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从春秋战国观国家外交

在辽东暂时平静之时,扶桑又连续经历了数场战争。

福建海商在伊予国发现了储量巨大的铜矿,这些海商联合与伊予国守护斯波氏进行两场战斗,双方互有胜负。

但福建海商却无法控制铜矿,这些商人便联系大明水师,想要得到帮助。

朱棣决定派兵三万,海船二十条助战。

而作为代价,这些海商在五年后需要交出这条矿脉的所有权,另外在前五年,还需要将三成的矿石交给大明水师。

福建海商欣然同意。

大明水师一出,斯波氏只是与其交锋一场,略有损失,就直接退避了,让出了阿仁矿山。

而福建海商为了攫取最大利益,开始大规模招募扶桑人挖矿,一时间,四国地区与山阴山阳道地区的扶桑人大量前往矿山,成为了矿工。

甚至一些小领主竟然找不到佃农耕田!

而那些藩主也是损失惨重。

这时候,明军找到了这些人,让他们作为代理,为大明贩卖大明运来的棉布、丝绸、茶叶等商品。

很快,这些人就尝到了甜头!

这不比种田更赚钱!

那为什么还要苦哈哈的种田!

很快这些人就高呼大明爸爸爱我!

........

御书房,香炉之中松香渺渺。

朱元璋猛地一拍书案。

他才刚刚收到常茂的折子,弹劾冯胜私藏驼马三万余,金银五十万两,大珠异宝八十多件。

朱元璋本就因为冯胜之前私下与周王见面,而对于不喜。

如今,冯胜不但在庆州失利,还私藏战利品。

朱元璋如何不怒!

而且,冯胜这厮还不是第一次犯了,之前冯胜征讨甘肃的时候就做过这种事情。

老朱那次直接不封赏,还暗中敲打了一番,又将他的女儿册封为周王妃。

没想到冯胜竟然又犯了。

朱允熥劝说道:“皇爷爷勿要动怒,宋国公毕竟是开国功臣,为国朝立下汗马功劳,小惩一番也就是了!”

朱元璋怒道:“他冯胜还不就是仗着立过汗马功劳,身为国公,这才如此肆无忌惮,他还想怎样,是不是以后还想要坐朕的位置!”

朱允熥连忙道:“宋国公定然是不敢的!”

朱元璋喘了几口气:“立即召冯胜回来!朕要亲自问问他!”

很快一个太监躬着身子携带朱元璋的敕谕退了出去。

又有一个小太监小心地来到门口:“陛下,陆先生已经带到了。”

“让他进来!”

陆渊一进来就发现气压有些低,不知道什么人又惹老朱生气了。

朱元璋呼吸两口气,脸上恢复了平静,请陆渊坐下。

朱允熥伸手拿起面前的茶壶,高高举起,小心倾斜。

碧翠的茶汤注满桌案上两只,薄如蛋壳,色如雪莲瑞白的斗彩三秋杯。

朱元璋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说道:“陆渊小子,汤和前些日子写信说,因为年迈,请求回朝。”

“足利义满已经将他的儿子足利义持交出,愿意向大明称臣!”

陆渊说道:“如今扶桑的形式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

“足利义满是绝对不会甘心服软,让出三个矿山的,那么大的利益,谁能够甘心?”

“我听说,小松倭王与龟山倭王一直都在联系燕王,想要获得大明的支持。”

朱元璋冷哼一声:“两个跳梁小丑罢了!”

陆渊笑道:“其实,这两个人虽然并没有实权,但在民间还是有一些影响力的,能够为我所用!”

朱允熥说道:“陆先生,大明水师一十三万,岂是小小岛国能挡,燕王叔也是一路摧枯拉朽,连战连胜,何不直接打下平安京,占了扶桑!”

陆渊摇摇头:“此时还不是时候!”

“如今看似北朝占据了扶桑三岛大部分藩国,但实际上依然如同战国时期,各藩主掌控地方,拥有很大的权利。”

“而扶桑多是山地,土地贫瘠,多是刁民,打下地盘是不难,难得却是治理地方!”

“朝廷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所能得到的却是很少!”

朱允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陆渊道:“如今,我们拉拢或是打压了南面几个强大的藩主。但北边的一些藩主对大明知之甚少,也不愿意参与足利义满的战争,他们更乐于剥削土地上的农民,默默种田。”

“但这些人真不想要利益吗?”

“不,只要让他们知道贸易的巨大利益,他们将会比南面的领主更加拥戴大明,更愿意当大明的狗!”

朱允熥高兴道:“这些北方领主都是足利义满的中坚力量,若是他们支持大明,那足利义满便是没了牙的老虎,完全翻不起浪来了!”

陆渊道:“等到我们在扶桑占据了绝对的统治,那只需要占据那些精华的地方,而将那些贫瘠之地交给那些本地领主。”

“同时对他们施行军事平衡,便可以保证他们翻不起浪来!”

朱允熥问道:“何为军事平衡?”

陆渊道:“远交近攻,边缘平衡,韬光养晦,分而化之。这是地缘外交的根本原则。”

“战国之时,秦国的基本策略是,耕战体系,严惩私斗鼓励公战,进行尚武精神与实际利益获得的结合,进行军功爵制,形成有效的国内经济发展,秩序建设,内政服务于对外竞争斗争扩张。”

“皇孙可知道,为何秦国如此执着于取河西之地?”

朱允熥皱眉沉思起来,而朱元璋也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秦国为抢夺关中河西,也就是黄河南段以西区域,与魏国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的战役,历经上百年!

朱允熥思索片刻才道:“秦、魏两国为东西邻国,经常为了争夺黄河与洛水之间的河西地区而交战。因为有了这片土地,就能利用黄河作为防守屏障。”

“在战国初期,魏比秦强,曾多次打败秦军,从秦国手中夺取了河西地区。魏国又在河西修建军事重镇,巩固了西面边防。”

“秦献公时,用商鞅变法以后,秦国更为强大,并向魏国发起了凌厉的攻势,屡战屡胜,迫使魏让出部分河西领土。”

“秦惠文王时,秦军又在雕阴大败魏军,,彻底併吞河西之地。于是,秦国东面的防线拥有要塞函谷关和黄河屏障,奠定了“四塞之固”的有利形势。”

“秦完全掌握了黄河天险,控制了东进中原的要道,战略上居于优势地位,奠定了进军中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