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神秘的黄顶侏鹦鹉!

“因为两文钱,就会砍掉脑袋,这也太狠了!”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不狠无法制约士兵啊!”

“不论是戚家军还是岳家军,都狠得一比!”

“没错!对自己狠,对敌人更狠!”

直播间的观众们暗暗咬牙,不由有些胆寒。

几乎所有男生都幻想过穿越到古代的军队之中,上阵杀敌,所向披靡,可是在听到如此严明的纪律后,本能的开始后怕,也有些退缩。

而这间接的说明了古代这些精锐部队的可怕。

江南边漫步在森林周,边欣赏着风景,边滔滔不绝的道:

“接下来,讲几个与背嵬军有关的战争。”

“1140年,金朝悍然撕毁和约,以金兀术为统帅,兵分四路大举南犯。”

“岳飞奉命坐镇郾城,指挥抗金。”

“七月初,金兀术探知岳飞孤军深入,驻扎在郾城,也就是现如今的河南郾城,不由大喜,指挥经过休整的金国劲旅,倾巢而出,直扑郾城。”

“企图趁岳家军分兵驻守,兵力薄弱之机,长途奔袭,一举摧毁岳家军的指挥中枢。”

“七月八日月,岳家军的探子报告岳飞,金军精锐先头部队一万五千多骑,披挂着鲜明的衣甲,自北方赶来,距郾城只有而是多里路。”

“后面还有十万大军正源源不断地开进。”

“当时,岳飞麾下只有背嵬军和一部分游奕军,兵力不过一万余人。”

“却要对金军的十万之众。”

“可见是一场硬仗和恶战。”

“甚至是生死之战!”

“面对如此险境,部分将领产生了不安的情绪,甚至苦劝主帅岳飞立即转移。”

“而岳飞很清楚,如果弃城,百姓将首先成为女真人泄愤的对象。”

“而且这样的撤退和逃跑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士气必然跌落。”

“以女真骑兵的奔袭能力,自己的六千人在溃退的途中,很快就会被追上。”

“到时又怎么可能以少胜多,击败强大的对手呢?”

“因此,决战的地点只能在郾城。”

“可是既然要大战,新的问题就又来了,那就是该派谁迎敌呢?”

“杨再兴主动请缨,要求首战金兀术。”

“岳飞欣慰地冲他点了点头,随即转而对岳云说道:“你率背嵬军五千骑兵出战,若不能取胜,我先斩你!”!”

“据《宋史》载:“飞遣子云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杨再兴腾地站起,准备反对,被岳飞厉声制止。”

“这场战役凶险万分,和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既没有坚城可守,也没有计谋可用,唯一可用的只有背嵬军的战斗力。”

“若要将士们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投入战斗,仅仅靠严苛的纪律是远远不够的,唯有自己的儿子岳云挂帅,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斗志。”

“在跨上战马那一刻,岳云回头寻找岳飞的身影。”

“此去九死一生,他不仅想再看父亲一眼,甚至希望还能再道一声珍重。”

“而他很快就发现,父亲也正在看着自己。”

“可那冷峻的眼神却分明不允许再作片刻停留。”

“岳云冲着父亲咧嘴一笑,策马离去。”

“这一年,少将军二十一岁。”

“此时此刻,岳飞心中早已翻江倒海。”

“他是一名见惯杀戮的军人,可岳翻战死后,那椎心泣血的丧亲之痛让他从来不敢去想象岳云的不测。”

“岳翻,其实就是岳飞的弟弟。”

“虽然心中百感交集,可这一次,他还是要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迎战数倍强敌。”

“岳飞自己也很想亲自上阵,但目前还不是时候。”

“因为岳云一旦阵亡,他还能继续撑住战局。”

“可如果自己倒下,这支军队的士气必将坍塌,结果只能是全军覆灭。”

“他还要再等等,等到最后那一刻。”

“孩子,撑住!”

“这四个字是岳飞心中的祈祷!”

“而这一回,金兀术对自己的战术安排非常满意。”

“他不仅捕捉到了战机,在四天内调集一万五千精锐兵临郾城。”

“而且身后还有十二万人正陆续向临颍集结。”

“这充分证明自己在不断的惨败后,仍享有不可撼动的权威。”

“同时也再次证明了女真骑兵非凡的机动能力。”

“跟随岳云出战的除了杨再兴,还有背嵬军将官王刚、梁吉、杨光凝、韩之美、吴师中等人。”

“这几个名字大家一定会觉得很陌生,因为他们都不是岳家军的主力战将,其中甚至还有文官。”

“七月八日下午,岳云不待敌人列阵完毕便主动发起冲锋,一马当先,杀入敌阵,直接冲到最后一排。”

“然后再率部折返,向中部展开攻击。”

“这种不要命的打法就是要主动吸引敌人对自己进行合围,置全军于死地而后生。”

“对金兀术而言,这是一场不能失败的豪赌。”

“他不断下注,指挥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涌上来。”

“就这样,一万骑手将五千背嵬军越围越紧。”

“可岳云的英勇和当前的绝境激发了战士们的全部潜能,他们施展浑身解数进行搏杀,金兵围上来的速度,根本赶不上他们砍人的节奏。”

“随着双方士兵大量阵亡,包围圈逐渐被打开了。”

“此时,金兀术手里还握着五千“铁浮屠”,正等待机会押上这最后的筹码。”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不仅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甚至连岳飞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只见一名将领单人匹马冲出战阵,沿途击杀数十人,在所有人惊诧的目光中,直接向着金兀术的中军大旗奔去。”

“此人一身是血,提着长达丈余的铁枪,口中疾呼:“只杀金兀术,其余人等不问!”!”

