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官吏改制

在得知林初妍、高楚晴、堵若浅等人即将辞去职务,谭无名陷入到思考之中。

他始料未及,自己即将面临作为皇帝的诸多问题。

虽然他作为现代人认为,后宫女子出外工作没有问题,像大湘商会、湘江日报这些都倾注了林初妍及堵若浅她们很大的心血,让她们就此离开,是对她们的不公平。

但谭无名也明白古代的思维习惯尚未改变,只能靠他自己来逐步改变这些陋习。

尽管即将成为皇帝,谭无名不可能立即挑战传统世俗的思想。

他意识到这些习惯已经存在了几百上千年,要想立即清除这些世俗思想,以后只能从自己开始。

不过,当前天下尚未统一,政权也不稳定,只能等到统一天下后再做长远计划。

好在谭无名还很年轻,对这些制度非常熟悉,后面可以逐步改变人们的思想。

湘王府后院内,烛光摇曳,谭无名坐在亭内。

他面容凝重,眉宇紧皱,显示出他正在着思考着什么。

林初妍、堵若浅和高楚晴身穿红罗长裙,静静地坐在一旁。

谭无名深吸了一口气,眼神坚定地扫视着三人,“我已经得知你们三人都辞去职务的事情了。你们的决定我尊重。虽然我认为,皇宫女子出外工作并没有任何问题,不该因为古代的思维习惯而束缚我们。”

林初妍微微一笑,轻声说道:“夫君,我们知道您有着一番远大的抱负,但我们也有自己的选择,我们现在抛头露面,确实不太合时宜。”

谭无名点了点头,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说道:“你们的观点我很认同,要改变几百年的陋习并不容易,尤其在当前天下未统一,政权不稳定的情况下。我的计划是逐步改变,以待天下统一后再进行长远规划。”

高楚晴轻声附和道:“夫君说得对,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先放下,等待时机成熟再来处理。”

堵若浅看着几人的交流,默默地思考片刻后说道:“夫君,我认为要有一个明确的框架和规则,才能够建立起一个有序的国家。您可以结合历史制定一套详细的官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并将具体事务交给各部门的长官去处理。这样既能发挥大臣的专业素养,也能减轻陛下的负担。”

谭无名聆听着三人的建议,眼中闪烁着明悟的光芒。

他点点头,表情严肃又坚定,“你们说的没错。我不能自信满满地去干涉所有事务,这样只会累死自己并阻碍与百官的互动。我将结合历史,制定出一个框架和规则,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并让部门长官自行处理事务。以后我作为皇帝,要做的是专注于擅长的领域,制定好规则,一步步改变人们的思想。”

三人听闻之后,都感到一阵释然。

他们明白,这是一个长期而缜密的计划,需要谨慎的思考和调整。

但他们相信,有了这样的制度和规则,新的大华王朝将能够稳定发展,并迈向更加繁荣的明天。

谭无名站起身,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始吧。我们要为这个国家创造一个新的未来,让大华更加辉煌!”

他的声音坚定而激昂,充满了希望和决心。

林初妍、高楚晴和堵若浅对视一眼,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谭无名知道,这个道路并不容易,但他没有退缩的打算。他将以制度的探索者的身份,引领这个国家走向一个全新的未来。

接下来,他考虑到的主要问题,是大华国家建立后,各部门的人员和职责。

他打算采用和大明一样的官制,如六部、都察院等关键部门的官员以及各部门职责的调整问题。

做皇帝不可能为所欲为,即使放弃与百官对峙的做法,他仍然需要明确和细化各部门的职责。有些部门需要加强,有些部门需要裁撤。

皇帝并非万能,不可能什么事都懂。

谭无名的做法是结合历史制定框架和规则,具体事务则交给各部门的最高长官安排。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直到形成完整的制度。

他认为皇帝应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过多干预会累死自己,并且不利于与百官的互动。

就像大明末代皇帝崇祯,虽然想励精图治,但因为过于干预下属的工作,导致他一事无成,最终误国误民,自己甚至以吊死在煤山上而终。

做皇帝这件事情,谭无名不可能有什么经验,只能够慢慢的摸索。

但谭无名明白做皇帝是一项苦差事,必须严格约束自己。

目前,谭无名最关注的是京城和地方官府职责调整的问题。

有些职责需要调整,而官吏的待遇,首先也需要调整。想让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

他不否认儒家思想中希望官吏纯洁、甘受清贫的理念,但他认为这种观点违背人性,大部分人都需要生活和抚养家人。

因此,他计划调整官吏的待遇,以根除官场上的贪污风气。

谭无名意识到加强吏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改革,慎重考虑并调动官吏的积极性,使更多人愿意参与其中。

通过对历史的思考,谭无名明白朝廷必须对一些职能进行调整。

谭无名觉得需要特别加强职能的是都察院,也就是监管机构。

都察院作为古代最高的监察、弹劾以及建议机关,可惜明朝后期,其主要职能几乎没有发挥出来,倒是成为了党争,恶意攻击竞争对手的重要工具。

而且,最高监察机构都察院的职能必须加强,现在的监察机构,尤其地方监察不力,恐怕将对朝廷的稳定和国家的治理造成极大的隐患。

大明时,都察院只有在京城才设立,地方上根本没有,并没有起到真正监督地方官吏的作用。

尽管都察院的监察御史有一百多人,每个省都有设置一定的名额,但这些监察御史一般都长居于京城,只是有事时,才会下去巡按。

但是古代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去到地方后了解的情况,远远不能反映当时实际情况。

倘若都察院作为最高的监察机构,若不能有效地监督官吏,将会对整个朝廷的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谭无名决定加强都察院的职能,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地方监察机构,不仅在京城设立,也将在省、府、州设立监察机构,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

至于县一级暂时不考虑,毕竟此时一个县的官员人数太少,寥寥数人。与几百年之后的情形,每个地方都有大量的官员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