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作过程中,还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的。”
“第一,注意取内脏时不要碰破鱼胆,以防胆汁沾在鱼肉上,使鱼肉变苦。”
“第二,炸鱼时要用勺子往鱼上浇热油,并在炸制过程中顿火数次,以使鱼炸透。”
“第三,在和面时,放碱量要根据季节温度变化而灵活掌握。”
“放的太多,会很苦涩。”
“第四,必须旺火开锅,之后转为中小火,并用勺将汁向鱼身上撩,以使其入味均匀,并不时晃动铁锅。”
“这样一来,可以防止鱼巴锅。”
“第五,鱼要选用鲜活的,龙须面则是越细越好。”
“因为龙须面是干面,炸制的时间则要短一些,以免炸糊。”
由于太过于负责,当江南讲完以后,还没有做好,仅仅只是将龙须面放入到了油锅之中,进行油炸。
直播间内,有的观众拿出小本本,认认真真的记载。
有的直接录像,如果想吃的话,可以直接放给自己的父母看,让他们来做。
有的则被江南的拉面动作所吸引,连连称赞。
因为江南在拉面的时候,时不时的还会做出一些拉风的动作。
虽然拉风,但并不油腻。
不像某位油腻男明星与天仙姐姐合作,结果在电影中做出十分油腻的拉面动作,让人很是不适,恶心想吐。
“帅!岛主拉面的动作真帅!”
“岛主,有没有兴趣来我的店里,当个拉面师傅?如果你愿意的话,还可以当老板,我做老板娘!”
“你小子这算盘打的真好,我在家里都听到了!”
“我已经馋了!”
“快出锅!快出锅!!!”
在观众们的议论声中,很快,江南就做好了银鳕鱼焙面。
接着,盛放在餐桌前。
一口下去,根本来不及形容,就大口大口的继续品尝起来。
如果一样东西真的很好吃,那么真的不想去评价,一心只想吃在肚子里。
而不是所谓的仅仅只吃了一口,就开始惊叹不已。
此时此刻,江南的举止就是对这道银鳕鱼焙面味道的最好诠释。
直播间的观众们本来就很馋,看到江南的吃香以后,更是垂涎三尺。
江南一口气吃了半条鱼以后,这才意犹未尽的停了下来。
当他回过神来,顿时被眼前的一幕震惊到了。
小白虎蛋蛋等所有动物全部聚集在自己身边,一个个瞪大眼睛,紧紧盯着餐桌上面的银鳕鱼焙面、海胆粥和海胆蒸蛋。
有一些定力太差,早已经控制不住的流出了口水。
仔细打量,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地板上面流淌着很多口水。
一脚踩下去,还有些胶黏。
再看直播间,公屏上面清一色的全都是流口水的表情。
不知道的还以为偌大的直播间闹饥荒了呢。
“不好意思,吃相有点难看,因为实在太好吃了。”
江南尴尬笑笑,又加了一块海胆蒸蛋,细细品尝起来,并道:
“所谓鲤鱼焙面,其实就是将糖醋熘鱼和焙面结合在一起。”
“而这两道菜的历史都很悠久。”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东京市场上就已经流行。”
“其特点是色泽枣红,软嫩鲜香。”
“而焙面细如发丝,蓬松酥脆,其甜中透酸,酸中微咸。”
“据《如梦录》记载:明代开封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所谓“龙抬头”之日,筵客吃龙须面,节礼送面,为呈吉祥,官府、民间都以细面相赠,称之为“龙须面”。”
“本就是两道美味的食物,结合在一起,更是美妙。”
“而这道菜还与慈禧太后有过渊源。”
“1900年,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为逃避八国联军之难,曾在开封停留。”
“而在开封府衙,有着长垣名厨备膳,贡奉的就是“糖醋熘鱼”。”
“光绪和慈禧太后食后,连声称赞。’
“光绪称其为“古都一佳肴”。”
“慈禧也高兴地说:“膳后忘返”。”
“接着,随身太监手书一联:“熘鱼出何处,中原古汴梁”。”
“并赐给开封府以示表彰。”
“三十年后,长垣名师最早将用油炸过的龙须面,盖在做好的糖醋熘鱼上面,创作了“糖醋熘鱼带焙面“名菜,深为顾客欢迎。”
“将二者合而为一,既可食鱼,又可以面蘸汁,故别有风味。”
“其后,该菜逐渐传开。”
“现如今,这道菜不仅仅是开封当地一道著名的汉族菜肴,还是豫菜十大名菜之一,更是十大名菜之首。”
随着注意力被转移,直播间观众们顿时眼睛一亮。
他们没有想到这道菜还与光绪、慈禧有过故事。
更没有想到还是豫菜十大名菜之首。
只是,其他名菜都是什么?