“金兀术终于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他哼的一声,轻蔑地挥挥手,一百名亲兵迎着敌人冲去,将其团团围住。”

“岳云看到这一幕,不由暗暗心惊,连连说道:“这家伙胆也太大了。”!”

“此人正是杨再兴。”

“他战袍飘扬,威风凛凛地骑在飞驰的战马上孤军奋战,稍远的用枪捅,靠近的用刀劈,忙得不可开交。”

“所到之处,惨叫迭起。”

“金兵的武器、断臂、头颅遍地翻滚。”

“杨再兴很快就摆脱围堵,朝金兀术一路杀将过去。

“金大元帅处于队伍的最前端,远远观察着前方的厮杀。”

“可他纵是打了一辈子战,也从没听说哪个人在战场上独闯敌阵并擒杀对方主帅的。”

“看着浑身血污,既像人、更似鬼的杨再兴,他猛地一惊,突然想起了六年前的庐州城。”

“尤其是那杆铁枪,当天不知要了多少女真士兵的命。”

“金兀术感到一阵寒意,不断派人前去围堵,同时往后军退去。”

“他这一退,就陷入了大军的重重保护之中。”

“杨再兴的铁枪就算变成机关枪,也绝不可能搞定对方。”

“他无奈地调转马头,一路叫骂,带着几十处战伤又杀了回去。”

“对于战场上出现的这个小小插曲,小说演义大书特书。”

“正史上面也是花费了不少笔墨。”

“《宋史》称: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

“《三朝北盟会编》写到:杨再兴单骑入虏阵,欲直擒兀术,不获,杀数十百人而还,身被数十枪。”

“《建年以来系年要录》是这样表述的:统制官杨再兴单骑入敌阵,欲擒宗弼,不获,身被数十箭,犹杀数十百人而退。”

“虽然杨再兴没能成功擒杀金兀术,而且我们无法准确判断死在他手里的究竟是“数百人”还是“数十百人”,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单人匹马独闯虎穴,不仅极大鼓舞了士气,更是让那些以骁勇自居的女真军人尽皆胆寒。”

“在杨再兴的发威之下,金兀术一退再退,终于安全了。”

“虽然他只退了短短几十米,却让军心和士气悄然发生了变化。”

“此时,前方的战斗已经进入胶着,金军在二比一的情况下不仅没有占到半点便宜,而且伤亡人数远超对手。”

“如今加上杨再兴连吓带辱的这么一番折腾,他早已焦躁万分,终于决定亮出最后的底牌。”

“于是,披挂着“重铠全装”的五千“铁浮屠”全部投入了战斗。”

“经过完颜挞懒在楚州的惨败,金兀术对“铁浮屠”进行了改良,不再用铁索将整排的战马连起来,而是每三匹马作为一个战斗单元,以皮索相连,并随时可以拆装。”

“他企图以严整密集却不失灵活的重装骑兵编队给岳云最后一击,抓紧结束战斗。”

“在这最危急的关头,岳家军的统帅岳飞终于亲自出战。”

“自从岳云出城后,岳飞的目光始终聚焦在儿子的身上。”

“他不仅是一名将军,更是一位父亲,如今见金兀术押上了棺材本,他绝不会把爱子独自留在战场。”

“要么一起胜,要不就一起死。”

“岳飞翻身上马后,一位名叫霍坚的军官冲上前死死地拉住缰绳,苦劝道:“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

“可与非没时间解释,朝着对方猛抽一鞭,大喝道:“非尔所知!”!”

“随即,纵马杀出。”

“据《宋史》载:自以四十骑突战。”

“也就是说,岳飞只带着四十名背嵬军亲兵。”

“在两军骑兵混战时,一般都不会用箭弩攻击。”

“因为这样很容易误伤自己人。”

“可就在大家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十几支冷箭呼啸而来,箭无虚发,十几个女真军官应声倒毙。”

“背嵬军将士顿时精神大振,可当他们看到射手时,全都惊呆了。”

“岳飞头戴金盔,身披黄甲,白色的战马和鲜红的战袍十分显眼。”

“人未到,箭先至。”

“岳飞就是要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吸引全体将士的目光。”

“因为他要告诉儿子以及所有的兄弟,自己要和他们同生共死。”

“身为朝廷主力大军的统帅,竟然亲自上阵玩命。”

“而且和对方的下级军官甚至毛头小兵刀来剑往。”

“这无论在我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上,都绝对是十分罕见的现象。”

“岳飞亲临战阵,给极度疲劳的队伍注入了一剂最有力的强心针。”

“大家在他的指挥下迅速集结,准备迎战最强的骑兵军团——“铁浮屠”。”

“金兀术见岳飞参战,心跳骤然加速,连呼吸都变得急促。”

“他实在无法想象这个老对手为何如此强大。”

“他更没有时间和兴趣去揣测对方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

“他只是严令部下死死盯住岳飞,务必将其斩杀于阵中。”

“金兀术的激动是有道理的,因为岳飞一旦阵亡,这支军队的魂就丢了。”

“而一直没有军魂的部队,是毫无战斗力可言的。”

“只要拿下岳飞一人,此战一定必胜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