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
在别墅小区的外面,在那些绿化带上。
有很多小孩的嬉戏玩闹,也有很多老人在做运动。
享受着阳光的滋润。
但是苏泷却用厚厚的黑色的窗帘。
将外面的阳光全部遮蔽。
他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
电影仍在继续。
老王四处碰壁,只能找自己的老朋友诉苦。
昔日喝起酒来神采飞扬,口若悬河的他。
这个时候却一句话都没有了。
连老朋友都觉得他变了。
年轻时的老王,不仅干活卖力,身强力壮。
技术过硬。
并且下了班喝酒的时候,也是大家关注的核心。
还时不时的去文工团去客串一把。
还能唱各种老歌和歌剧。
可以说是整个单位的明星人物。
老朋友就是他的粉丝之一。
说话间都透露着对他的崇拜和喜爱。
但这个时候的老王,已经变得很陌生。
他已经没有了昔日的意气风发,神采飞扬。
有的只是一声接一声的咳嗽和叹息。
即便混到这个份上。
在外面他还是很要面子的。
来到网吧买方便面凑合一顿。
招待女婿才舍得买两瓶啤酒。
抽烟只能抽最低档次的大前门。
他还给自己找了各种理由。
网吧的老板也十分精明,不揭露他的窘境,反而处处吹捧。
由于实在找不到工作,妻子的病又不能不治。
所以他把主意打在了女婿这边,希望有钱的女婿能够出点钱。
支援一下他们。
但是话还没出口,女儿和女婿就已经打了起来。
很明显,女婿已经越做越过分。
好好的一场聚会,也不欢而散。
希望彻底破灭之后,老王只能寄希望于组织。
他一咬牙,一跺脚,花了点钱买了点礼物。
去拜访原单位工会的干部。
好面子的他,拐弯抹角的说明了自己的难处。
希望单位能够给妻子报销一部分营养费。
因为妻子病需要饮食精细,每天大鱼大肉外加水果。
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如果每个月能报上几百。
那他们生活的压力就会大大减小。
也能凑合着过下去。
当他拜访工会干部的时候,人家正坐在电脑前,练习手风琴。
即便是在这二三线的东北小城。
也能看得出来,工会干部家里条件不错。
不仅当时价值不菲的电脑,还有钢琴,真皮沙发。
但是当听出对方来意的时候。
工会干部立刻脸色难看起来。
【没有这个先例呀。】
【一旦给你开了这个口子。】
【别人都会有意见的。】
对于好面子的老王,他是拿捏的死死的。
老王立刻就松了口,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失魂落魄的离开了。
这个时候的老王,心情郁闷到了极点。
就在这个时候,自行车又爆胎了。
可谓是倒霉,给倒霉他妈开门,倒霉到家了。
他怒气冲冲的撞开小区大门。
却不小心把门外站着的青年撞倒了。
手里的啤酒碎了一地。
这个小青年脾气还不错。
【大爷,你把我啤酒撞碎了。】
他的意思是你给我道个歉。
起码说声不好意思。
事儿就算过去了。
岁数大也不跟你一般计较。
可是老王已经彻底丧失了理智。
压根不搭理人家。
推着爆了胎的自行车,继续往前。
小伙子见状也有点生气。
他一把扯住老王。
【大爷,你把我的啤酒全干碎了。】
【你不说点什么吗?】
没想到气急败坏的老王,回应他的却是一句粗口。
他这个时候就想找人好好打一架。
或者被人打一顿。
他不知道自己一个劳动模范,一个技术标兵。
一个刚刚退休了,本该享受轻松生活的技术工人。
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
属于自己的一切,全都没了。
老人顾不到,孩子不争气,媳妇儿重病在床。
自己想找一份工作挣点钱,还四处碰壁。
好像过去所有的一切荣耀都是假的。
好像他墙上贴着那一些奖状,都毫无意义。
小伙子气愤不过,给了他一拳,立刻跑了。
被打倒的老王迅速起身大骂,没有人搭理他们。
空荡荡的街头,似乎只剩下他一个人。
好不容易推着自行车来到修车摊儿。
发现这里的修车匠早就离开了。
因为人家岁数大了,钱赚够了,直接回老家养老去了。
连自己的工具都丢在路边不要了。
老王看到修车人留下的字和工具,二话不说,自己拿起工具给自己修好了自行车。
骑着修好的车子,拿着被砸碎的保温桶。
他突然停了下来。
狠狠的把保温桶丢进垃圾桶。
然后大声唱着昔日的老歌。
他的声音还是那样嘹亮。
这次他没有咳嗽。
他把修车人的那套工具带走了。
每次看完这部电影,苏隆都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这不仅是一部电影。
这好像是很多人的人生。
无数的芸芸众生。
无数的普通人。
电影中的主角老王,可以说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了。
国企职工火车司机。
正式职工。
有稳定工作,有固定工资。
每月1200。
这在当时的东北,已经算比较高的工资了。
或许如果他妻子不生病的话,应该可以悠闲的过完后半生。
但是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
我们养育孩子。
又怎么能保证孩子今后能争气?
