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得胜归来

“这是你取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不是朕从前你互通书信时引用的诗么?原来你还记得。”

贤妃娇羞一笑,并未否认。

圣上龙颜大悦,摸了摸兰草的脑袋。

现在想来,贤妃只觉心痛如绞。

原来,那是她与自己的生身父母,仅有的一次对话啊……

贤妃满眼是泪,不知又坐了多久,等到天都黑尽了,有宫女走到她的身边,低声劝道:“娘娘,奴婢扶您去床上休息一会儿吧,您都一天一夜没合眼了,再这样下去,眼睛都要熬坏了。”

贤妃对她的话置若罔闻,只问道:“淑妃那贱人怎么样了?”

“娘娘放心,淑妃已于一个时辰前服诛了,如今尸体已经要被抬去乱葬岗了。”

“哈哈,好啊,这个贱人终于死了!”贤妃说着,脸上却不住的流出泪来,“可是我的女儿,却再也回不到我身边了。”

一时间屋中众人纷纷触景生情,哭了起来。

贤妃却觉得他们吵闹,吼道:“都给我出去,别在这碍眼,我要一个人静一静!”

“可是娘娘……”

“滚!”

“是……”众人无奈,只好都退了出去,守在门外。

过了约莫一个时辰,屋子里面静悄悄的,一丝动静也无,守在外头的宫女忍不住对望几眼,敲了敲门唤道:“娘娘?娘娘?”

里头的人自然是没有回应,几个宫女实在担心,为首的一个终究推开了门。

可一推开门,眼前的景象就让她惊呆了:宋贤妃居然已经自缢在了正殿之中,此刻已经毫无动静了。

******

得知这个消息时,江泛月正在太后床前侍疾,太后虽然不喜欢她,但按规矩,太后生病,江泛月不得不来。

“简直是糊涂啊,一夜之间失去两个嫔妃,还有一位公主,皇帝回来,哀家都不知该怎么向他交代了。”

太后一脸痛心疾首,又见下首的江侧妃,一言不发,垂着头,也是一副悲伤的模样。

她心想:还是曜儿省心,府里也只有这一个妃子,翻不出什么风浪来。

自己原本看不惯她,想给曜儿再找几个适合生育的妾室,再仔细挑选一位名门之女,给他当正妃。

眼下看来,此事可以搁一搁了,她现在就希望,后宫一切平安无事,不要再生出这诸多风浪来。

“如今曜儿的后院里只有你一个,是没什么事端,但你要记住,往后若是有正妃入了门,你也绝不能像陶淑妃之流一般,做出这许多毒辣之事来!”

又是这句话,江泛月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不过看她是个老人,此刻又病着,也不与她计较,只道:“是,谨遵太后娘娘教诲。”

可她一旁的圆子口快,听见太后这话,忍不住道:“玩王爷前些日子就来信,说等得胜归来,就娶我们娘娘为正妃呢,太后娘娘倒是不必担心这些……”

“住口!”江泛月忙制止她。

圆子吓了一跳,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立刻跪倒在地。

“曜儿真是这么说的?”太后娘娘凤眼微眯,神情有几分薄怒。

“不过是王爷胡说的几句话罢了,太后娘娘不必当真。”江泛月道。

“呵,就算他这么说,哀家和皇上也绝不会答应,你要是真的爱他,你就该知道,像你这样身份低贱的女子,是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助益的。”太后如是道。

这番话是提醒,也是警告。

江泛月怔忪片刻,随后回答道:“太后娘娘,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嗯,你知道就好,下去吧,让皇后进来一趟,哀家有话同她说。”

“是。”

坐在回王府的马车上,江泛月正闭眼假寐,一旁的圆子一脸愧疚地对她道:“娘娘,奴婢不是故意说的,还请娘娘罚奴婢吧。”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你这性子实在是太莽撞了,往后还得改一改才是,否则还不知道会惹出多大的事端。”

“是,奴婢知道了。”

刚下马车走进王府,江泛月便见厘子迎面走了过来,一脸笑意地对她行了个礼,说:“娘娘,王爷又来信了,娘娘快拆开看看吧。”

哦?这次怎么只隔了三天就又来了一封信?江泛月有些疑惑,一把接过厘子手中的信件,拆开一看,眉眼间不自觉地迸出喜色来。

李归舟居然半月之后就能回来了。

她大喜过望,兴奋地捏紧了手中的信。

******

半个月之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全京城的百姓倾巢出动,一路扎灯结彩,迎接他们胜仗归来的君王和将士。

李黎一早就拉着江泛月坐在小重山的二楼雅间中,此处风景开阔,又是李启他们归来的必经之地,也不会被人群所挤,是个再好不过的观赏之处。

因而小重山二楼的雅间,早在五六日前便被预定满了,此刻亦是热闹纷纷。

江泛月正觉得自己的生意头脑好的不得了,今日不知又要多赚多少钱,就见街上突然有一处地方人潮涌动,随即身旁响起众人的欢呼声:“来了来了,皇上他们回来了。”

她连忙往楼下看去,只见宽阔的御街上,李启和李曜坐在马上,徐徐而行,接受百姓的朝拜。

如今已经快要开春了,两个月不见,他的身形似乎消瘦了些,人也似乎黑了些。但冷峻的侧脸还是那么的精致,他神情冷漠,一如江泛月初见他时那样。

此时的御街上嘈杂的很,江泛月也没有奢望他能够看见自己,只和李黎坐在窗旁闲聊。

可不知怎的,李归舟突然将视线一转,朝小重山这边看来。

两人的目光瞬间便在空中对视,霎时,江泛月似乎觉得心跳都漏了一拍。

可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便见李归舟翻身下马,进了小重山的大门。

前头的李启见弟弟突然下马,立即唤道:“你去哪?回来!”

可回应他的只有李归舟离开的背影。

除了李启,后头的将士们也纷纷停下,一脸雾水的看着小重山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