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君臣们都肃立不语,他们凝望着天幕,一脸的沉重,殿内气氛沉闷又压抑,许久都没人动。
跟他们不同的是在田间劳作、在修长城、在修皇陵的黔首,黔首们看到暴秦被推翻了,眼间都骤然一亮,如划过的火柴,倒映出眼底深处闪着的火苗,秦二世被推翻了,那他们是不是就有好日子过了?是不是就不要服这么重的徭役了?是不是就不用担心随时都会被官吏们杀死?也不用因为交繁重的税而搞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天幕像是猜到他们的想法似的,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子婴投降后没多久,项羽就进入咸阳,项羽在咸阳什么正事都没干,尽搞破坏了,他焚烧秦朝宫室。秦朝当时宫室很多,有两百多处,据说秦始皇当时每灭一个国家,就让人把那个国家的宫殿画下来,然后在咸阳一比一原样建造。而这些花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建筑群却被项羽一把火烧了,大火烧了三个月都没灭,除了建筑,还有许多的文书古籍也在这次烧毁中湮灭,消失在历史长河上,是真的很可惜。】
从天幕出现以来,她态度一直都挺平和的,可是说到文书古籍她的话语里带了可惜。
历朝历代的聪明人一下领悟到她的意思。
—
明。
刚编修完《永乐大典》的朱棣听到天幕上传来的话,马上吩咐左右,“《永乐大典》再誊抄一份藏到文渊阁。”
他要听仙人的话,好好保存文物古籍。
【既然说到书籍,就顺便说一下“焚书坑儒”吧,后世的人一说到秦始皇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再一个就是“焚书坑儒”,这也是他的黑点之一,然而事实却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焚书坑儒是两件事:焚书、坑儒。
两件事的背景分别在始皇三十四年和三十五年。
三十四年,在一次宴会上,淳于越又跟秦始皇说分封制不能废,他认为不按照古代的规则办事是要坏事的。但是他也不想想,周朝衰落难道是因为没有按照周礼吗办事吗?还不是因为诸侯国强大了,周天子式微,造成强枝弱干的局面,跟规则没关系。
历朝历代一直都是谁拳头大谁说了算啊,就算你是天子也一样。】
—
唐朝。
乾宁元年(公元894年)。
因为李茂贞和王行瑜都想把李晔抢到自己地盘上,正争的热闹时,王行趁机作乱,长安城乱,李晔惊恐下逃出长安躲进终南山。
一行人惶惶不安,猛然听天幕这么说,李晔心有戚戚,又气又怒又委屈,天子当成他这样真是窝囊!
他愤愤的甩了下马鞭,下令,“即刻让李克用发兵征讨王行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李斯是郡县制忠诚的拥趸者,见淳于越这么说,他马上反驳回去。并敏锐的捕捉到,在郡县制实行了几年后还有人提分封制,这必然跟读书人的坚持、传播有关,如果不加禁止会影响朝廷的威信,不利于秦朝统治。他想的也没错,意识形态不一样确实会影响统治,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李斯给秦始皇上了一封奏疏,奏疏里提议除《秦记》以外的史书通通烧毁,除博士官掌管收藏外,天下所有的《诗》,《书》和诸子百家书籍,一律送到郡中烧毁,有敢讨论《诗》,《书》的人要杀头,以古非今的人,灭族。官吏知情不报的同罪。保存医药,卜筮和农书这一类的书籍。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建议,于是浩浩荡荡的焚书行动开始了。】
【这就是焚书的由来。】
【那么秦始皇到底有没有把书全烧了呢?没有,至少没有全烧,比起烧,秦始皇当时更多的是把书收集上来由中央政权和相应的政府官员收藏。史书上有记载,萧何进入咸阳城后,他最先做的事是没收了丞相、御史们所藏的图书律令,之后刘邦从他收到的书里知道了天下要塞和民众多少等重要资料。要是秦始皇都把书烧了萧何也不会得到那么多书。】
【还有一个说法是,烧了,但是秦始皇在烧之前让人誊抄了一份藏在皇家图书馆。不管哪一种,书当时都是有在的,是项羽来了后才没的,结果后人把属于他的锅扣到秦始皇头上,让秦始皇被后人误解了很久,秦始皇是真倒霉。】
【焚书的经过大概就是这样的,那坑儒呢?秦始皇是不是真的像书上写的那样坑杀了儒生呢?当然不是,至少坑杀的不全是儒生。】
【这件事是这样的,始皇三十五年,术士卢生跟侯生为了搏一把单车变摩托,就骗秦始皇说他们可以找到长生不老药,可这世上哪里有长生不老药啊?卢生和侯生找不出来,又不想死,就拿着秦始皇给他们的钱逃之夭夭。
逃跑后他们还对外宣扬说秦始皇为人刚愎自用,贪恋权势,制造舆论上的攻击,好像这样就能为自己的不要脸找一个立的住的理由:看,我们这样不是我们没有契约精神,而是因为他人不行,所以我们才不帮他的。
就很不要脸,你要真不想帮他你一开始就不要欺骗啊,骗完了后搞这么一出,别说秦始皇,是我都想打对方。】
秦朝。
黔首们代入了下自己,这不就等于他们委托某个人买东西,结果那人拿了他们的钱跑了,完了还要回头过来骂他们是因为他们为人不好所以才不给他们买东西的。
哪有这样的?
