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长时间,王思千、刘大可,还有梁海星,三人前后走进了黄正刚的办公室。刘大可刚落座,就将目光望向王思千,悄声道:“今天的会议,主要内容是什么啊?”王思千目光望向黄正刚,见其没有反应,无奈的摇了摇头。
黄正刚见人已到齐,就道:“按照谷厅长的指示,召集大家开个短会,主要议题是,鉴于有的基层单位班子不团结现象严重,对工作已造成了影响,为摸清真实情况,对部分局基层局的班子进行一次调研。具体内容:一是名义上,以全面了解业务工作开展为切入点,实质是调研班子建设情况。二是采取的方式,民主评议与个别谈话相结合,参照年度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考评内容,重在考核班子业务能力、驾驭全局能力、相互配合支持等情况。召开座谈会,要有代表性,多方听取一下意见,除听取班子的情况汇报外,还要围绕上述内容,分别与班子成员普遍谈一次话,要召开不同层级干部参加的座谈会,全面了解班子建设情况,广泛听取干部的意见,将问题彻底搞清楚。三是撰写汇报提纲。调研结束后,要实事求是、客观的向党组提交一份有情况介绍,有问题分析,有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供党组决策,重在对问题原因剖析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比方,哪个单位班子有问题了,责任是谁,主要原因是什么,对班子调整有什么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是内部提拔,还是从厅机关下派?是部分调整,还是大换血?相关责任人如何安排,班子主要负责同志或其他成员调出,还是就地免职,或是建议提前退休等?四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千万不要给基层局的班子,尤其是一把手造成大的思想压力,背上思想包袱;再一个就是程序要合规,所有座谈都要由两个或两位以上的同志在场,民主测评票统计好后,要封存带回厅里,集中交人事处保管。另外,人事处要对相关单位近几年的班子考核,结合平时了解到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由于这次调研,较为敏感,希望大家注意把握好政策,多请示汇报,注重严格保密,尤其是对调研的结果,绝不能违反组织程序,向任何人泄露。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黄正刚说着望了刘大可一眼,刘大可忙摇了摇头。黄正刚见王思千低头不语,就道:“老王,你呢?”
“是不是这样,我觉得既然名义上是业务调研,就应该让老刘他们处带队,我们处派小赵和其他同志配合,我负责把这几年的情况理一理,我想这样是不是更稳妥一些?”
黄正刚稍思忖,道:“可以啊。这次调研就由刘大可同志带队,人员主要由人事处赵良同志和研究室小梁组成。大可同志侧重业务,赵良同志侧重班子,小梁侧重于记录和保障,还有后续的情况综合。人手不够,从自己分管的处自行解决,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黄正刚话音刚落地,刘大可和王思千便点头同意,黄正刚又目光望向梁海星道:“小梁你抓紧把今天开会的情况,整理个请示,我批一下,送谷厅长审示。谷厅长同意后,大家就立即动身前去调研,整个调研,力争在半个月内结束。回去后,大家可先按会上刚刚定的原则和相关要求,提前做些准备工作。”
黄正刚见王思千和刘大可已起身,就道:“小梁先留下,我们再商量下向谷厅长提交请示的事,其他二位可以回去准备了。”
王思千、刘大可刚刚走出黄正刚的办公室,黄正刚便向梁海星使了个眼色,梁海星心领神会,急忙起身将黄正刚办公室的房门关好。
“小梁,对研究室的工作已熟悉了吧?”黄正刚看上去很随意,梁海星不知此时黄正刚的心思,不敢乱表态,就道:“还可以吧。”
黄正刚似乎并不在意梁海星说些什么,梁海星话刚出口,黄正刚就又道:“我想给你调一下岗位?”
“调一下岗位?”梁海星不由的一怔,自语道。
黄正刚望了梁海星一眼,接着又道:“我想在研究室成立一个指导科,从现在的综合科分离出来,加强对省里重要情况上报和对下工作的指导。我想让你去主持工作。你看咋样?”
“去指导科当科长?”对梁海星来说,这消息简填太突然了。梁海星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其心里立刻翻起不小的波澜。顿时,梁海星的大脑如同高速飞转的机器般反复研磨着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给自己的未来,还有自己的家庭所带来的变化。提拔自己当指导科长,而且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岗位,梁海星心里自然高兴。但令梁海星为难的是,这么重的担子自己能担得起来吗?