影片的最后,老王很显然是大彻大悟了。
还管什么脸面不脸面,现在最需要的是,真正能赚到钱给媳妇治病。
他已经抛下了自己所谓的面子。
所谓国企正式职工的面子。
拿走修车人丢下的工具,他以后要从事这个职业。
虽然脏点累点,但确实能赚钱。
这个电影最打动人的。
还是那真实的各种背景。
被拆掉的半截楼,接的另一次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商贩。
在废墟里做买卖的商贩。
还有冒着黑烟的烟囱。
还有各种破破烂烂的路边小店。
真实的东北小城。
在这片黑土地上,已经见不到多少年轻人了。
大家都已经南下去打工了。
留下来的人,10个有8个是老弱病残。
尽管奥运会之后经济已经腾飞。
但是老旧的东北工业区。
依然是无人问津。
这里没有人力资源,留不住年轻人。
还如何招到工人?如何建厂?
寒冷的天气,特殊的文化氛围。
还有各种社会风气。
虽然这里似乎没有明天。
剩下的只是对过去的各种情怀和回忆。
有位作家曾经说过。
【现在能够留在东北的。】
【除了腿脚不好的老年人。】
【就是各种关系户。】
【留在这里的年轻人,多少都是有点关系的。】
【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吃皇粮的。】
【剩下的人,或是做小买卖或是做服务业,都是围绕这些人谋生】
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夸张。
并且这还是09年的东北。
十几年之后,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子。
苏隆心里有些惆怅。
这过去的共和国长子,曾经用黑土地孕育出无数的稻米粮食,还有它完整的工业体系,不断的输送石油物资木材,给全国各地发展建设。
没想到到最后,他自己却成为这副样子。
资源已经枯竭,过去各种大型国营企业都已经破产改制。
这部电影不光是题材深邃,比较有社会价值。
并且它采用的各种电影技术也是非常先进。
各种镜头语言,各种蒙太奇手法。
在这个灰色调的作品中,不断的添加各种绚丽的色彩。
老王这个人可谓是典型的老一代工人代表。
从时间轴上推算,200809年所有退休的话。
也有可能是内退。
所以说他拿不到全额的退休工资。
从他的退休时间和退休年龄来推算。
他应该是70年代就开始工作了。
一共为国有企业工作了整整几十年,将近半个世纪的样子。
那个时间段,经济才刚刚开始发展。
1000出头的工资并不少见。
说明导演和编剧在拍摄作品之前。
对于各种数字的考量是非常谨慎的。
或许他们在拍摄地点实地考察了很久。
充分的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实际情况之后。
才拍摄了这部电影。
虽然这部电影,国内外都没有拿太大的奖项。
但是,苏隆认为这部电影,应该算无冕之王。
他也向节目组导演推荐过。
只不过,以他的身份推荐电影。
导演很有可能不采纳。
因为苏隆毕竟也是参赛选手之一。
他个人对这部电影十分熟悉。
这样的话对其他的参赛者很不公平。
但是为了让节目更好看一点。
这部尘封已久的优秀作品,为更多的人所熟知。
苏隆给导演提了一个小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