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不敢签名

总共录取三百名贡士,其中南方士子占了二百六十一个名额,北方士子只占了三十九个名额。差距如此之大,若非蔡志川自己是主考官,他都要怀疑是不是全体阅卷官员合起伙来科举舞弊了。

南方比北方文风昌盛,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但毕竟京师所在的顺天府就地处北方,南北就算有差距,也没有大到哪里去。历届录取的三百贡士里,北方士子差不多能占据一百个左右的名额,比例波动并不大。

五年前北方遭遇了一次大蝗灾,经济受重创,文风凋敝,相比之下南方却没怎么受影响,所以上一届的会试北方士子只占到了六十三个名额。没想到三年的休养生息过去,这个数字不增反降,大幅缩水到了三十九个。

而在南方士子所占的二百六十一个名额里,江南地区的士子的比重尤其大,光是江浙一带籍贯的人就有一百六十多个。前十名中更是有九个都出自江浙,只有一个第八名是顺天府人氏,勉强在前十为北方士子抢得一个席位。

更要命的是,本次参与阅卷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出身于南方,这样的官员比例加上这样的录取比例,想要人不产生怀疑都难。

众人看着这份录取名单,脑门上顷刻间就冒出了汗,一个副考官结结巴巴地道:“这,这也差太多了……要不咱们调一下吧?”

“怎么调?”蔡志川一记眼刀扫过去,脸色难看,“这录取名单是咱们忙碌七日辛苦判阅出来的结果,公平公正,又没有徇私舞弊,为什么要调?”

“何况现在同考官们和飞鱼卫都走了,这个时候瞒着他们调名单,不是正说明我们心里有鬼吗?日后出了岔子,咱们有理也成了没理,谁能为你我作证?”

副考官心头没底,有些慌乱:“可,可我们若就按照这个名单张榜,那些北方士子肯定会闹起来的,届时场面不好收拾,朝廷又该如何拿出交代?”

蔡志川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这样吧,这名单咱们先不送往内阁签字,而是先呈给陛下,将实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他。到底是就这样放榜,还是重新调整名单,全凭陛下决断。”

众人忙不迭答应:“好,那就这样,辛苦蔡大人跑一趟。”

蔡志川点点头,不再多说,拿着名单去见景丰帝。

半个时辰后,蔡志川回来了,一言不发,神色有些凝重。

众人赶紧迎上去,问道:“怎么样?陛下怎么说的?”

蔡志川还是不说话,只把名单带给他们自己看。众人接过名单一看,上面落了景丰帝的玉玺,却没有任何批注。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就照着这个名单发榜?”

蔡志川摇摇头,叹息一声:“我没见到陛下。”

“那这章?”

蔡志川道:“陛下头风发作,近日虽有好转,却还是不太愿见朝臣。我到寝宫外求见时,陛下可能以为只是简单地让他过目名单,便只让宁公公将名单带进去,盖完章之后又拿出来了。时间短到我怀疑他根本就没认真看,怕是不知道南北士子录取比例差距大的事情。”

众人一时无措:“那这怎么办?难道要我们就冒着这样的风险发榜吗?要不蔡大人你再去见一次陛下,将情况说清楚?”

蔡志川无奈道:“据说前段时间飞鱼卫的指挥使秦大人都没见到陛下,你们觉得我能成功?只怕我多纠缠一会儿,就要被禁卫赶出来了。为今之计,只能将名单送往内阁,由内阁商议决定要不要依此发榜。”

不久后,阁臣办公的文渊阁内。

不明所以的方述走进门来,看着屋内难得齐聚的诸内阁大臣,笑道:“这都是要下值的时间了,诸位还来得这么齐啊。”

无人应声,方述也没在意,目光落到桌上的录取名单上,他拿起来翻了翻,意外道:“发榜之前要内阁全体官员的签名,你们怎么不签啊?”

顾远晖神色有些不自然,干笑道:“方才不是你还没到吗,我们想等你先签。”

其余人纷纷附和:“是啊是啊,方大人是内阁首辅,我等自当以方大人为先,方大人先签了我们再签。”

“一个顺序而已,有这么重要吗?虽说我是内阁首辅,但咱们都是为陛下分忧的辅臣,谁先签还不是都一样……不对,你们为什么这么看着我?”方述不在意地笑笑,正想提笔签名,却见众人面色古怪,顿时警觉起来。

将名单仔仔细细又看了一遍,方述这才发现不对劲,猛地抬起头看向众人:“这录取的北方士子,怎么这么少啊?”

顾远晖一脸为难:“这就是我们不敢先签的原因。三百贡士,北方士子只占三十九个,这名单一看就埋有隐患,谁签名谁就要担责。方大人,你是内阁首辅,自然要你来先开这个头,你签了我们就敢签。”

蔡志川站出来将事情给方述全部说了一遍,末了又补充道:“我蔡志川可以保证,在整个的阅卷过程中,绝对没有任何人徇私舞弊,我也不相信有人能在我和飞鱼卫的眼皮子底下,瞒天过海地录取这么多南方士子。无论这个名单有多离谱,但它就是真的,没有人动过手脚。”

顾远晖忧愁地叹了一口气,接话道:“可关节就在于此,我们知道这名单是真的,广大北方士子知道吗?比例差距这么大,别说是他们,我看了都不敢相信。届时他们若闹起来,陛下问责,咱们几个可是首当其冲啊。”

又一人道:“可两天后就要放榜,这期间还要填榜、入册……等等,事务繁杂,最迟要在今晚之前将名单交给有关衙门,否则根本来不及。若到了放榜的时间却未放榜,只怕麻烦更大。”

名单埋有隐患,签了字可能要出问题,不签字更要出问题。皇帝暂不理政,事情的决策权落到了内阁头上,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实在难以抉择。

方述面色沉郁,一言不发踱了好几圈的步,终究是下定决心,一锤定音地道:“签!出了事,我方述先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