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医保

这一年石大庆很不顺,可能和他今年开始的第一天就到医院有关系。那天李博仁患病,石大庆和李倩在元旦那天凌晨把他从铁山市送到省城医院,到医院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石大庆打趣地说。

“今天是新的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就跑医院,看样子今年一定不顺利。”果然不出所料。

三月石大庆腹泻不止,住院一周。五月痔疮手术十几天才好。

初秋时,他腹部疼痛,检查结果是结肠肿瘤。正值国庆节放长假,九天的长假铁山市医院的主治大夫出去旅游,得假期结束才能回来,石大庆问值班医生治疗方案,医生说两条方案,一件事儿马上手术,但是要在患者肚子上造瘘,就是患者要终身在肚子上挂个粪袋子。第二方案是等专家从外边回来,再做手术。石大庆要求转到省城大医院治疗,可是说破天也不给出具转院手续。没有转院手续就意味着不能医保报销,这几万元的医疗费就得自费。他告诉了在省城的弟弟,弟弟是大型央企中层干部,立刻说:

“还考虑什么报销不报销的事,救人要紧。赶紧转到大学医院。我给你找最好的医生。”石大庆不能不考虑医保的问题,他有负担了,一个很重的负担。虽然他不用承担曾芳芳上大学的全部费用,但是他也得承担一半的吧。那可是个高收费的学校,高消费的学生,一半的费用也是不小的支出。

弟弟理解哥哥的难处,说:

“不就是个转院手续吗?你放心吧,肯定给你搞定。”石大庆说:

“省城你能搞定,铁山市能搞定吗?”弟弟说:

“这还不算个事儿,别说铁山市了,就是‘钢’山市也能搞定。”石大庆这才放心。

就这样,他来到了省城最好的医院,手术开腹后发现病情已进入中期,再来晚来两天病情就会恶化,后果不可想象。

石大庆心里想啊,那些规章制度都是给平民百姓定的。给那些没有一点点人脉关系的人鉴定。我若是没有弟弟这个关系,也就会在铁山市手术,天天挂着个粪袋子。疑惑等专家回来再手术,病情加重等待死亡。

石大庆在省城住院时,临床住进了一个年龄与他相仿的患者。老者黝黑的脸膛上布满地垄沟似的褶皱,一脸沧桑的样子,怯生生的坐在病床的床沿上。护士推着装有杯盘、药品、器械的车子走了进来,用职业的温暖语言说:

“项发财,给您用药。”那个叫项发财的老者迟疑了一会儿说:

“大夫能不能先不用药啊?”护士不解地问道:

“你来住院看病为啥不用药?”站在项发财身旁像是他儿子的一个年轻人,马上解释道:

“大夫,是这么回事儿,我们来的时候医保的转院手续还没有批下来,麻烦你再等等,差不多下午就能批下来。”那位漂亮的护士说:

“你早给医生说呀。药都给你下了,手续批不下来也得算钱。”项发财急了,冲着年轻人大声说道:

“快点给家里打电话,问问批下来了没有?”那个年轻人急忙从破旧的紫红色夹克衫内兜掏出廉价手机,一边拨号一边往外走。他怕打电话影响别的患者。过了大概有五分钟,回来说:

“我二叔正在办呢!好像有点儿麻烦。”护士说:

“药都下了还是用上吧。”老者说:

“这药得多钱呢?”护士说:

“大伯,多少钱也不能退了。”站在旁边的年轻人说:

“爸,别问多少钱了,这也不是商店买东西。退不了。”老者这才接受了用药。

傍晚时分,年轻人接到了家里的电话,说转院手续没有批准下来。老者问为什么不批,电话里说,县医院说这个月的转院指标已经没有了,他们县医院也能治这个病,不同意转院。项发财儿子对父亲说。

“爸,来都来了,就在这儿治吧,花钱儿子给你掏。”老者急了,说:

“你有多大能耐我还不知道。报不了销,全是自费,少说也得有两三万。回去是吧,好赖在县医院医保还能报一些,就这么着吧。”在老汉的坚持下,他们连夜返了回去。

石大庆的手术非常成功。从住进来到出院总共不到十天。医院为了接收新的患者,提高床位的周转率,让更多的重症患者能获得这里优质医疗资源的机会,患者恢复期间都回到当地医院治疗。

在石大庆要出院的那天中午,那位叫项发财的老汉躺在手术床上被推了进来,后边跟着一帮哭哭啼啼的家属。石大庆问了老汉的儿子怎么回事,老汉的儿子说,县医院大夫打开了肚皮,看了一六十三着,说是治不了,又给缝上,这才同意给转院,坑人呀。

这件事情让石大庆感慨万分。

这一年,自从春季腹泻住院,夏季痔疮住院,秋季肿瘤住院,冬季化疗,李倩始终伴随着左右,悉心的照顾。没有表现出一点儿不耐烦的样子,总是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让石大庆非常感动,这对他病情的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个男人没了事业,就没了前途,就没有了自信。石大庆没项目了,不出差了,整天呆在家里,除了工资收入,也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不出差了每天在家守着李倩,把李倩看得严严实实的。石大庆通过GPS跟踪、定位,对他的行踪了如指掌。李倩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种东西。他很奇怪石大庆为什么对她的行踪了解的那么清楚?难道他有千里眼?顺风耳?她不敢乱跑了,她也曾怀疑他在车上安装了什么装置,可是她把车子各个角落包括底盘找了一个遍,也没找到可疑的东西。

