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送书

“这炉子,名为蜂窝煤炉?”方孝孺被解释了怎么用后,亲自操作了一番,看着已是可以烧水的炉子颇觉稀罕,可一听这名字,就有点无语了。

蜂窝煤炉?

这名字,是在是不够优雅啊。

不过,转念又一想,这东西既是打算推向给全民,主要是推广给普通百姓,那还真不能用太优雅的名字。

如果用太优雅的名字,就有点只限于士大夫了。

普通老百姓,就喜欢直白的东西。

尤其是,不直白的东西,往往也代表着一个字:贵。

物美价廉的东西,在老百姓的眼里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这蜂窝煤炉,造价几何?”方孝孺直到用了之后,才问起了价格。

来送东西的小太监还真知道这个,又或许,是派他来送东西的人知道方孝孺会关心这件事,所以告诉了这个小太监。

小太监回道:“回方大人,这炉子,若是在外面卖,大约是一百文一个。”

一百文一个?

这个价格,说高不高,说低,也不算是十分的低。

一百文,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不算是一笔小钱了。

但要说这笔钱是什么大钱,也不至于。

若是买什么华而不实的东西,用一百文去买,大多数的最普通的市井小民,怕是舍不得,即便舍得,也得是咬咬牙才能买下来。

但若是用来买这种蜂窝煤炉,一百文,却是十分值得。

毕竟,这炉子若是买了,以后可以用蜂窝煤,而用蜂窝煤的成本,对于城中的百姓来说,远比用柴木来得方便。

更不必说,这炉子,也是真有料。

有铁!

铁这东西,价格可不便宜。

虽然这炉子里的铁并不算很多,只外面一层铁皮,以及里面的一些铁棍之类,其他的,都是砖泥结构,但是,这含铁量,想必也能让很多百姓家庭对这炉子的价格更认同一些。

更不必说,这炉子做得还是挺漂亮的。

除了炉子本身,还有十分漂亮的烟筒。

小太监甚至说:“若您冬日打算用这炉子取暖,我们可将这烟筒给您安上,到时用的时候,直接将烟筒的一头,插入这里……”

小太监又开始讲解了起来。

听着小太监口齿清晰,介绍这件事十分利索的模样,方孝孺再次想到了之前方翰林所说的话。

还别说,若是不考虑宦官专政的危险,这样的小太监用起来,是比还未进入仕途的普通读书人要好用得多。

一个个的,都是人精一般,做事妥帖,与人说话带着笑脸。

太孙身边跟着的小太监,更是从长相到身形,再到言谈举止,都更与众不同一些。

方孝孺甚至还看到了一点读书人的气质,这让方孝孺也不免在对方离开时,多嘴问了对方几句。

等到方孝孺忍不住问对方读了什么书时,这小太监的回答,更是言之有物。

有点可惜啊。

这样的人,若不是宦官,在外面读书,再差也能考个举人吧?

这小太监,竟不是一般的擅长读书,竟是有点过目不忘之能。

凡是过耳的话,过目的字,比普通人记得更快。

这样的本事,对于任何一个读书人来说,都是令人羡慕的本事。

偏偏,这竟是个去了势的太监。

方孝孺暗暗叹一口气,送走了宫里来的人。

望着正在烧水的炉子,他想了想,令人看着炉子上的水壶,他则是转身去了书房。

到了书房,翻了一遍后,从书架的

这些书籍被保护得很好,都是很普通的书,属于考秀才的人如果得到了,会如获至宝的东西。

方孝孺将它们包好,转过天,就带着这些书籍去见了朱英。

“太孙,这是臣过去读过的书,留在臣这里也无用,听说宫里正在教授一些人识字?”

“这些书,若能帮上太孙的忙,那就是臣的荣幸了。”

朱英没想到方孝孺会主动来,主动来了吧,还不是来劝说他的,而是来给他送东西的。

将书接过来,打开一本看了看,几乎每一页都会出现方孝孺的字,都是方孝孺在读这本书时的感想。

对于一个已经成为了大儒的人来说,昔日的这些想法,那都是十分宝贵的。

一般来说,这样的书籍,是不可能外传的,都是要留在家里,当做传家宝传下去的。

便是要送人,也是抄录一份,而不是将原本给拿了过来。

方孝孺的这份心意,朱英领了。

朱英让小景子将书都给重新包起来,又请方孝孺喝自己刚刚得了的好茶。

见方孝孺喜欢,立刻包了一半,让方孝孺带回去。

方孝孺喜欢的点心,朱英也让人打包,同样让方孝孺拎了回去。

进宫是抱着书进来,出来时,手里也没空着。

这一幕,自然被有心人看到了,心里自是嫉妒,却也拿方孝孺没办法。

如今的方孝孺,不仅简在帝心,更是被太孙所看重。

但凡方孝孺不作死,那就能保三代的前程。

这样的“好运气”,对于谁来说不是极为诱人呢?

尤其是,太孙对文官集团一直都不亲近的情况下,方孝孺这么受宠,自然也就很惹眼了。

这不,他才回府,就又有人来拜见他了。

这次来的人,亦是一位大儒。

这大儒,不仅在读书方面,从小就有着天才之名。

在诗词歌赋方面,同样有着一些名声。

与方孝孺还是同乡,甚至从小就认识,只不过,方孝孺的考运不错,所以一路都还算顺利,就拥有了今日的身份与地位。

而这位大儒,在地方上有些名声,在这满是“大才”的应天府里,显然是不够看的。

他能来,与之前来找方孝孺的方翰林一样,主要还是为了打感情牌。

他一来,方孝孺就知道对方是为了什么而来了。

这让方孝孺也不禁感到有点头疼了,这些人,怎么就还不放弃呢?

他不是已经将已是表现得很清楚了吗?

他是绝对站在太孙这边的,不可能帮着他们,去劝说太孙改变决定。

再说了,此事哪里就有这样严重了,需要一波波的人来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