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折衷鹦鹉!女尊男卑!

“岳家军本身不就是特种部队嘛?”

“我知道,是不是背嵬军?”

“这是什么奇怪的名字?”

“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呢?”

直播间的观众们有的了解,有的茫然。

没办法,岳家军本身的光芒太闪耀,从而导致很多人忽略了岳家军之中的精锐。

“说的没错,确实是背嵬军。”

江南点点头,道:

“这是由岳飞的儿子岳云统领的一支精锐骑兵部队。”

“众所周知,南宋时岳飞的岳家军极为强大。”

“而他手下的背嵬军则是精锐中的精锐,这支部队代表了“岳家军”的精华所在。”

“嵬与峞通意,指酒壶。”

“背嵬就是给将军背酒的意思。”

“古时行军打仗,将军有带酒的惯例,他们的酒壶是由最亲信的人来背,以防被别人下毒。”

“背嵬军作为岳飞最亲信的部队,由此而得名。”

“不过,据一些研究西夏语言的学者考证,西夏语中“蛇”的发音近似汉语“背”,“龙”与“鹰”的发音都近似汉语“嵬”。”

“因此,神秘的“背嵬”就是西夏语“蛇龙”或“蛇鹰”的意思。”

“西夏人用“背嵬”来做部队的称号,就像汉人用“虎豹营”、“飞虎军”等来做部队称号一样。”

“很显然,这是夸耀自己部队的凶狠骁勇,也即表示这是军中精锐。”

“当时,西夏人常把将帅的亲卫精兵称作“背嵬”。”

“北宋时,由于西北宋军天天跟西夏打交道,自然就把这个词儿学会了,也照样子把自家将帅的亲卫精兵叫做“背嵬军”。”

“就这样,南宋初年西北籍的宋将也大多保留了这个习惯。”

“比如:韩世忠。”

“而岳家军等非西北系宋军,肯定是看韩家军中设置了“背嵬军”。”

“毕竟不论古今人们都有一个心理,就是认为一个词儿越听不懂就越神秘、越唬人、越高大尚。”

“比如:古代的轻吕,在吐火罗语中指的就是剑。”

“般若在梵语指的就是智慧。”

“而近现代的拿铁,在意大利语中就是指牛奶。”

“培根在英语中指的是烟熏咸肉、沙龙用法语指的是聚会。”

“在南宋初年,陕甘地区已经沦陷,除了一些南下的北宋西军旧将,极少有人知道“背嵬”的原意。”

“南宋有笔记记载,连韩世忠的背嵬军成员都闹不清“背嵬”到底是啥意思,只知道该咋读。”

“如果大家知道“背嵬”就是汉语“蛇龙”或“蛇鹰”之意,恐怕也不会抢着用了。”

“毕竟如果把“岳飞背嵬军大破金军”改为“岳飞蛇龙军大破金军”,瞬间就会感觉掉了几个档次。”

“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一书都明确说,除了岳飞部队之外,韩世忠部队里也有背嵬军。”

“书中写道:“韩、岳兵尤精,常时于军中角其勇健者,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嵬”。”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还记载,韩世忠的“背嵬军”曾在“中兴十三处武功”之首的“大仪镇之捷”中“备持长斧,上砍人胸,下捎马足”,痛击金军铁骑,大获全胜。”

“而如果我们再多读点宋代的史书资料,会惊奇地发现,设置“背嵬军”的远不止岳家军和韩家军这两家。”

“《宋朝南渡十将传》记载,陕西绥德军青涧籍的大将李显忠,在绍兴九年反正归宋时,麾下就有由武世雄、周迪统领的“背嵬军”。”

“后来在绍兴十一年的庐州之战中,李显忠也亲率背嵬军铁骑参战。”

“《宋史?吴挺传》记载,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南侵时,吴璘之子吴挺曾率“背嵬骑”在秦州大破金军。”

“由此可见,在吴家军

“此外,《景定建康志》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还记载,南宋初年刘光世、王威等将领都拥有名为“背嵬”的部队。”

“综上所述,南宋初年有史料记载的“背嵬军”就有六七家之多。”

“至于史籍失载的“背嵬军”,想必也有不少。”

“因此,“背嵬军”在南宋初年是一个较为大众化的部队番号,绝不是岳家军专有的,只不过岳家军“背嵬军”的战绩相对突出而已。”

“如果不在前面加个定语,单单说“背嵬军”,南宋初年的人根本不会知道你指的是谁家的部队。”

“有意思的是,那些拥有“背嵬军”的南宋初年将领,对他们个人资料熟悉的人会发现一个巧合的地方,那就是他们多是陕甘人。”

“比如:韩世忠是延安是今天陕西绥德县人,刘光世是保安军即今天陕西志丹县人,李显忠是绥德军青涧即今陕西清涧人,吴挺是德顺军陇干县即今天甘肃静宁人。”

“实际上“背嵬”一词最早也确实出现在西北。”

“北宋中期沈括在西北做延州知州时,就写下过“旗队浑如锦绣堆,银装背嵬打回回”的诗句。”

