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虾!这名字听着就吓人!”
“弱弱的问一句,可不可以击穿咱们人类的身体?”
“如果可以的话,可就太恐怖了!”
“若是以子弹虾为原型设计怪兽,哥斯拉系列的电影可就精彩了!”
直播间的观众们随意的闲聊着。
江南仰望着头顶的蓝天,道:
“能不能击穿人体,这并不清楚。”
“因为还没有志愿者敢于尝试。”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致命一击产生的所声音可以达到二百一十分贝,比真实的枪声响亮得多。”
“而真实枪声平均下来,也才一百五十分贝而已。”
“坐拥强大的“热武器”,枪虾在大海里自然很是嚣张,属于横行霸道的那种。”
“就像某些国家突然研制出了特殊武器后,就会格外嘚瑟,恨不得立刻挑起战争,在地球一家独大,亦或是大发战争财。”
“正因如此,在枪虾聚集的栖息地中,因为一点点小摩擦,就会经常互相“开火”。”
“那场面,就跟枪战大片似得。”
“只不过在声呐设备中,只能听到类似树枝燃烧的杂音。”
“如果大家在热带地区游泳,认真去听,也有机会在周围出现这种声音。”
“不仅如此,与许多甲壳动物一样,枪虾在遇到实在抵抗不了的危险时候,还会将螯脱落。”
“虽然大螯的结构看起来有点复杂,但枪虾还是会重新长出来一个。”
“当枪虾失去大螯之后,并不会像咱们人类的手臂一样,无法再长出。”
“虽然还可以重新长出来,但并不是大螯,而是一只小螯。”
“最为有趣的是,在下一次外骨骼蜕去之后,原先的小螯则开始长大,最后变成褪去的大螯。”
“除了外观相似以外,同样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换句话说,枪虾相当于把武器换到了另一只手上。”
“只不过在某些时候,断肢再生也会出现一些小意外。”
“倒不是长不出来,而是枪虾偶尔也会错误地长出大螯,从而拥有两只大螯。”
“那时候,它们就等同于拥有了双枪。”
“一提起双枪,大家就会想到很多人。”
“比如:老太婆、李向阳、燕双鹰等!”
“光是听名字,就会很霸气,而且还拥有了双倍的开火权,但对于枪虾来说,却是不幸的。”
“因为它们还需要用小螯来帮助进食。”
“大螯好比打猎用的枪,负责狩猎食物。”
“而小螯则是吃肉用的刀叉,负责投喂自己,填饱肚子。”
“一大一小,分工明确。”
“在对一种枪虾的研究中,荷兰屯特大学的科学家用高速摄像机,还发现了奇特的“虾光现象”。”
“简单地说,其实就是枪虾产生的气泡因为急速压缩,热力无法消散,使气泡内温度可以达到四千七百摄氏度以上,并产生仅持续数亿分之一秒的亮光。”
“由于时间之短,故而人类的肉眼无法看到。”
“这是首次发现枪虾利用这种方式发光。”
“说了这么多,可能很多人会问,不过是五厘米左右的枪虾,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呢?”
“这就不得不说下有趣的空化现象了。”
“空化指的在某些情况下,液体内的局部压力降低,出现接近真空的低压空泡。”
“这样的空泡内部压力很低。”
“因此它们在生成之后,很快就会在周围的高压之下迅速被压扁。”
“而空泡被压扁的过程,是极具冲击力的。”
“在周围高压的作用下,液体会在空泡局部快速地发生撞击,可以产生强烈的冲击波。”
“说个简单的例子,相信不少人都玩过拍瓶子。”
“当瓶子里有水的时候,用手掌狠狠的打击瓶口,这样很容易就会造成瓶底的破裂,这就是空化效应。”
“当瓶子快速向下移动时,瓶中的水没有跟上节奏,因此在瓶底产生了低压的空泡。”
“而因为压力不平衡,上方的水又很快地把空泡压扁,并重重地撞上了瓶底,导致玻璃瓶破碎。”
“那么,枪虾又是怎么造成这种空化效应的呢?”
