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三千五百对战十万大军,优势在我!”
“玄甲军:你们已经被我们包围了!”
“按照这个比例,每个玄甲军需要杀死多少人啊,光是想想都觉得恐怖!”
“严重怀疑当时的玄甲军每个人手里拿的都是机关枪,而且还是没有子弹限制的那种!”
“在游戏里,等到队友全都死光的时候,我都没有勇气与对面五个硬打,可是玄甲军却是在现实里实实在在的打杀!这魄力和勇气,两个字:牛逼!”
直播间的观众们目瞪口呆,全都震惊不已。
古代战场,在人数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可以打赢战斗,这不足为其。
可若可以以少胜多,一定会得到尊崇,并在史书上面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常山赵子龙不就是孤身一人七进七出,杀的曹军血流成河,这才名扬天下了嘛?
江南笑着道:
“李世民率领三千五百铁甲军,在窦建德之前,率先抢占虎牢关。”
“等到窦建德抵达关前,李世民便开始主动攻击,打击窦建德的士气。”
“由于太过于突然,窦建德和自己的大军直接被玄甲军的突袭打蒙了。”
“随着阵型大乱,李世民瞅准时机,直奔大军之中,生擒窦建德。”
“窦建德的十万大军见主帅被擒,瞬间崩溃。”
“玄甲军趁势进击,自然而然的大胜而归。”
“李世民将窦建德用囚车押到洛阳城下,城头上的王世充,见到窦建德见状后,最后的抵抗意志也崩溃了,索性开门投降。”
“虎牢关之战,李世民用自己高超的指挥艺术,一战灭两国,结束了天下纷乱的局面。”
“而此战中居首功的无疑便是那支彪悍的玄甲军。”
“《资治通鉴》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虎牢关之战后,大唐统一了天下,玄甲军也一战而红,成为声动天下劲旅。”
“第二战便是众所周知的玄武门之变。”
“历史上对这场战役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可值得一提的是明明是太子李建成带着齐王李元吉逼宫,太子的亲兵最少有数千人,李元吉也有好几百人,而当时在玄武门埋伏的李世民只带了百余玄甲军,在人数占据优势的情况下,结果反而还输了。”
“李世民的第一箭就射死了太子。”
“后来尉迟恭来支援。”
“李元吉看败局已定,就想逃跑,被尉迟恭射死。”
“之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李世民由于封无可封,直接当上了皇上。”
“而在李世民即位后,鉴于玄甲军恐怖的战斗力,对其进行了拆分。”
“一部分成为皇宫近卫部队"百骑",长期驻扎在皇宫附近只在内部实行轮换而不离开京城,只接受李世民的指挥。”
“另一部分,则划归兵部。”
“这也就来到了玄甲军的第三次战。”
“贞观十九年,已经四十八岁的李世民东征高丽,亲自率领三千骑兵,长途奔袭,翻越阴山,生擒东突厥单于颉利可汗,一战灭亡东突厥。”
“自此,让大唐的声望响彻环宇。”
“三次战役,玄甲军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诚可谓,赳赳武夫,国之干城。”
江南越说越兴奋,脸上还带着一股油然而生的骄傲和自豪感。
没办法,在李世民统治下的华夏大地时期,当时的我们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谁也不怕、谁也不惧。
毫无疑问,当时的唐朝就是世界上最大最强的国家,没有之一。
“没啥好说的,就两个字:牛逼!”
“四十八岁还能上马杀敌,当真是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
“等到我四十八岁的时候,恐怕每天也就只会玩玩手机了!”
“高丽是不是就是现在的棒子国?哈哈哈哈,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好开心!”
“我记得之前棒子国说什么唐朝是他们的附属国呢!”
“没错!它们还排列了一个亚洲十大名将,第一就是它们国家的!”
“打脸!狠狠地打脸!”
“请务必将这段历史张贴在棒子国的大街小巷!”