李倩和张健再见面都已进入不惑之年,在张健看来,李倩不但没有见老,反而比在初中时的那个又黑又瘦弱的女生更有女人味。她身着一套职业装,头上梳了一个马尾辫儿、身材微胖,尤其她那一动就上下唿扇的双乳,会让男人都遐想连篇。不施粉黛的脸庞自然、美丽。与自己家的那个黄脸婆简直就是红富士与小国光蛋子。

在李倩看来,眼前这个男生,乍眼看去完全是一个大叔的模样。没想到多年不见,原来一头黑发竟然掉得一根不剩,只有那双一笑两条缝儿的小眼睛,还是那么贼溜溜的有光。

攀谈中李倩知道了他的一些情况。近两年他承包了一百亩土地,两个鱼塘,收入颇丰。老婆在附近打工,一个女孩儿正在上大学,同时养着老爸老妈。

在李倩眼里,眼前这个脑袋秃得没有一根毛的同学并没有让她的心泛起波澜。酒桌散了后,就把此事忘掉了。

李倩在那次在北京与石大庆游玩时,她第一次收到张健的微信,张健用语音说:

“干嘛呢?上班了吗?”李倩打字回复。

“没有,在北京呢。”张健

“跑得挺远的。和老公去的吗?”李倩:

“我说和铁子去的你信吗?”张健:

“我信,这年头有一两个铁子很正常,尤其像你们这些城市人。”李倩:

“开玩笑呢,别当真,是和女同事一起来的。”

此后,他经常给李倩发微信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两句。国庆节后李倩要买车,从石大庆那里要了一万元,还不够。就想到她的这个秃顶同学。他说他一年承包的土地和两个鱼塘都很挣钱,不如张嘴和他借一点儿,不知行不行?

打定主意后,就给张健发了微信:

“老同学你忙吗?”张健第一次收到李倩主动给他发的微信,有点儿受宠若惊的感觉。正在粮库卖粮食的张健,也不会打字,只能语音,说:

“忙着卖粮食呢。你怎么有时间想起我了?”李倩说:

“张健,老同学遇上一点儿难事儿,能不能帮一把?”张健马上意识到是要跟他借钱。就迟疑了一下,说:

“除了借钱以外,什么事都可以。”李倩一听心里就凉了半截,说:

“那我就不说了。”张健觉得自己的话有点伤人,就打通了李倩的电话,响了几声李倩才接通,就听张健说:

“李倩,跟你开玩笑呢,你还当真了?你也不是这种性格的人。”李倩说:

“没等我说你就封口了,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张健说:

“我现在手头真没有钱,这粮食刚刚卖,粮款还没有下来呢,再等两天,最多不超过一个礼拜。行不行?”又补充了一句,说:

“你需要多少钱?”李倩也知道和他张嘴借钱有点儿唐突,她知道他们那个地方都是山坡地,粮食是产量不高,种粮食没有多少利润,说出去就后悔了,急忙撒了个谎说:

“我是跟你开玩笑的,看把你吓的。你总给我发微信撩拨我,我也撩拔撩拔你。”张健有些尴尬,说:

“真的不骗你。你也知道,种地投入很大,年初的银行贷款还没有还上呢。过两天卖鱼那个款回来就好了。”张健自从和李倩吃那顿饭以后,对这个昔日同学就念念不忘。一想到她走路时胸前颤动的样子,就让他浮想联翩。他知道这种婚外情是需要经济做基础的,老同学也不例外,何况以前也没有基础。这也不是他这种种地人追求的事情。他只希望她能看在老同学的份上,法外开恩,让他欣赏甚至体验一下她的身体。

那时的李倩虽然周旋在石大庆、古猛和刘强之间,但是她旺盛的精力并没有间断与张健的交往。石大庆发现她与秃顶同学张健信息来往频繁,就问了张健的基本情况,尤其是他住那个村子的名字——骚夹子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倩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原来那次石大庆出差后,李倩一个人在家也没有意思。就主动给张健发出微信,定下了会面的时间和地点,下午下班后开车来到三十几公里外的骚夹子村口,拉上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张健,来到了五公里开外的六边子村。张健在这个村承包了两个水塘养鱼,平时他也不在这里,雇了一对老夫妻帮着照料鱼塘。老夫妻家闲着的西屋,张健有时忙乎晚了也在这里住一住。

两个人在电话里商量好了,晚上就在这里过夜。老两口见张健带来一个漂亮的女人,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李倩来时路上买了一些食品,张健又安排房东老头到小卖店买了一些啤酒、罐头。两个人在一起度过了销魂的一夜。

石大庆在出差地通过GPS发现她的行踪可疑,给李倩发信息的时候她和张健正在做“好”事呢。

两人缠绵到了天亮,张健给了她五百元,两亩半地玉米白种了,心疼了好几天。李倩开车把张健送回了骚夹子村口,调头回到了铁山市。

当时李倩与石大庆结婚还不到两个月。

而现在石大庆不出差了,整天在家里待着,李倩一举一动都在他掌控之中,搞得她很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