“这就不得不说大自然的的造化奇妙了。”
“枪虾的钳子上面,有两边对应的特殊结构。”
“一边是一个凹槽。”
“另一边是形状对应的凸起。”
“当枪虾捕猎时,会在极短的时间里把钳子合上,凸起会把凹槽中的水快速地挤出去,从而形成高速的水流,最后由这些水流造成之后的种种反应。”
“为了能够使用这招,枪虾巨螯的外骨骼、肌肉和关节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进化,这才长出立刻适合“激波等离子体枪”的生物动力学曲线。”
“构造精致复杂,堪称鬼斧神工。”
“综上所述,气泡里的气体并不是简单的空气,而是由液态水瞬间汽化而成的水蒸气。”
“气泡破裂时,这些高温的水蒸气的能量会集中在一个非常小的点上释放。”
“因此,会产生极大的声音和极高的温度。”
“但是奇怪的是,水分一般只在受热时汽化,而手枪虾并没有把水加热,气泡中的水蒸气是哪里来的呢?”
“其实,除了温度,压力也会影响物质的形态。”
“比如:生活中常见的液化气。”
“之所以叫液化气,就是因为石油气被高压压缩在罐子里。”
“此时的石油气被压成了液态,方便存储和运输。”
“等到使用时,打开阀门,气压急剧下降,液化气就会变为气态,成为我们使用的燃气了。”
“枪虾“子弹”中的水蒸气形成原因,与此十分相似。”
“枪虾的巨螯迅速闭合的过程中,会喷出超过每秒三十米的高速水流。”
“在水流的冲击下,周边的压力骤减,这种低压就会使液态水变成水蒸气,从而产生气泡。”
“而水流过后,这些气泡又很容易被周围高压挤破,集中释放水蒸气,就产生足以击败对手的巨响和高温了。”
“小小的枪虾靠着这种神奇的“枪法”,战胜了许多“庞然大物”。”
“别看枪虾的“气泡子弹”很迷你,威力可是很强大的。”
“比它们大很多倍的海鱼,都可以被轻松射杀。”
“而且当许多气泡集中在一起的时候,甚至能让驱逐舰停航。”
“1902年,日不落帝国的海军开始下水试航当时最先进的驱逐舰。”
“这艘驱逐舰的名字叫做眼镜蛇号。”
“但是在试航不久之后,就发现舰艇的航速下降,航行噪声增加,驱逐舰的性能大幅下降。”
“在随后的检查中,工程师发现,原本光滑的螺旋桨表面已经被大面积腐蚀,变得凹凸不平。”
“面对这种情况,工程师们百思不得其解。”
“因为驱逐舰使用了极耐腐蚀的铝合金,而且下水的时间也不长,根本不可能出现严重的腐蚀情况。”
“在许多工程师束手无策的时候,最终,海军只好求助于著名的力学家洛德·瑞利。”
“瑞利经过长达十余年的研究后,终于发现,螺旋桨表面被腐蚀不是海水的化学作用,而是物理机制。”
“罪魁祸首正是类似于枪虾的“气泡子弹”!”
“当然,腐蚀螺旋桨的“气泡子弹”不是枪虾发射的。”
“但两者具有相同的成因。”
“原来,螺旋桨快速旋转时,在海水中形成了压力波,压力波减小了周边区域的压力,海水中的溶解气体析出,从而形成小气泡。”
“在压力大的区域,这些气泡被快速压缩,从而形成一个射流束直接冲击螺旋桨表面。”
“这种射流束的速度极高,约为每秒五千米。”
“如此高速而密集的射流束冲击在金属表面,产生了极大的压强和冲力,最终就表现为螺旋桨表面被腐蚀了。”
“不仅是水里的巨轮,连陆地上的火箭也会受到“气泡子弹”的影响。”
“液体火箭是一种用液态化学物质作为能源的火箭。”
“在发射前,发动机泵会高速旋转以吸取燃料。”
“此时,发动机泵入口处的压力较其他地方要低,就容易产生“气泡子弹”,腐蚀发动机泵。”
“岛国和米国等国的火箭,都曾因“气泡子弹”腐蚀了发动机泵,最终发射失败。”
“而我国的则还未出现过!”