直播间的观众们笑的很开心。
棒子国这些年来不断地偷取我们的传统文化,甚至还颠倒黑白,但凡是个有血性的华夏人,都会对其感到厌恶。
可是谁成想,竟然还有一些明星恬不知耻的带头前往棒子国,甚至默认棒子国的偷取行为,跟狗汉奸没有什么区别。
江南见直播间的观众们对这个话题如此感兴趣,临时决定补充一些相关知识,道:
“其实早在汉朝时期,那里就已经被我们攻打过了,而且还成功了。”
“之前那里叫做高句丽,是西汉时扶余族人朱蒙在玄菟郡建立的政权。”
“而后来的高丽与高句丽并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非要扯上什么关系的话,可能高丽人中有高句丽人的后代,也可能有两者的混血。”
“高句丽的都城设在今辽宁省桓仁,后迁至今吉林省集安,再迁至朝鲜平壤。”
“在建国后的七百年间,他们不断扩张。”
“南征百济、新罗。”
“北讨契丹、靺鞨、扶余。”
“并趁中原混乱之机,侵占了汉四郡及部分辽东之地。”
“强盛时期,疆域东临日本海,南至汉江,西跨辽水,北到辉发河。”
“而我在这里,必须要需要指出的是,高句丽其实就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立的。”
“反正那里差不多就是现在的棒子国区域,也是属于我们的。”
“也正因如此,在隋朝统一天下后,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都接连发起对高句丽的战争,意图恢复汉时疆域,前后持续了七十年。”
“隋朝两代皇帝一直致力于消灭高句丽这一事业中,隋文帝征讨一次,隋炀帝征讨三次,但是高句丽仍然屹立不倒。”
“唐太宗李世民上位后,对周边少数民族恩威并施,采取开放的民族政策,使四夷臣服,万国来朝。”
“但这个小小的高句丽却一直挑衅大唐的威严,虽然表面臣服,但暗地里却有很多小动作,屡次欺负亲唐的新罗。”
“终于在贞观十六年到十九年,发生了三件事情,彻底激怒了这位天可汗。”
“其一,高句丽东部都督渊盖苏文弑杀国君高建武,拥立其侄高臧继位。”
“其后,渊盖苏文专横跋扈,残暴不仁,国人皆苦之。”
“其二,朝鲜半岛上有三个国家,新罗、百济与高句丽。”
“当时,百济联合高句丽一起攻取了亲唐政权新罗四十余城,新罗接连遣史向天可汗李世民求救,使李世民大为恼火。”
“其三,李世民派遣使臣相里玄奖前往高句丽,向渊盖苏文传达天可汗的旨意:立即停止攻打新罗的军事行动,否则将发兵攻打你的国家。”
“但渊盖苏文态度强硬,拒不奉诏。”
“古代打仗主要讲究四个字:师出有名!”
“现在终于有名了,李世民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天大的机会。”
“李世民动了雷霆之怒,任由大臣劝说也不理睬,力排众议,下达了战争动员令。”
“贞观十九年正月,李世民御驾亲征,征讨高句丽。”
“随后,李世民又在贞观二十一年与二十二年先后进攻过两次。”
“在御驾亲征之前,李世民吸取了隋炀帝东征失败的教训,没有大规模动员府兵,而是采用募兵法。”
“所谓募兵法,其实就是: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从军者,皆愤叹郁邑。”
“所募十万甲士装备精良,士气高昂。”
“同时,他们大量携带牛羊背负辎重前进,辎重用光后食用牛羊,大大减轻了后勤负担。”
“东征开始后,唐军兵分两路,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率四万余人乘五百艘战船穿越渤海,攻下卑沙城,也就是今天的大连,舰队很快达到鸭绿江入海口。”
“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勣率军六万向辽东进军,声东击西,渡过辽水后,攻克盖牟城,也就是今天的抚顺,击败高句丽援军四万人。”
“他们在与李世民汇合后,还又顺带着拿下了辽东城,也就是今天的辽阳、白岩城,也就是今天的岫岩、随后开始向安市城,也就是今天的鞍山,发起了进攻。”
“在当时的情况下,安市城可是高句丽最为重要的军事重镇。”
“不仅城高垒厚,兵精粮足,城主更是有勇有谋。”
“此时,高句丽北部的都督高延寿、高惠真更是带领着高句丽、靺鞨军十五万兵马前来支援。”
“李世民选择诱敌深入,以三万人设伏,鼓角声响起后诸军分头出击。”
“也就是在这时候,日后大名鼎鼎的白袍小将薛仁贵横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