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必须求新求变

也是她们富强生产大队去年冬天种得最多的种类,分享经验最全的几样。

就现在已经掌握的数据粗略算算,这几样蔬菜的总面积就已经突破了千亩,再算算那几样的产量与全市对蔬菜方面的需求。

苏玉清就知道富强生产大队接下来的种植计划需要变一变了。

不能,至少不应该把宝都压在那老几样上。

必须求新求变。

对于她这个说法,社员们是同意的。但往哪方面新,要怎么变却是个问题。

而且,为了能够迅速占领市场,卖头一份的高价菜。他们虽在阴历二月整棚子,但正月里可就已经安排几位种植能手在自家育苗了。

现在整整三十几亩地的苗子,都已经长了一捺长。

绿到发黑,看着就特别喜人。这时候临阵换将,那些苗子不就白瞎了么?

总嘲笑苏满仓小抠的社员们也都经历过三年灾害,自然而然地把节俭刻在骨子里。别说三十几亩了,就算三十几棵苗子,他们也舍不得浪费呀。

而且有去年的成功经验在,他们对老几样也更有把握。

换成新的不但要重新摸索,还得考虑当地群众是否能够接受的问题。

一时间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连苏满仓这个当大队长的都万分迟疑着:“是,你顾虑的那些确实有理。可咱们不是已经跟菜站、供销商场、国营饭店跟几大厂都通过气儿、打过交道吗?一样价格下,他们肯定先选咱们的。”

至于说压价?那不存在的。

都是社会主义单位,价格、采买量等都是硬性规定,个人可没有那么大的权力。

呃……

一时间,苏玉清还真忽略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性。

见她愣住,苏满仓还以为可以按原计划进行。没想到林知柏扶了扶眼镜插话:“话虽这么说,但是萝卜快了不洗泥,同样的,萝卜慢了得打皮,可能打皮还没人爱要。”

“对对。”徐清风笑:“林技术员话糙理不糙,那些兄弟单位跟咱们打过交道不假,但也同样不能拒绝别的大队跟公社啊。因为咱们富强生产大队去年的大出风头,全县、全市甚至全省都盯着这个新兴事物呢。”

何止啊?

苏玉清眉眼弯弯,谈笑间就爆了个大雷:“大家伙可能都不知道,帮咱们把蔬菜大棚鼓捣起来的赵同志跟他的同事们坚持不懈,终于在上些日子敲开了农业部的大门。马上,塑料大棚万里行的活动就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这也就意味着反季节蔬菜会慢慢普及,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去年那样一招鲜,吃遍天的时候将成为历史。

塑料大棚遍地开花,反季节蔬菜供应充足。会渐渐降价,甚至一改去年那供不应求的情况慢慢供大于求起来。

就好像苏玉清此时此刻的担心一样。

苏满仓跟那些个节俭成性的社员们:!!!

就震惊,震惊之中,还有浓浓的庆幸。多亏玉清脸皮厚,哦不,咳咳咳,是勇于跟领导反应所面临的困难,善于寻求领导帮助。

未雨绸缪的,赶着蔬菜大棚种植之前就把电话给安上了,得到了这样至关重要的消息。

让他们还有时间与机会去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

这电话,真是个好东西啊。

人群中也不知道谁嘀咕了这么一句,接着就被旁人围攻:“这嗑唠的,咱们苏场长积极往大队上划拉的,什么时候不是好东西来着?比如自动孵化机,拖拉机还有这电话机。”

“嗯嗯嗯,苏场长女中豪杰,十里八乡第一牛逼!”

“可惜现在咱们大队一把手是她老子,二把手上面有人,玉清自己也没那个心思。不然大家伙你一票我一票,投也把她投成新大队长。”

眼看着话题越扯越偏,苏玉清赶紧轻咳:“既然大家不反对的话,那么接下来就研究研究,到底要怎么在新与变两字上下功夫。”

徐清风提议在菜色上新,比如人家老几样,咱们弄些个油菜、空心菜、生菜等,甚至还能在菌菇上做做文章。

别的不说,咱们北方的木耳、榛蘑等就都是一绝。

味美价高不说,最重要是能弄成干货,不怎么存在保鲜跟运输的问题,能轻易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还能成为咱们富强生产大队另一个助力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干将。

苏玉清目光灼灼,一瞬不瞬地盯着他,盼他会说就多说亿点。过于直白的眼神看得林知柏俊脸通红:“苏,苏场长怎么这么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