“从中,可知那时北宋西军中就有“背嵬”,穿白盔白甲,所以叫“银装背嵬”。”

“《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等书还记载,宋哲宗元符年间,一些西夏“背嵬”投降宋朝,并立有不少功劳。”

“故而南宋人章颖说:“背嵬一名始于西蕃”。”

“说得再明白一点,“背嵬”一词其实是西夏党项语。”

“既然“背嵬”一词不是汉语,只是党项语的汉语记音,那按汉语强行解释为背啥东西就离谱得可笑了。”

“要弄清“背嵬”的含义,自然只能从党项语来探究。”

“不过具体是哪一种意思,全看个人的喜好和认知,大家只需要知道南宋当时有不少背嵬军就可以了。”

江南简单的讲解了一下“背嵬”的含义,还引用了一些历史书籍。

接着,正式科普岳家军中的背嵬军。

“岳飞组织抗金战斗之初,苦于南方不产良马,因而无法组建骑兵部队与金兀术对抗。”

“后在牛皋和杨再兴的两次针对伪齐军的奇袭成功后,获得战马一万五千余匹,这批战马为岳飞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奠定了基础,先后拥有了踏白军、游奕军和背嵬军三支骑兵部队。”

“而其中背嵬军因战斗力最强而名垂史册。”

“《云麓漫钞》记载:“韩、岳兵尤精,常时于军中角其勇健者,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嵬,一入背嵬,诸军统制而下,与之亢礼,犒赏异常,勇健无比,凡有坚敌,遣背嵬军,无有不破者。”!”

“意思是说,岳飞所精心挑选的背嵬军士,其士兵地位较高、犒赏也多,并且“勇健无比”,加上岳飞的严酷训练和军纪管理,背嵬军几乎是无坚不摧。”

“岳珂《鄂国金佗编》卷二十二《淮西辨》云:“背嵬之士,先臣之亲军也。””

“又说“颍昌、朱仙,皆以是军取胜”。”

“岳飞的岳家军鼎盛时期约有十万人,可分为: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和背嵬军等十二军。”

“其中背嵬军骑兵有八千,步兵亦有数万。”

“在绍兴十年与金军在颍昌、郾城的一系列战斗中,背嵬军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当时宋军的战斗力已经大幅度提升,与金军作战并不吃亏。”

“而岳飞的背嵬军更是开创“步兵在平原击溃金人精锐骑兵”的经典先例。”

““辫子军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也被背嵬军不只一次的打破。”

“或许应该把这句话换换主语:“背嵬军不满万,满万亦不敌”。”

“岳飞的背嵬军作为自然的亲兵卫队,自然有儿子岳云统一节制。”

“虽然是自己的儿子,但是训练起来却一点儿不含糊。”

“岳飞对于背嵬军的治理十分严酷。”

“岳飞的孙子岳珂在《鄂国金佗稡编》中记载,岳飞训练岳家军尤其是背嵬军,要求平时训练也必须身着重铠,模仿实战冲击,苦练冲陡坡、跳壕沟等战斗动作。”

“有一次,岳云驾战马在训练中跌倒。”

“岳云赶忙解释说是因为很少练习。”

“岳飞大怒,说如果是实战,也是这样吗?”

“盛怒之下就要将岳云推出斩首,幸亏众将苦苦哀求,才改而重责一百军棍。”

“此外,还有一名士兵因为拿了乡民一缕麻草绑草鞋,就被岳飞追查后斩首。”

“在极端严格的军纪下,整个岳家军的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

“有一次,岳家军中的一个士兵去买柴,百姓少收了二文钱。”

“这个士兵竟然坚决拒绝说:“你是想用二文钱,买我的脑袋吗?”!”

“仅仅一句话,就可以看出多么严格,稍不注意,就要掉脑袋。”

“由于训练严格、军纪严明,作为岳家军的特种部队,背嵬军几乎是勇不可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除了严明纪律和训练,想要当胜仗,还要有趁手的兵器。”

“背嵬骑兵主要装备有长、短刀,约十支短弩,二十支硬弓弓箭。”

“头戴扎着重围顿项的铁盔,身穿铁叶与皮革制作的重甲,非常近似“铁浮屠”。”

“至于步兵,还会携带盾牌,且均涂有鬼脸,以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盾牌表面置有尖凸,可挡兵器,可用盾牌直接杀伤敌军,还可使敌骑战马陷入盾之凹凸中以伤马。”

“背嵬军的战术还很多变,常常分成多个独立的战斗小组,紧密配合。”

“与敌人作战时,往往在距离敌人一百余步时就由七八人放箭,七八人用短弩射马。”

“然后长刀对劈,迅速冲锋,集结,再冲锋,从而大量杀伤敌兵。”

“凭借着这支强悍的部队,岳飞百战百胜。”

“在绍兴十一年,荆湖宣抚司罢,改任傅选为鄂州御前背嵬军同统制。”

“可见,背嵬军已被朝廷纳为己有,有了正式的番号,成为“御前”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