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

“薛仁贵我知道,他是个大渣男,自己老婆挖着野菜等着他,他却娶了别的女人!”

“尼玛!你这知识都学杂了啊!那特么的是薛平贵,跟薛仁贵有鸡毛关系!”

“这两不是一个人吗?”

“薛仁贵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薛平贵是虚构的,好不好!”

“我小时候曾听老人说,我们省有个大将军叫薛仁贵,太过于有名,与我们邻居的省也不知道是嫉妒还是羡慕,就以他为原型,虚构出了薛平贵!”

“我看过薛仁贵的电视剧,当时觉得他帅的不要不要的,还想嫁给他!”

直播间的观众们忍不住的聊了起来。

很多人分不清薛仁贵和薛平贵,甚至还将薛平贵所做的渣男事情,全都按在了薛仁贵头上,简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江南也是一脸的尴尬。

他没有想到这年头还有人分不清真实和虚构的历史人物,用小时候老师的话说: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深吸一口气,调整好情绪,江南继续道:

“薛仁贵身穿白袍,手持画戟,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

“唐军也一鼓作气,大破敌军。”

“高延寿和高惠真直接率领三万余士兵,选择了投降。”

“虽然唐军对援军的围歼战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仍无法撼动安市城的城防。”

“只要安市城的守军见到唐太宗的旗帜出现,就会在城头上大声漫骂。”

“众将大怒,请求李世民城破后活埋全城百姓。”

“消息传出,守军无不奋力抵抗。”

“李道宗还提议在安市城东南筑土山,用以登城。”

“守军见状,只能被动加高东南边的城墙。”

“六十天后,土山高过安市城墙。”

“总攻也即将发起。”

“可就在这时,土山却突然倒塌并砸毁部分城墙。”

“这本来是唐军的攻城良机,偏在此时土山守将擅离职守,安市城主抓住机会,组织敢死队击溃混乱的守军并占领土山。”

“李道宗亲自带队狂攻三天,想要夺回土山,均未能成功。”

“随着辽东地区严寒的到来,加之粮草耗尽,唐军主动撤退。”

“班师回朝时,唐太宗带病来到安市城下,将抓来的俘虏依次而还。”

“这一举动,安市城主很是震惊,也大为敬佩,主动登城拜辞唐皇。”

“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在战损仅两千余人的前提下,不仅占领辽东大片土地,歼灭高句丽军大量精锐。”

“还在战后强迁辽东之民入内地,摧毁了对高句丽至关重要的辽东防御体系。”

“通过这次战争,更彻底摸清了高句丽的情况。”

“作为一个农耕文明,高句丽不同于草原部族,具有更强大的恢复能力。”

“想要毕其功于一役消灭它是不可能的,需要长时间的、不断地破坏其社会生产力。”

“此后几十年,唐军按此战略多次进行袭扰作战,干扰粮食生产,杀伤有生力量,为高宗时攻灭高句丽打下了基础。”

“公元666年,唐高宗再次组织人马东征高句丽,由七十三岁的大唐军神李勣担任主帅。”

“这年,苏定方已经七十五岁了,刘仁轨最年轻也已经六十五岁了。”

“天佑大唐,一代名将薛仁贵正式登场。”

“三箭定天山,大破九姓铁勒,神勇收辽东,降服高句丽,爱民象州城等这些都是他的故事。”

说到最后,再次回到了薛仁贵的身上。

没办法,他可是征东的关键人物。

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而类似的小说、电视剧、亦或是隋唐演义,已经讲过很多次薛仁贵的故事,江南也就没有多做讲解,只是简单的一两句话来概括。

“不懂就问,为什么李世民最后还要放了那些俘虏?”

“你要是能够想明白,那你就打皇帝了!”

“我知道,这叫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

江南看着这些弹幕,默认的点了点头,道:

“准确的说,这叫做恩威并施!”

“就像某些女孩喜欢吊着男生,不都是冷淡一段时间,再突然热情一下,如此反复,就能把男生迷得七荤八素,恨不得掏心掏肺、倾其所有吗?”