不仅仅外地人不知道,有些本地人甚至也都不清楚。
倒也不是不喜爱自己的家乡,只是现如今各种各样的美食实在太多了,根本吃不过来。
而且大部分人仅仅只是喜欢品尝美食,根本不会去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就像现如今的人们特别喜欢点外卖,但也仅仅只是点外卖,根本不会去想外卖最早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正因如此,久而久之,自然很多人都不知道。
顷刻之间,公屏上面原本滚动的流口水表情,瞬间变成了密密麻麻的问号。
江南知道观众们在疑惑什么,边吃饭边道:
“豫菜虽然未列名“八大菜系”,却以其历史深度和调和五味的特色,被誉为菜系之母。”
“其余八道菜分别是:豫式黄河大鲤鱼、汴京烤鸭、扒广肚、炸八块、大葱烧海参、炸紫酥肉、牡丹燕菜、煎扒青鱼头尾、葱扒羊肉。”
“先说豫式黄河大鲤鱼。”
“这是一道当地经典传统名菜,即红烧黄河大鲤鱼、清蒸黄河大鲤鱼、糖醋软熘黄河大鲤鱼三大名菜的总称。”
“这道菜要选用的是河南的黄河大鲤鱼为原料,采用红烧、清蒸、糖醋软熘三种烹饪方式制作而成。”
“众所周知,自古黄河大鲤鱼就以中原地段最为美味,被众多文人墨客所赞美,是蜚声中外的的特色美食。”
“李太白曾诗云: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当地俗语也说:无鱼不成宴,无鲤不成席。”
“《诗经》也称: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北魏的《洛阳伽蓝记》还说:洛鲤伊鲂,贵鱼牛羊。”
“总之,生于当地的鲤鱼,可谓是真·鱼中贵族。”
“在清朝时期,更是皇室贡品,亦是接待外宾的主要美食。”
“不仅如此,曾多次上过国宴。”
“我国成立之初的开国第一宴,就有此菜。”
“为什么人们对黄河鲤鱼有所钟爱?”
“这自然是因为它征服了我们华夏人挑剔的舌头。”
“清代《浪迹丛谈》写到:黄河鲤鱼,足以压倒鳞类,然非亲到黄河边,活烹而啖之,不知其果美也。”
“而黄河鲤鱼好吃,自然因为黄河。”
“黄河携泥沙而下,这是天然养料的温床,含有丰富钙磷微量元素以及矿物盐、丰厚水草,既有利于鱼肉生长,又有利于繁殖。”
“又因黄河多数地方在北方,气候较冷,自然肉质鲜嫩。”
“接着,讲的是汴京烤鸭。”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道菜从北宋时期就开始流行了。”
“早在北宋时期,烤鸭就已经是汴京酒楼、市肆中的名肴。”
“当金破汴京之后,汴京的大批厨艺、工匠、艺人和商人,随着康王赵构迁于建康、临安一带。”
“也就是现如今的南京和杭州一带。”
“自此,烤鸭这种美食被带到南方,也成为了南宋民间和官宦之家的珍品。”
“南宋文人洪迈在《夷坚志》中,就记载了擅长制作烤鸭的名厨、烤鸭高手王立。”
“而他也是我国第一位见诸于书籍的烤鸭名师。”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发展,汴京烤鸭技术逐渐播及四方,各地又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发展,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味和特色。”
“明清时期,烤鸭技术发展到精美的程度,不但对烤鸭的工艺要求更精更细,而且对烤鸭所用鸭子也要求专门饲养,因而就出现了养鸭场、鹅鸭城、养鸭房等专门喂养鸭子的场所。”
“清末民初,开封的大小饭庄,都有自己的养鸭房,安排专人饲养鸭子供饭庄使用。”
“由于专门饲养的鸭子个大皮薄、肥嫩丰满,使烤出的鸭子色泽红润、皮脆肉嫩、丰腴醇香,而且肥而不腻,最终汴京烤鸭成为豫菜十大名菜之一。”
江南一口气介绍了两种名菜。
他只是简单介绍相关故事,并不会详细的去讲如何制作。
以后如果有机会,他会制作,也可以让观众们观摩学习。
如果没有机会,可若观众们感兴趣,就只能自己去搜索。
如果实在不想自己制作,那也可以去各大饭店。
亦或是点外卖。
反正现如今的餐饮很多,也很方便,只要你想吃,一定就能品尝到。
“不敢苟同,我认为京都烤鸭才是最好的!”
