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铠甲形制是非常独特的。”
“而岛国人对其传统铠甲各分解部分的研究,也是非常深入和细致。”
“不过,必须要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过程,才能比较全面地把握其特点。”
“原材料是竹条,皮革,麻绳,装饰华丽,是上层武士才能使用的奢侈品。”
“另外,岛国武士头盔的前立犄角很有特色,全世界独此一家。”
“虽然有些中式的头盔也有角,但都是在两侧,像耳朵一样。”
“因为使用的材料都是皮革与木料,因此防御力很不如人意,根本阻碍不了武士刀的锋利。”
“可造型还算威武华丽,多多少少跟艺术品沾点关系。”
从江南的语气和所吐出的词语,就可以看出他是真的不想夸岛国铠甲。
不过,为了追求实事求是,还是要继续说下去。
“至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多、且完好无损的铠甲就是岛国铠甲。”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岛国是一个奇特的民族。”
“到今天为止,各处神社、博物馆,甚至于私人收藏家家中,都藏有丰富的古代各个时期的铠甲和武器。”
“其数量和保存完好度,可谓世界之最。”
“而众所周知,岛国的知识很多来自我们华夏。”
“这些知识和其本土文化相结合,才形成现在的所谓岛国文化和岛国精神。”
“当初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千里跋涉来到华夏,获取各方面文化和知识,因为来之不易,从而逐渐转化为岛国人对各种敝帚的极度自珍。”
“不仅仅体现在武具上面,中国古代相当多亡轶的书籍,都可以在岛国找到,也正是一大旁证。”
“日式盔甲刚开始主要挂甲的形式出现,是用绳子把护甲片系在身上。”
“不像东西方盔甲都是以成衣的锁子甲,或者板甲、挂甲的主体。”
“简单地说,它们根本不会制作铠甲,就是将铁片塞在衣服里罢了。”
“就像我们小时候打架,为了不让自己足够抗揍,就会在衣服里塞一些木板。”
“岛国盔甲的最初原理就是如此。”
“其盔甲呈环状覆盖,然后在胸前系带固定的。”
“腰部连缀较松,便于活动。”
“此外,还用悬绪和受绪系在肩膀上二重固定。”
“整体看起来,有点像是背心。”
“经过了慢长的发展之后,岛国终于有了特有的盔甲形式。”
“这便是大铠。”
“岛国人在大铠诞生以后,习惯称之为兜或钵。”
“而岛国的兜独具特色,是用长条状的竹、皮、铁等扎成,再环向固定,并上漆,通过这样的步骤做成的。”
“到了平安时代,出现了最岛国化的“冲角付胄”。”
“而大铠,乃至于后来具胴、具足时代,各种形形色色的头盔样式,都是从这种“冲角付胄”变化而来的。”
“大铠诞生之初,在“冲角付胄”的基础上,其所镶之铁钉变大,产生了“严星之胄”,也就是后来星兜的雏形。”
“而后,随着覆颊部分被翻转,便有了岛国兜的基本形制了。”
“兜非完全的半圆形,脑后微凸,顶上有口,称为“天辺”。”
“岛国人在戴盔前,是要先戴上乌帽子的。”
“乌帽子上部扭折后,从天辺伸出,如一个上尖下圆的桃子状。”
“盔的前端,有一到三条下端呈花瓣状的条形加固带,称为“篠垂”。”
““眉庇”上饰以华彩,并装有可拆卸式的前立。”
“也许因为盔顶要开口塞乌帽子,所以岛国兜不能象其它各国的头盔一样,把装饰品放置在头顶,就只好独辟蹊径,插置于头盔的各个位置。”
“最多的是在前部,称为“前立”。”
“在左右的称为“胁立”。”
“在后的称为“后立”。”
“就算后来天辺没有了,也只有一小部分头盔在顶上加装饰,称为“顶立”。”
“大铠时代,最常见的装饰是前立,最常见的前立是“锹形”。”
“锹形种类样式很多。”
“初期则多作狭长形,装在雕镂精美的“锹形座”上面。”
“后来锹形座干脆做成兽头状,称为“狮啮”。”
“兜上的吹返非常大,并饰有花朵形的金色扣状物,这种装饰在整套大铠的各个部位都可能出现,称为“居文金物”。”