一码归一码,他们再不行他们也是给了钱的啊,拿了钱就该买东西回来啊!
朴实无华的黔首们想通后,点头应和,“仙人说的没错,是我也要打对方的,太无耻!”
【儒生呢,因为春秋以来一直都不受重用,再加上之前秦始皇还焚书,梁子早结下了。现在逮到机会了,他们也不管这件事对不对,就马上起哄,嘲笑,大肆宣扬这件事,全然忘了秦始皇在这件事中是受害者,而背信弃义的卢生和侯生是加害者,真正该遭受谴责的是他们而不是秦始皇,但他们不管,他们就是要骂秦始皇。或许他们知道,但不在乎,也无所谓,只要能达到他们的目的就行了。】
秦。
始皇三十五年。
正在酒肆里大肆抨击嘲笑始皇帝的某个儒生听着天上传来的话,呃了一声突然就卡词了,周围的黔首们听天幕一顿分析,也对他产生了怀疑,“对啊,不是该骂卢生和侯生吗?为什么要骂陛下?”
“真真可笑,某都知道这事错在卢生侯生,尔却嘲笑陛下。”
“仙人说他们有目的,他们是有什么目的?”
“陛下不用儒家是有原因的,真真虚伪,不明是非。”
那儒生涨红了脸。
—
【秦始皇被骗就够生气的了,结果还要被骂被嘲笑这气他能忍?泥人都还有三分气呢,更不要说他一个皇帝了。他马上就让人搜查,搜查了一通最后抓了460个人,其中有术士有儒生,抓到后秦始皇就让人把这一群人埋了。】
【因为这两件事,扶苏和秦始皇还有李斯的关系彻底紧张起来。扶苏和秦始皇在政见上有许多不合的地方,观念这种东西,很难说服对方的,所以父子俩各坚持各的,在这之前多多少少也起过矛盾,只是没这么严重。
这次后,两人的关系彻底变的紧张起来,秦始皇被扶苏弄的很生气,因为在坑杀前,扶苏还上书劝谏他。扶苏说:“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说的也没错。
但那个情况下,秦始皇是不会采纳的,不管是出于私人情绪还是出于国家方面的考虑。
然后扶苏可能也没有想去安慰一下受伤的老父亲吧,只是站在国家的角度上书劝谏,秦始皇一看,被骗就够让人生气的,结果儿子不仅没安慰没心疼他,反而只是不断的劝谏要他放过那群人,气。所以这一局,无解。】
秦朝君臣听到这都呃了下。
扶苏更震惊,他甚至恍惚的抬头去看始皇帝,他强大又无所不能的父皇也会受伤也要需要人安慰吗?
始皇帝察觉到他的视线,有几分威严扫地的不自然,他抬高了下巴,强硬的说道:“朕不需要!”
阳滋公主点头,嗯,父皇需要。
【秦始皇很快就把扶苏派到上郡,想让他跟着蒙恬历练一段时间,磨磨他的性子,可惜没等扶苏磨出血性秦始皇就病死在了沙丘,之后就发生了沙丘之变,扶苏自杀而死,胡亥上台,秦二世而亡。有时想想,一些事啊真的就很微妙,一点点小的变动就会改变许多人的命运。】
【我们说回坑儒,秦始皇坑杀术士后,史料一开始记的是诸生,后边又是怎么变成儒生的呢?】
【坑儒这个词最先出现在西汉,出自桑弘羊。桑弘羊和霍光政见不合,也是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两派人马就进行了一次辩论,就是那场著名的“盐铁会议”。会议上,桑弘羊狂喷以霍光为首的那一派人,他说儒生们都是华而不实的,所以秦始皇才会焚烧《诗》,《书》,说秦始皇宁愿坑杀儒生也不愿用他们。】
【桑弘羊这里还只是进行人身攻击,胡咧咧的说,到刘向时就是用笔杆子把秦始皇按死在史书上了,他在《战国策序录》里明确提出‘坑儒’这一词,慢慢的史书记载的诸生就变成了儒生。】
【再后来,到魏晋时期,伪书《古文尚书》中有篇“孔安国序”,序中说:“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这也是焚书坑儒的出处,之后这一说法被后世广泛引用,流传至今。(注2)】
【至于刘向为什么把术士说成儒生且这一说法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同?当然是因为秦始皇得罪了他们啊。汉武帝时期儒家就成了主流学派,是统治者统治国家和百姓的工具,笔杆子掌握在他们手里,那得罪这他们的秦始皇还想能得到好?不用想也知道肯定不会。所以你看,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没有谁比谁高尚。】
扶苏:“!?!”
扶苏瞳孔地震,扶苏人生怀疑中,这,这跟他学的不一样,也跟老师说的不一样,老师经常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可是天幕透露出来的,那一群跟他一样学孔夫子学说的,也不坦荡啊。
不是君子。
作者有话要说:注1引自《论语》
注2引自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