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陈寒敢惹我们宰了他

第一百七十四章陈寒敢惹我们!宰了他!

有不少的官员,现在还不知道走私到底能赚多少钱。

他们迷迷糊糊只知道走私很赚钱。

但是没有想到会这么赚钱。

听了管粮通判孙世安这么一说,当即吓得是目瞪口呆。

二百万两白银?

这可真是白银了啊。

不是宝钞了。

大家都知道,虽然规定了一贯宝钞,兑换一两白银,一千枚铜子。

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两白银的价值,绝对能够达到两三贯宝钞。

那也就是说,折合成宝钞的话,走私犯光是走私棉布,一年可能就得到六七百万贯宝钞。

那岂不就是说,他们一年走私棉布,可能就抵得上一半的国库收入了。

官员们听到这个话吓得手心都发凉。

谁能想到啊,这些走私犯居然做的事情如此之大。

吕本他们此时看向下边刚刚,加入到团伙当中来的官员们。

也有意要展现展现实力。

就是要告诉这些个官员们,想清楚,要踏入到我们这艘船上来。

那么你们就必须得要明白,钱不是问题,忠诚才是最大的问题。

而现在当听说了这么多的钱财之后。

那些官员们虽然一个个吓得脸色发白。

但是看得出来他们脸上也有惊喜。

想的是今后能够分那么一点。

吕本和陈寒用的方法是一样的,那就是用钱财来控制官员。

他不相信有的人对钱财没有任何感觉。

他也不相信,真正有那种油盐不进的人。

当然他可能会在郭汝槐身上撞个头破血流。

因为郭汝槐就是那种不爱钱财,爱名声的人。

当官员们听到如此多的钱财之时,呼吸困难。

吕本这才说道:

“如此多的白银,岂能不要,只是当前……”

孙世安则是大声道:“当前又如何?吕公也就是您在朝堂上为官日久,

在这京城被高官们围绕,所以您对官身官位更加看重,

这要是在江南,我们看重的是什么利益,看重的是钱,看重的是白银黄金,

一个小小的陈寒居然敢拦着咱们的大业,还敢跟咱们作对,

这也就是在京城,这要是在江南,我早就找一帮杀手,把他碎尸万段了,还能容得他嚣张跋扈。”

他说话的时候,那些官员们又是被吓了一跳。

他们以为孙世安至少也是个管粮通判,也是个官员。

可哪想到这家伙嘴里面一说出来的话,那都是江湖气息。

也难怪,孙世安这个人本身就不是通过科举考试上来的官员,而是通过捐官上来的。

当初大明王朝整个国家百废待兴,人才的选拔方式,不可能像两宋之时,一天到晚的考试。

必须得要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上来官员。

至少在大明洪武前十年,那是没有所谓的科举考试的。

官员们如何选拔呢?

有几种方法。

一是推荐,当时刘伯温和李善长都推荐了不少的官员。

第二种是,当时有很多元朝留下来的官员,大部分都留用。

虽然都知道他们为元朝做官,为达子张目,很是不齿。

但是国家兴亡以及百废待兴之时,也只能是矮个里面拔高个,这些人毕竟是有治理地方的经验,所以也就用了。

另一部分呢,是通过捐官,就是给朝廷捐钱买官。

当时的朝廷实在是困难啊。

这种办法,也是不得已而实行的。

孙氏家里边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个办法,给孙世安买了个官员。

一开始是县里面的同知,后边呢又到了州府里边当通判。

然后才慢慢地流转到了运河衙门里边去,当个管粮通判。

其实他还可以往上走的,但孙家那也算得上是比较厉害。

知道离权力越近,出事概率越大。

所以只让他在漕运衙门里面呆着。

漕运衙门当然是四通八达了。

能够接触到五湖四海的人,三教九流也都能接触。

他本身又不是一个读书人出身的儒家子弟,跟江湖混混一类的人混久了,身上的江湖习气自然多。

说句不好听的,河面上的河匪头头,跟他称兄道弟者不下千人。

所以他一说话,那都是匪气横行。

什么到了我江南,我还不得宰了他?

到了我那里,他还敢呲牙?

反了他这类的话。

在孙世安的嘴里边,那是随便乱飘的,吕本很讨厌这样的人。

骨子里边他是一个文人,就算是当了个走私犯的头头。

那也是为了用钱财铺路。

当初他在元朝当官的时候就早发现这一条路子。

也就是在元朝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和海外的倭寇了海盗了做买卖。

他不是在明朝开始就发家的。

毕竟他们吕家在元朝世代为官,那底子深厚。

听了孙世安的话之后,吕本也有些头疼。

“那照你的意思,现在江南买卖人有什么想法?”

孙世安站起来,那斜三角眼一撇,瞪了文官一眼之后,哈哈一笑,“还能怎么办?

吕公要照我们的办法来,那就是组织流氓痞子,把他们收购棉花的摊子给砸了。

别说在江南,就算是在河南、江西、山东数省。

我们也能够组织起这些一个混江湖的人搞事情。

吕公您是个读书人,对这方面,您不清楚,可是我们门清。

我们来做事您就放心,江湖人还是给面子的。

只要钱到位,江湖帮派,那都愿意给面子。”

孙世安往那里一站,身上穿的是官服,可就是个流氓做派。

把不少的文绉绉的官员们看得是连连摇头。

可是呢却又拿他没办法。

谁让人家是孙家二爷呢。

吕本想了想:“如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