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大规模的交易

“匈奴人给银子?”李恪一愣。

“这是最终结果,是本王省略得太多了,其实是他们提供草原的特产交给边军,边军再拿去换银子这个流程。”李泰道。

边军通敌是个非常大的罪名,大到一个不小心就会人头滚滚的程度。

但具体到事情本身,上下限却可以非常的大,比如,边关守将开城投降可以算是通敌,而守城的小卒或者斥候与草原人的牧民换张狼皮也可以算是通敌,关键要看判定的人的想法。

不过在实际的操作中,只要有机会,为了做出一副与草原人不共戴天的姿态,大多数遇到类似事情需要判定的边将都秉承着极其严格的标准。

发现即斩,哪怕他们背后也在与草原人进行着更大规模的交易。

严格的刑罚并没有让通敌的事情变得更少,反而在边军中越来越普及,这一方面是因为不管动作大还是动作小带来的结果都一样,那就索性玩个大的,这样如果不被发现就赚疯了。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士卒发现自己的上官也在同样的事情,想要保全自己的话不是不去做,而是干脆成为军官们通敌渠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样,至少在本级或者本“片区”内,自己通敌被发现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小了。

当然,就像无论如何都会有人不合群一样,边军里偶尔还是会来上几个刚刚进入兵部任职而非常认真的巡查官员,他们中又分两种,一是表面上认真而实质上相当糊涂的人。

这样的人在接到报损之后会仔细地记录下来,并与之前的记录做对比,对比下来发现前几个月或者几年里的损失都差不多在这个量级上。

于是便也认为此次的报损很正常,于是大笔一挥报损量通过。

这样的人唯一没想到,或者也有可能看破不说破,的问题是,早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前,这个报损的量就已经不正常,其中的差值全部送给了匈奴人。

而表面上认真实质上也非常认真的人很容易就会发现军器库里数量上的漏洞,比如,一个二十人驻扎。

又不是最前线的小前哨不可能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连续几十个月每个月消耗掉两千枝箭。

然后当他把这个发现报告给自己的上司时,马上就会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拿银子闭嘴,二是滚回中原去任职,以雍州地区的历史来看。

闭嘴的居多,滚回中原的比较少,而且他们也没有真的滚回去,雍州路险,百里无人烟,有个把人失踪掉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

因此,以李泰祖孙三代为首的西北边军就这样向匈奴输送了几十年的军器。

“我大唐的武器,好像与草原人相比起来算不得有多好吧,他们也真的愿意要?”李恪质疑道。

“就本王所知,刀类被他们拿回去熔掉重铸了,毕竟草原上的铁矿不如我大唐多也是事实,而箭类则无所谓,我大唐铸箭头的水平再差,装箭杆射出去还是一样能射死人的。”

“最终一共给了他们多少军器?”李恪对大唐完全没有应有的归属感,所以根本不觉得李泰这样做有什么,他只是很好奇几十年如一日的下来,李泰这边把事情推进到了什么程度。

“不知道。”李泰摇摇头,“因为在家父告诉本王这件事情之前,本王并不知道他们之前那些年送过去了多少东西。

但大概想想最大的一批应该就是在全州之战以后,等到了本王掌权的时候,直接从大唐的民间铁匠那里订货,送走的军器不计其数。”

“这么长的时间居然没人发现……”程风自言自语。

“虽然并不是什么值得自夸的事情,但……”李泰的表情甚至有一些得意,“因为自本王进入王爷院,执掌西北军政后,整个凉州与至少一半的雍州人马已经唯本王马首是瞻。

而且,凡是运往西北的军器,除去定期更换部分,新铸造出来的全部是由本王的侄子押运,根本不会经过兵部那一层。

对了,说起来齐王可能和他见过面,他在武威做军指挥使,单名一个义字。”

李恪当然记得李圣,因为在他大婚的当天,李圣曾经过来敬酒并且说过一堆莫名其妙的话,当时李恪并没有太把他放在心上,但现在回想起来,他当时所说话里都还是颇有些内容在里面的。

“可是,李泰既然说整个西北的军力属于你的占了大多数,但王爷你把武器送给匈奴,后来他们南侵。

杀伤的主要还是雍州凉州的人,这样,难道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钟枢问。

“这只是你听到看到和以为的,但事实上,我们运去的大部分军器都用在了匈奴与北苑人的战争里。

而且刚刚本王说过,你们看到的雍凉战场只是表面,事实上你们连大唐在与谁作战都搞不清楚。”李泰轻蔑地道。

“本王没有参与全州的作战,王爷不妨与本王说说。”李恪一副局外人的口吻道。

“也罢,就与你说说。”李泰点点头,“在最开始的时候,朝廷接到的报告是北苑草原人南下,但其实那个时候,雍州的北方所面对的草原人就已经不是所谓的北苑,而是匈奴人了。”

“什么?”

这个消息真真正正的震惊到了李恪与程风,如果李泰所言为真,那么大唐这边从一开始的策略就完全错了。

“虽然本王也不知道北苑人具体被消灭的时间,但大概就是最近十几年,现在那个新的匈奴大王崛起之后,一次性收编了整个匈奴与北苑的部落。”

李泰道,“不过考虑到草原人的组织形式,叫匈奴还是叫北苑无所谓,总之全州的人还是那帮人,只不过他们现在向新的匈奴大王称臣罢了。”

李恪沉默不语。

而作为曾经与李泰唇枪舌剑的程风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在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与匈奴的合约的时候,西北军政大权在手的李泰却非要与匈奴人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