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十二章 最毒莫过文官心

第十二章最毒莫过文官心

詹徽这个时候气得也是咬牙切齿,原本他是想着要整陈寒的。

没有想到陈寒反过来整了自己等人一道,不过他也是老奸巨猾,忍着心里面的心疼,说道:“陛下,我等文官与武勋集团不可同日而语,只能捐出一千贯以表心意。”

文官们赶紧地跟着附和。

“我等愿捐一千贯。”

“我等愿捐一千贯。”

朱元璋听了之后大为惊喜呀。

要知道现在朝廷国库是缺钱的,毕竟他打了这么多次战,每一次北伐消耗都非常大。

虽说他得这些个钱,一大部分是通过郭桓案,查抄天下那些个富户得来的。

另一部分呢,就是疯狂的印钞票得来的。

但也没有多少了。

现在一听文武百官在朝堂之上,就捐出来将近三十万贯钱,让他惊喜不已。

他一开始也头疼,安置这么多流民,要怎么才能弄到钱。

没想到陈寒这小子打击报复一下,为朝廷节省了一大笔。

虽然三十万贯对于几万的流民,也只不过杯水车薪,但总好过没有。

所以朱元璋心情大好。

“好好好,诸位爱卿,个个都是国家的肱骨之臣,能齐心协力解决此时的灾难,才是咱们君臣应该做的事情。”朱元璋很高兴地表扬了一下。

而接着詹徽则是说道,“陛下,微臣还有一个建议。”

文官们都害怕了,你个老帮菜不要再建议了。

你再建议,等陈寒又反将一军的话,我们这些人可没有多少钱再能捐出去了。

朱元璋看到这个倒霉鬼,想着,你就说吧。

“看起来詹部堂的确是对天下黎民百姓关心,奏来。”

詹徽瞅了陈寒一眼于是说道,“陛下,光是我等大臣捐献的这点钱,对现在的流民而言,乃是杯水车薪。”

“臣听说,还有数万流民,正在来京城的路上,不如发动城中富户和富商踊跃捐钱,如此才能够解决这一次流民安置问题。”

陈寒听到这话心里面咯噔一下,知道这绝不是什么好事情。

但是朱元璋眼睛却发亮。

他是个什么人,他这一辈子最痛恨两类人,一个是贪官,一个是奸商。

在他的眼里边,当官的和做生意的就没有什么好东西,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受这两类人的欺压最多。

所以能够从这些个有钱人和官员手里面捞钱,他是最开心的。

当即允准:“好好好,詹部堂这建议十分中肯,陈御史尽快让那些富商和富户捐钱。”

陈寒心里面叫苦,这看上去是一个好主意,其实馊的很。

那些富户和富商他们本身是民,如今出现这么大的事,本应该是朝廷出钱安置,那是朝廷的本职。

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有那些个富户和富商良心发现,踊跃捐钱,那是他们觉悟高。

可是朝廷用行政手段强硬的要求,那跟抢没什么区别,这可是大大失去民心的。

而作为这一次主要官员,自己去执行这一项命令,还不得被人给骂穿了。

詹徽这个老东西看上去好像是在给自己分担压力,其实又是挖了一个坑让自己去跳。

而朱元璋可不是一拍脑门子就答应,他难道不知道其中的一些个危害吗?

他很明白,不过他就有一个刁难陈寒,有意要看一看陈寒在这事情上面会怎么来处理,一旦处理不好的话,他降罪于陈寒也有借口。

朱元璋为避免陈寒推三阻四,马上宣布:“灾情如火,陈御史你就赶紧去安排吧。”

“还有官员的捐献问题,既然都已承诺,谁若是敢推三阻四,那便是妨碍招抚流民,到时可不要怪朕不客气。”

说罢,他转身便离开。

……

文官们出了奉天殿之后围住了詹徽。

“詹部堂,您这是怎么了?被他坑了如此多钱,还给他出什么主意?”

“对啊,让他没办法完成差使,被皇帝降罪才好呢。”

“对呀大人,您这一回,可不能因为他是您的下属,对他颇有关照之意。”

“一千贯钱啊,那我得攒几年,现在捐出去,我肉疼。”

官员们纷纷是抱怨,詹徽冷笑:“诸位,你们以为本部堂就如此好意吗?”

嗯?

官员们来了兴趣。

“告诉你们,这小杂碎从我们手里面敲诈如此多钱财,岂能让他好过?”

“让他当个敲诈勒索富户和富商的爪牙,他还不得被那些个人的唾沫星子淹没?”

“这可不是个好差事,诸位你们想一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他这么一点拨,那些个文官当即是恍然大悟。

一个个都称赞:“好好好!”

“妙,实在是妙,部堂大人,是我等眼光短浅了。”

“这一招借刀杀人,用得好。”

接着詹徽再一次捋了胡须,“诸位,这小杂碎,可以说是自开国以来,我等文臣最大之敌人,必须得置之于死地。”

“诸位,若在这个时候还犹犹豫的话,那可真是自己找死。”

文官们都点头。

“对对对!部堂大人说得对。”

“我等绝对不会退缩。”

“为了我大明,一定要与这小畜生斗争到底。”

詹徽再次说道:“所以,如果诸位真想把他给搞倒,必须得听本部堂之命,诸位没意见吧?”

文官们纷纷点头,“部堂大人,您就直说吧,您还有什么好主意?”

“我等唯您命是从,此人不除,我心中难安。”

詹徽很满意:“好,那咱们再给他来一剂猛药。”

“如今在京城周边的流民,不过三四万,他尚且有能力去招抚,然而若西北所有流民都听说来京城能活命,那流民的数量可就不止三四万那么简单了。”

这个话一说出来所有人都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