“京都烤鸭只是名气比较大,真不好吃!”
“不懂就问,京都还有美食?”
“谁说没有,豆汁儿啊!”
“那叫一个地道儿!”
江南只是好心科普,谁成想,直播间的观众们莫名争论起来。
甚至开始了嘲讽。
毕竟华夏美食太多,又因为历史和环境等诸多原因,难免会有重复。
而一旦出现重复的菜式,争强好胜的观众们自然都想要争个高低输赢。
只能说这些争论的观众,格局太小。
因为争来争去,这不都是我们华夏的美食嘛。
对此,江南并不做评价,而是道:
“一只汴京烤鸭,十三道工序。”
“从宰杀、开膛、浸泡、充气、烤制等每一道工艺,全部用手工操作,为的就是让汴京烤鸭远离工业,保持它们的血统“纯正”。”
“京都烤鸭和汴京烤鸭的最大区别,在于烤制的原材料。”
“汴京烤鸭是用枣木。”
“而那里有两大枣乡,分别是:内黄和新郑。”
“因为枣树的生长周期长,木材的密致度较高,在烤制过程中,自然能够发挥出枣木的清香。”
“通过烟熏火燎让鸭子带上枣木的香味,而且烤鸭呈枣红色,这样就做到了色香味俱全。”
“当然,其它果木也能烤,但烤不出品质。”
“而京都烤鸭则没有这种独有的香味。”
“由于太过于好吃,据传,唐朝贞观年间,著名的诗人白居易还曾写过一首《烤鸭颂》,讴歌了汴京烤鸭的美味和制作技艺。”
“第三个要讲的是扒广肚。”
“此菜将质地绵软白亮的广肚片片,氽杀后铺在竹扒算上,用上好的奶汤小武火扒制而成,成品柔、嫩、醇、美,汤汁白亮光润,故又名白扒广肚。”
“如果用筷子夹起成品扒广肚,可以看到洁白柔软的身躯,仿佛是在跳跃式翻动。”
“一时间,竟然有种“秀色可餐”的意境。”
“而当广肚入口,醇浓鲜香的滋味会缭绕舌间,并且刺激味蕾。”
“其味香浓,久久不肯散去。”
“令人耳目一新,食欲大增。”
“在咀嚼中,更是能领略出柔软中夹带软脆,润滑中又有绵糯的独特质感。”
“这道菜七分在发,三分烹制,最佳是扒。”
“数百年来,扒菜不勾芡,功到自然粘,成为厨人与食客的共同标准与追求。”
“此外,这道菜的营养价值还极高。”
“此菜属于高蛋白、低脂肪原料,故而有着补肾强肺,固精止带,补气填精,滋养筋脉,止血散淤的功效。”
“只要肺、肾虚弱,贫血亏损,最适合品尝这道菜。”
“扒广肚最早记载于北魏时的《齐民要术》一书。”
“到了唐代,这道菜就已经成为贡品。”
“时间来到宋代,则已然开始进入到酒肆之中。”
“甚至在许多书籍中,都有了广肚的记载及菜品的介绍。”
“总之,千百年来均属珍品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