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爷,户部尚书毕自严,于乾清门外求见。”
忽然,一名小太监恭敬的走进东暖阁,对眉头微皱的朱由检,躬身道。
“何事求见?”
“回皇爷,是关户部钱粮支出的政务。”
这是来向朕诉苦啊!
“宣吧。”朱由检依靠在椅子上。
毕自严,字景会,淄川人。
他在天启、崇祯两朝,皆出任过户部尚书,执掌大明财政。
还曾任天津巡抚,担着催督辽饷的重担,算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
跟东林党有些渊源,但也只是有些渊源……
能在明末这个动荡时期,稳住大明岌岌可危的财政,这已然是了不起的存在了。
不过,说起来,眼下的东林党,在朝堂中的体量,还真是有些太大了。
这朝堂制衡完全成了摆设,趁着这次建虏进犯大明,必须要好好谋划一下此事了……
“臣毕自严,拜见陛下!”
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打断了朱由检的思绪。
“毕卿,无需多礼。”
朱由检看着眼前的毕自严,“毕卿,此来见朕,可是有事?”
毕自严点了点头,眉宇间透着忧色,“陛下,此次建虏到底会不会进犯,如今还未曾有个风声。”
“陛下您就马上下令让通州、顺义、三河等地严密驻守备战。”
“只是,户部空虚,所能支出的钱粮不多……”
明末,有一项永恒不变的话题,其实就是银子。
所处小冰河时期下,导致大明财政出现缩减。
朝廷为解决层出不穷的灾害和流寇反叛之事,一级居高不下的军饷,还有各项开支。
只能不断摊派三饷,拆东墙补西墙,这也加剧了社会矛盾。
可大明真的缺银子吗?
还真不缺!
国家财政层面缺银子,然民间却藏着大把银子。
尤其是大明官员、勋贵、藩王群体,那一个个都是富得流油!
“是为了此事啊。”
朱由检笑了笑,“毕卿,这件事情朕有所思量。”
“眼下你无需考虑这些,到时厂卫会给你解决的……”
“这……”毕自严有些难以置信,看向朱由检,心中生出惊疑。
户部都没办法解决的难题,难道厂卫就能解决?
“好了毕卿。”朱由检站起身来,对错愕的毕自严说道,“你现在要做的,是把控好户部,稳定好京城的局面,控制住粮价。”
“朕现在还有许多要事,你就先退下吧。”
了解明末财政的根节,知晓朝中文官的德性。
朱由检没打算通过户部,搞什么丢脸面的募捐之事。
毕竟原有时空中,朱由检不就这么做过嘛,可结果呢……
在大明的财政收入,没被调拨到正轨前。
朱由检准备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来增加国库的收入。
而不是丢了面子、里子之后,什么实际问题都没解决!
“……臣告退!”
见天子这般,毕自严只能强忍心中惊疑。
眉宇间的忧色未减,拱手告退。
“方正化,眼下内帑这边,还有多少银子?”
毕自严离开后,朱由检双眼微眯,看向一旁伺立的方正化询问道。
方正化前段时间和田尔耕一起弄了不少钱。
除了支出西南,还有给辽东发了一批响银之外,其余的都送到了内帑。
想了想,方正化当即回道,“回皇爷,内帑这边,尚有两百余万两银子。”
“呵呵……朕这个大明天子,还真是够穷的。”
朱由检无奈一笑,而且,根据前身的记忆,崇祯皇帝虽然登基不久,但经常拿内帑的银子来贴外朝……
这内帑的银子,是大明天子的私产,需要开支的地方也很多。
别的不说,单单一个紫禁城,养活那么多宦官、宫女,围绕着他这个天子而转。
还有皇室的成员,这需要花的银子那也不是小数目。
拿内帑的银子,贴外朝国库,朝中那帮文官不会说什么,甚至还会歌颂天子圣明……
但你拿国库一两银子试试,骂不死你!
屁股决定脑袋,这是自万历朝算起,为何大明朝堂党争,呈愈演愈烈之势的核心所在。
论及大明文官群体,在双标领域,在道德领域,在空谈误国领域。
那真可谓是一抓一大把。
其中的佼佼者,当属东林党!
朱由检清楚自己的处境,故而当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摆脱被朝中的大臣,牵着鼻子走的窘境。
内帑是不可能给的。
要继续捞银子!
还要站着,把银子捞了!
“皇爷,军机处驻所,已收拾妥当。”
方正化忽然想到了什么,恭敬道,“眼下孙公他们几人,正忙着处置军机要务。”
“嗯。”朱由检缓缓坐下,点了点头,“方大伴,如今京城内外,可有什么异动?”
“回皇爷,京城倒是没什么异常。”
“只是朝廷开始整兵备战之后,城内的粮价有所飙升……”
“哦?”听到这话,朱由检面露轻笑,手指敲击着龙案,“那这些哄抬粮价的不法商人,你们东厂那边,可派人登记下来?”
“回皇爷,都记下了。”方正化不假思索的说道。
闻言,朱由检似笑非笑,“那方大伴,你觉得朕该如何处置这些人呢?”
“皇爷……奴婢也不是很清楚。”方正化有些迟疑。微微抬头,看了眼朱由检,随后低下头来。
彼时,东暖阁的空气,在这一刻,就好像凝结在一起。
方正化的心中,感受到一股压迫他内心的威势。
到底是不如魏忠贤啊!
虽然方正化也是个狠人,但比起魏忠贤还是差了不少……
这要是询问魏忠贤,那给出的答复,必然是坚定而又明确的出动厂卫。
将这些逃窜京城的家伙,先抄了家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