊翘起二郎腿问道,“这次科举叫什么?”

啊?

“恩科啊,既然是恩科,是不是皇帝说了算?”张昊耻笑道,“不按照朕计划的来还想要朕给你们最大支持,你凭什么?”

可是,可是这试卷不是已经很新式了吗?

赵达搞不懂。

“朕现场给你们出一套考卷,你带着回去做个样本。”张昊道,“如果你们觉着不合适,朕就绕过三公六部自己搞恩科。”

赵达不信。

科举考卷没那么简单!

张昊抄起笔都不带考虑就写出了一份考卷。

首先是文科考卷。

嗯,算是张昊熟悉的语文和文综大综合。

开卷第一部分是单选题。

内容是考察士子们对皇朝官话的熟练度。

也就是拼音纠错题。

“这部分考察的是士子们能否熟练地运用官话,要不然北方的士子说他们的方言,南方的士子说他们的方言,朝堂上光找翻译就是个问题。”张昊说。

而且他用的是“切韵”读音纠错,而不是拼音。

赵达对此无话可说。

这也是加强皇朝的向心力他无法反对。

紧接着就是墨义,也就是完形填空提,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圣贤的著作里面随便选取一段。

与此并列的是注释。

从这里开始难度就增加了。

张昊出的考卷,注释题可不仅仅是圣贤语言的注释,还有地理概念和历史概念的注释。

比如他出的第一道题就是“江夏郡”这个词语。

这怎么注释?

张昊在后面明确标注“打分标准”的要求。

要解释江夏郡首先得解释国朝使用的郡县制,然后要从地理概念解释江夏郡所在的位置,同时从历史角度解读江夏成为郡的历史过程。

最后,江夏郡有几个县,有多少官方公布的人口,由那些军队驻守。

这些要点都提到了,那就进入了评分标准,要是没有,那就不可能得分。

赵达看的一个劲叹着气。

就这份考卷,没几个人能答得上来。

对江夏郡的了解,他这个当朝侍郎都算不上行家,让那些士子上哪知道去?

这不是为难士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