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夏太傅

夏太傅激动的样子吓坏了一旁的仆人,赶紧掏出药瓶给他喂下一颗药。

裴老太在震惊过后,看到夏太傅的反应,她明白自己没有认错人,对方明显也认出了她,再想到连女婿都对他恭恭敬敬的,还叫他太傅,又是住在这个地方的。

这位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头,身份一定不简单。

“恩师!没想到竟然能在这里见到你!”

裴老太激动地说道,恩师竟然是京城人士!这个关系一定要攀上,万一闺女有什么事情,或许能看顾一二。

“太傅,您和我岳母认识?”

夏太傅吃过药后,缓了过来,“她是你岳母?”

原来钟家的二小子,娶的续弦是自己学生的女儿!天底下的缘分真是说不清啊,兜兜转转,竟然都是熟人。

“是,岳母一家自丹阳而来,怎会和太傅是旧识呢?”况且自家岳母还管夏太傅叫恩师!

夏太傅是谁,那是当今天子的老师,也是太子的老师,他手底下出来的学生,哪个不是闻名天下?

就连做帝师,也是欠了皇家的一点恩情才不得不入朝为官的,四舍五入,自家岳母跟皇帝还是同门呢!

一下子觉得是自家高攀了,岳母这身份要是说出去,恐怕宫里都想娶宝珠,谁不想跟夏太傅扯上一点儿关系呢!

“咳咳咳,这个乃是老夫的私事,既然来了,不妨到府中坐坐。”

再怎么样,这也确实算是他的学生,虽然教学过程不太愉快,结果还是很愉快的嘛!

而且那些事情,又不可能跟别人说,现在能有一个可以说的人,多么想一吐为快啊!

“你们去不去?”裴老太问道,这个关系她一定要抓稳喽!

看岳母和夏太傅确实认识,钟县令心里虽疑惑,但也不担心了,“我们就不大然您二位叙旧了。”

林牧则是躲在暗处摇摇头拒绝,他甚至害怕夏太傅看清了他。

“那是你的孙子孙女?”夏太傅随口问道。

“是,我孙子已经是举人了,这次我们是来女婿家拜访的......”

跟着夏太傅去了夏府,宅子同样很大,但远不如钟家打理的精致华贵,荒芜的地方任由它荒芜着,花园里也只是生长着野花野草,只有池子里有活水流动,养的也不是锦鲤,而是能吃的鲤鱼等。

只有书房,又大,打扫得又干净,里面的藏书多得数不清。

书房的中央是一张漆色古朴的巨大书桌,桌上堆满了各种书籍和文房四宝。书桌后面是一把高大的紫檀木椅,椅背上雕刻着“君子”二字,彰显了主人的气度。

书房的一角是一排排的书架,用上好的黄花梨木制成,散发着沉稳的木香。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有竹简、有绢本、有纸质,它们默默地散发着香气。

墙面上挂着一幅墨色深浅不一的书法作品,字体刚劲有力,又充满灵动,宛如流水般连绵不绝。这是主人亲手书写的,无疑也体现出了主人的性格和志向。

书房的一角安置着一盆翠绿的兰草,为书房增添了一丝生机。几只小巧的香炉在书桌上轻轻飘着清香,让人心神宁静。

裴老太可以断定,夏太傅的确不是一般人。

“恩师,你家里人呢?”怎么来了客人,就他一个人接待。

“没了,就我一个人,夫人早就死了,一个独女出嫁,结果女婿犯了重罪,带着外孙一块儿死了,女儿也改嫁了。”

他说得平淡,可裴老太都替他觉得心痛,这到了老了,反而成了孤家寡人。

“不说这个,我以为你不是这里的人嗯,怎么还成了钟家的亲家?”

裴老太也赶紧不敢再提这茬儿,“机缘巧合,两人凑成了姻缘。恩师在这里住得久,若是有什么事儿,可一定要帮帮我家闺女啊!”

“自然,你怎么也算是老夫的弟子,天下父母心都是如此,盼着儿女好,有什么事老夫会照看的。”

这么好说话?爽快得让裴老太不敢相信这是那个嘴毒的老头。

“对了,你说的那出戏,后来我也看了,实在是好看啊!”

裴老太已经不太记得了,“哪出戏?”

“就是那个,武则天啊!”夏太傅说道。

裴老太这才想起来,那会儿两人时常谈电视剧,可她后来看得多了去了,那出戏,不提都忘了。

裴老太也以为,夏太傅和她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应该是仙境的,没想到能见到活的人。

只有两人在的时候,谈话都轻松了许多,两人知道很多只有他们才懂的内行话,相谈甚欢。

“以后不必叫什么恩师,你我差不了几岁,若是钟家问起,就说是故友吧,老夫故友之女,嫁给钟家,算不上高嫁,门当户对。”

他要是出去吼一嗓子,多的是人想娶,二人又聊起裴家的情况,才知道当时裴老太是在什么境地跟他学习的。

知道裴家现在的日子后,夏太傅更是佩服她一个人就能养活一大家子人,本以为这是自己教学生涯出的意外,没想到她也不输任何人啊!

“丹阳若真有你说的那么好,老夫可要去那里隐居了!”

裴老太口里描述的丹阳,比京城还要好,什么稀罕东西都有。

“好啊,到时候就住我们家,要是你教学生的瘾犯了,我家里还有一个神童指着你教导。”

裴老太想法很好,正好又能请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儒去辅导林牧,连皇帝都能教,肯定能教出一个状元来!

两人聊得酣畅淋漓,钟家那边也纷纷猜测,裴老太到底是何方神圣?竟能让夏太傅请进府里喝茶叙旧?

宝珠啊,你娘,我是说亲家,她和夏太傅认识,莫非是京城人士?

裴宝珠也想抓住她娘问问,没有人比她更好奇了。

“爹,娘,儿媳也不知。”在钟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