江南讲了一大堆。
其中有枪虾大螯的形成原因,断裂情况,包括威力如何。
甚至最后还讲了原理。
虽然这些对于文科生来说,有些云里雾里,但是越是迷糊,就会越觉得牛逼哄哄。
而直播间的那些可以听懂的,则已然目瞪口呆。
“虽然听不懂,但感觉好厉害!”
“没想到小小的大虾身上,竟然还可以运用到这么多原理!”
“不敢想象如果这些枪虾有人类的思维,而且还可以团结起来,在大海里会多么恐怖!”
“想象一下,成千上万只枪虾,同时朝着人类开枪,那是什么场面!”
“别说人类了,就算是鲨鱼都特么的扛不住啊!”
“鲸鱼:我貌似也不行!”
在想明白怎么回事后,观众们一阵胆寒,甚至有些头皮发麻。
同时,他们还感到了无比的庆幸。
幸亏这些枪虾没有人类思维,也没有进化出人类这样的躯体,否则不论是大海还是陆地,似乎都要变天了。
江南看着弹幕,笑了笑道:
“大家别觉得枪虾的大螯有多恐怖,其实人家发射出来的小气泡,也是有大用途的。”
此话一出,直播间的观众们顿时疑惑起来。
那玩意能有什么用?
难道是制作气枪?
江南则赶忙道:
“虽然,枪虾发射的“气泡子弹”破坏力惊人,也遭受了不少的损失,但随着人们对它们的了解深入,也找到了一些对抗的方法。”
“比如:通过模型预测,可能产生气泡的位置,用强度更好的材料,或者串联安装多个阀门减小湍流的产生等。”
“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们也开始学会利用“气泡子弹”了。”
“根据研究发现,在海水中航行受到的阻力,要比在空气中受到的阻力大九百倍。”
“受此影响,水下航行的速度会大大减慢。”
“而如果能用气泡把整个水下航行物包裹起来,让水下航行物就像在空气中前进一样,就能大幅减少物体所受阻力,实现高速航行。”
“战斗民族的科研人员研制的一款鱼雷,名字叫做暴风,就是受此影响。”
“暴风鱼雷先由火箭发射入海,将鱼雷加速至超空泡速度。”
“入海之后,位于鱼雷头部的空泡发生器降压,从而产生小气泡。”
“接着,紧靠空泡发生器后面的环状通气管向气泡注入气体,使得小气泡胀得更大,形成覆盖鱼雷大部分,或者全部表面的超空泡。”
“这样一来,鱼雷就相当于在“空气”中前进了。”
“在超空泡中运行的鱼雷速度,可以提高到每秒一百米。”
“这个速度,相当于普通鱼雷速度的四五倍。”
“除此以外,“气泡子弹”还可以用于医学。”
““气泡子弹”既然能够破坏由强度极大的金属制造的螺旋桨和发动泵,那么也能破坏人体内部的一些“坏东西”。”
“比如:肥胖人士的脂肪组织、堵塞血管的血栓和腔类器官中的各类结石等。”
“这便是以此发明出来的超声波。”
“当它在血液中传播时,所过之处会形成压强的“两极分化”。”
“中心压强高,两端压强低,低压之处就会产生许多小气泡。”
“现在医院中可以用超声波仪器,都是在人体中制造大量小气泡,从而去“轰炸”这些坏东西,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超声波产生的小气泡不仅能“轰炸”坏东西,还能运送药物。”
“比如:将一些对人体细胞杀伤力大的抗癌药物“打包”起来,直接递送到肿瘤中心,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