当江南说出这句话以后,公屏上面滚动的弹幕,瞬间少了很多。

这个比喻太贴切了,不少观众都有些汗流浃背。

甚至有的观众希望江南赶忙撤回这句话,不然他的朋友会很不高兴。

“其实在东征高句丽的途中,李世民做过很多仁政爱民的事情。”

“首先,作为皇帝,他不仅御驾亲征,在度过辽河的时候,还会帮忙拆除河上的桥梁,与士兵背水一战。”

“甚至还亲自和士兵填充壕沟,带领士兵对辽东城发起猛攻。”

“经过一系列苦战,攻克辽东城。”

“不过,在白岩城的时候遭遇劲敌,白岩城守军诈降,惹怒李世民,他下达命令:攻下城后,将城中男女以及所有财务全部赏赐给将士。”

“然而在最终攻克之后,李世民还是恪守仁德,并没有屠城以及承诺。”

“而是诚恳道歉,并妥善安置了城中的一万居民。”

“甚至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赏赐布帛。”

“对士兵,则是发给干粮,要去要留,任他们自便。”

“其次,驻跸山大捷的时候,李世民缴获了三万名俘虏。”

“对此,并没有全部坑杀,而是采取不同的措施。”

“先是对其中的三千五百名各级军官,他亲自进行授予官衔,并把他们送到唐朝都城,进行培养。”

“接着对于三万名士兵,则是全部放回平壤。”

“高丽降兵顿时感激涕零,欢呼之声响彻几十里。”

“至于其中的三千名黑水靺鞨士兵,则是全部坑杀。”

“因为他们原本站在唐朝一边,但是后面叛变,帮助高丽。”

“该赏的赏,该放的放,该杀的杀,毫不留情,十分果断,这才是一个帝王应有的手段。”

“如果不是因为后来身体不行,最后驾鹤而去,说不定他还会继续征讨高句丽。”

“而李世民之所以如此执着,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李世民晚年好大喜功。”

“大唐盛世,万国来朝。”

“实力强大的东突厥、吐谷浑、高昌、伊吾等国都成了大唐国土。”

“吐蕃、于阗、龟兹、林邑、婆罗门等国都臣服与大唐。”

“北方契丹、回纥、靺鞨包括铁勒十五部都拜在天可汗脚下。”

“远在极北的结骨国,国王亲自来到大唐要求加入大唐国籍,做大唐臣民。”

“大唐设在少数民族的羁縻府更是多达八百多个。”

“这既是李世民建立的丰功伟绩,但也刺激了他的虚荣心。”

“毕竟远在天边的国家都俯首臣称,近在辽东的卧榻之侧,又岂容一个小小的高句丽鼾睡呢?”

“第二,跟很多老人的思想一样,不想把这一隐患留给下一代。”

“从南北朝到隋唐时期,高句丽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病。”

“与游牧民族相比,他们拥有先进的农耕文明。”

“虽然比中原落后,但与茹毛饮血的游牧民族相比,高句丽人的政治远见与文化素养则要超出一大截。”

“因此,高句丽人一有机会便暗中挑拨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关系,以求在混乱中自保。”

“此国的存在,对中原王朝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基于这种因素,中原王朝才一直想消灭高句丽。”

“而此时,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

“李世民认为李治性格懦弱,怕他没有能力完成这项工作,这才力排众议,东征高句丽。”

“就像抗美援朝的时候,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前辈心中所想的就是自己将这一仗打了,以后自己的子孙后代就不需要再上战场,更不需要牺牲在异国他乡。”

听到江南讲了这么多,直播间的观众们不由有些动容。

即便是在自己的小家里,老人也会为孩子们考虑很多。

或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偷偷给孩子们攒钱。

或是留着一些传家宝。

甚至有的生了大病,躺在医院,每天都需要花费太多太多的钱,由于担心耽误孩子,想过直接赴死,这样不仅解脱了,也不会让孩子有负担。

“抛开霸占女人、杀害兄长这些不谈,李世民真的是一个好皇帝啊!”

“身为李家人,我莫名嚎骄傲!”

“我想起了电影《长津湖》,里面不就有句相关的经典台词嘛!”

“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听得我热血沸腾,今晚必须再去看一遍!”

“俺也去!!”

虽然都说《长津湖》有点靠着爱国的名义在故意圈钱,毕竟呆在电影院的时间太长,尤其是第二部直接从大年初一直接待到了六月份,足足小半年之久,但不得不说拍的确实不错,也可以让人们明白先辈们的不易,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