梁海星一到研究室,就曾听议论要成立指导科的事,但始终没有任何进展,时间一长,无人再提及,就被逐渐淡忘了。后来,梁海星对这指导工作多少也就有了些了解。指导工作的职责似乎也很简单,就是及时准确。但做起来,却是相当难。sw为加强对各地经济工作的了解,要求厅里将有关各地的相关经济情况及数据及时上报,以便sw动态了解掌握情况,加强宏观管理和决策。梁海星虽未直接从事该项工作,但他深知如果做好非常不容易,主要是“两大、一苦、一难”:一是责任重大,除了正面的情况,重点是一些负面的问题,或是隐患,如果压着不报,一旦酿成重大事故,省里将追究责任。一次,中央通报了情况,可sw还不知道,结果sw让厅里查,一查发现,果然为此专门向省里分管领导作出书面检查。二是压力大。上报的信息一旦不准确,或是涉及相关部门的利益,省或是省直相关部门的领导直接找厅领导,厅领导有时不了解上报经过,受批评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一天,谷远深去省里开会,会议还没开始,一位省里领导推门而入,直接喊着谷远深的名字,谷远深一听省领导喊自己的名字,立即站了起来。那位省领导当着省直部门一把手的面劈头盖脸地便将谷远深狠批一通,原来是有一份情况上报省里后,sw书记作了批示,要求有关部门立即整改。而相关工作由那位省领导分管,那位省领导经核实,觉得和厅里上报的情况有出入,心生怒气,见到谷远深便骂道:“你以为我不分管你,就可以到sw书记那里告状了?告状也可以,但要把事情搞清楚再告啊,否则你就是心术不正,操守不良,根本不适合担任一把手。”谷远深顿时便懵了。回到机关后,没进办公室先将研究室主任骂了个狗血喷头。一苦,就是工作极为辛苦。有些紧急的情况,各市局半夜上报省厅,作为厅主管部门,必须第一时间内作出处理,而且还需要全面核实,审批环节又极为复杂,然后还要找主管厅领导审批后,才能上报省里。根本没有节假日。更为重要的是,不知什么时候上面核实情况,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因迟报、错报、误报,招致领导的批评。一难,就是把握政策难,有些情况涉及多个部门、好多政策,一旦把握不准也极易出问题,甚至有时出现关键的错别字,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有一次,上报有关市欠债情况,本来是以“万”为单位,结果疏忽打成了“亿”,sw分管领导接着打电话让相关市委一把手和有关部门连夜到省里说明情况,结果一核实,厅里上报的情况出现了错别字。后果可想而知。自己到指导科担任科长,就意味着,自己将要做出巨大的牺牲。想到这,梁海星额前冷汗潸然而下,就不由地道:“我能行吗?”
黄正刚的目光一直在望着梁海星。黄正刚没有立即回答。黄正刚有着自己的考虑。对研究室尤其是对下指导工作和向省里情况上报工作早就不满,作为分管厅领导他曾多次与研究室主任进行交谈,研究室主任似乎也很为难,主要理由是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都是临时性的应付,工作缺乏连续,政策把握也就不够精准,出了问题也不好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更为主要的是,这项工作压根就没有人愿意承担,一旦出了问题再批评相关人员,工作更没人愿做了。谷远深也曾分别向黄正刚和研究室主任提及成立专门机构的事,因没合适人选,此事不了了之。其实,研究室主任由其自己的考虑,已近退休年龄,不想再冒队伍不稳的风险,对机构作大的调整。更为重要的是,对这关键要害的岗位,就连黄正刚心中还没有合适的人选。现在的情形则不同了,黄正刚感觉时机成熟了,一来,成立指导科,是现实工作需要,从上到下,都在强调情况上报,抓紧成立指导科,形势所迫;二来,厅机关成立了新的科,将会给各市地发出一个信号,机构干部调整不仅仅是涉及有问题的局,是全省性的统盘考虑。三来,出于对梁海星的信任,梁海星一进机关就在黄正刚的身边工作,对梁海星,黄正刚极为熟悉了解,是个可用之才,这个时候明确梁海星为指导科科长,一方面,再到基层指导工作,就成为职责使然;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关键要害岗位的科长下去调研,各地自然会更加重视,有助于梁海星掌握更全面深入的情况,参谋助手的作用发挥得更明显。虽然该岗位工作比较辛苦,承担着较大的风险,但也的确锻炼干部。当然,黄正刚还有更为深远的考虑,对机关来说,眼下,最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队伍建设的问题,因为这毕竟是内部问题。最为重要的是,在当下关键时刻,已容不得上报省里的情况再出现任何的闪失,如再出现纰漏,由此惹恼了省领导,很可能对自己下步的晋升造成影响。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向谷远深重新提出成立指导科的事情,一把手也会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