“再然后,随着武士们割据相争的时代到来,由于没有统一铠甲制服的,所以为了区别阵营,笠印和笠标就先后出现。”
“而大铠的基本形制,是要在脑后结以笠印。”
“因此即使没有笠印,笠印付环和其上的绳带结成总角,还是都要保留的。
”
“大铠的主要质地是竹、革,间亦用到金属。”
“胴甲分连缀的胸板、主体的冲胴,以及后背的逆板等数部分,连缀成一个整体。”
“除去用绪通过胸板在肩上打结外,还围拢身体,在左侧用“胁楯”来固定。”
“胁楯包括两部分,上面的壶板,和
“这草摺,和联系胴甲的草摺是一样的。”
“结束以后,可以很完美地成为一个整体。”
“因此,它还单独有一个名字,叫作“马手”。”
“和此后的具足等铠式不同,胸前所垂挂的两条甲片,其名字叫做“栴檀板”和“鸠尾板”,这也是大铠最明显的标志。”
“而如此明显的左右不对称,在各国的古代盔甲样式中都比较罕见,也正体现了岛国独特的审美意识吧。”
““栴檀板”防护右胸,较宽且长,一般明显地体现出连缀的甲片。”
““鸠尾板”防护左胸,较短且狭,一般蒙以布帛,除镶边外呈色调素洁的一个整体。”
“两片甲板都只有顶端与胴甲主体相连,随着人的活动,会左右变换位置。”
“据说现代人做过实验,当武士伸长左臂,侧身拉弓放箭的时候,鸠尾板正好遮盖住心口。”
“而当在马上用右手挥舞太刀的时候,栴檀板也可以防护最大的破绽——右胸或右肋。”
“因此,这两片甲板的出现,不仅仅因为装饰和美观的需要,也是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
在江南讲的时候,系统已经陆陆续续的找到很多照片。
相比起其他铠甲,大铠的照片要很多很多。
有的是博物馆里的。
有的是网上的。
还有的是私人珍藏的。
没办法,流传下来的太多,随便一找就可以找到。
就算江南偶尔讲到了一些专业术语,观众们听得不太懂。
何况岛国的一些词语本来就是稀奇古怪的,早读起来的时候,还会有些绕口。
可是在看到照片后,仍会一目了然。
就算记不住专业术语,在大脑里也会有个大概形象。
江南边看着这些照片,边道:
“除了华丽复杂的大铠以外,还有一种比较平常的甲,名字叫做胴丸。”
“胴丸出现于平安中期,来源于挂甲。”
“初始时,是下级武士着用的铠甲式样。”
“在以前,人们经常会把胴丸和腹卷,尤其是上腹卷搞混。”
“其实,它们有很大的区别。”
“胴丸在左侧束扎。”
“而腹卷是在背后结纽的。”
“且胴丸的甲片数量是有规定的,一般为前立举二段、后立举三段、长侧四段、草摺八间四段。”
“在平安时代的绘画之中,可以看到穿着胴丸的武士的形象。”
“其头戴无前立的星兜或者乌帽子,身着胴丸,腕上是粗糙的片笼手,光腿无裤套胫巾,赤足。”
“所有这种形象的,都是骑马武士的郎从,也就是后来的足轻阶级。”
“胴丸刚出现的时候,为竹、皮质地的轻武装,且是裸足的下级武士专用。”
“因此,多为粗制滥造的产品。”
“到了镰仓时代,部分上级武士也为了追求轻便,从而使用胴丸。”
“当然,他们的装备是和普通卒子不同的。”
“不仅穿着锹形前立星兜,还有精致的胴丸。”
“且有袖甲,皮笼手,更是穿着臑当和皮沓。”
“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骑马。”
“南北朝时代,胴丸终于上升为重武装。”
“并且在上级武士中逐渐流行开来。”
“”为新时代的战斗模式,已经从旧的以骑射为主体,变成在复杂的地形中大规模集团接近战为主体。”
“因此,胴丸变成了骑乘和步战两用的重要甲式。”
“再然后,佩楯出现了。”
“其实,就是在裤子大腿处缝上皮片,加强防御。”
“至于武器,太刀和剃刀也被普遍使用。”
“用来胸前结绪的非常艺术化的杏叶,也随之出现。”
“现在藏于春日大社中的,据传是楠木正成使用过的黑韦縅胴丸,是岛国的国宝。”
“而在《王者荣耀》中,有个英雄叫做宫本武藏。”
“而他有好几个皮肤,其中一个皮肤的名字叫做鬼剑武藏。”
“在这个皮肤中,宫本武藏所穿戴的铠甲就是岛国最著名的胴丸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