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诸葛瑾府中
诸葛瑾出使前。
“老好人”诸葛瑾府中好不热闹,众人纷纷到访为他送行。宴席上大家杯觥交错,欢声笑语,都恭喜诸葛瑾又独获圣宠,有了出使建立大功的机会。
诸葛瑾,是蜀汉丞相诸葛亮胞兄,也是吴国重臣。与张昭截然不同的是,诸葛瑾善于揣摩孙权的心思,每次同孙权无论谈话、劝谏,从不急迫直言,而是恰到好处地点到即止。因此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称为“神交”。
虽然诸葛瑾不如弟弟诸葛亮一样擅长军事,孙权称帝后,仍封诸葛瑾为大将军,领豫州牧,可见恩宠之至。
诸葛瑾胸怀宽广,仪表堂堂又温文大方。他与顾雍之子顾邵、张昭之子张承、步骘、严畯并称“五君”,为人们所敬佩,加上性格温和,他与东吴诸大臣都友善往来,如今获得良机,众人都纷纷前来祝贺。
诸葛瑾正在一一答谢宾客,忽然有一名侍从悄悄靠近,塞给他一张纸条。
他不动声色地扭头看了一眼,只见上面写道:“请子瑜到书房一叙。”
虽然满心疑问,但是诸葛瑾转念一想,此人必定是有要事商谈,又想掩人耳目,不然也不会在出使前酒宴上送信。
于是诸葛瑾晃了晃了身子,笑着对众人说道:“抱歉各位,我有点不胜酒力,要去厢房休息一下,请各位自便。”众人连声答允,于是诸葛瑾在侍从的搀扶下缓缓离开宴席。
”你下去吧,告诉大家,我在休息,任何人不要前来打扰。”诸葛瑾走了一阵子,见身后无人,于是离开侍从的搀扶,转身吩咐道。
”诺!”侍从缓缓退去。
诸葛瑾看着侍从消失不见,再左右打量了一下,于是快步走向书房。
刚一进门,只见一人背对着他正在看书房的字画。
诸葛瑾望着这个背影,好像十分熟悉,这飘逸的身姿似乎是…..
“伯言?”诸葛瑾不禁脱口而出。
来人闻声转过身来,见是诸葛瑾,笑了一笑,“子瑜,你来了。”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江东之柱,陆逊陆伯言。
诸葛瑾笑着上前说道:“我说是谁呢,原来是伯言啊,你有事直接找我就行,何必搞的这么神秘?”
陆逊苦笑了摇了摇头,“不如此不行啊,我所谈之事只能你知我知,而且我怕子瑜未必会答应。”
诸葛瑾闻言收起了笑容,他在江东多年,早就练就了一副机警的性情,凡是未雨绸缪,遇事方能不慌乱。
“伯言请说,只要不违反国家道义,我诸葛瑾无不应允。”
虽然并不知道陆逊所说何事,但是诸葛瑾本着对他的信任,还是郑重地下了承诺。
陆逊感动地点了点头,诸葛瑾不愧是“江东五君子”之一啊!
“子瑜可知此次出使目的?”陆逊似乎并不急着表露意图,笑着问道。
诸葛瑾熟知陆逊必定胸有韬略,于是顺势答道:“那日廷议我就在场,对于伯言提出的先礼后兵一计深表赞同,此次出使必定让蜀主按照盟约归还中原州郡,并策应我军北伐曹魏。”
“这都是其次,”陆逊叹了一口气,“那日群情汹汹,陛下也有心北伐,我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出此下计。”
“啊?”诸葛瑾吃惊地睁大了眼睛,“莫非伯言并不看好这次北伐的前景,认为我们可能既要不回中原州郡,北伐也未必能够得到蜀汉支援?”
陆逊点了点头,“要回中原州郡不过是个谈判的幌子,别说诸葛亮不同意,就算他同意,他手下那些将军能同意放弃到手的州郡么?”
陆逊顿了顿,“至于支援我们北伐,恰恰相反,诸葛亮更想襄阳和寿春拖住我们北进的步伐,好让他放心攻略曹魏,不用面临两线作战。依我看,他甚至更可能悄悄支援襄阳和寿春两地魏军。”
“那…..那…..这”,诸葛瑾几乎惊得说不出来话,显然他觉得陆逊说得十分在理。
“既然如此,当日伯言为何不提出呢?我又何苦空跑一趟蜀汉”,诸葛瑾有点垂头丧气。
陆逊苦笑了一下,“当日的情形你也见到了,我要是再提岂不是拂了大家的意,最重要的是,陛下其实已经决定了……”
诸葛瑾一愣,是啊,孙权称帝以后,近年来越来越独断专行了。他知道陆逊在担忧什么。
“那伯言今日来找我,又是为何呢?难道我此次出行另有目的?”诸葛瑾忽然想起来,出使一事既然是陆逊所提,他在眼下这个时机挑明,必定是有其他想法。
“知我者,子瑜也”,陆逊眼中一下有了光彩,“此次出使绝不会毫无收获,蜀汉忌于盟约,眼下他们还不敢得罪我们,所以不会轻易攻取中原州郡,也不会公然出兵支援襄阳和寿春。”
“不错不错,伯言请说下去”,诸葛瑾一时来了兴趣。
“其实,这次出使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目的。”陆逊突然停了下来,紧紧地盯着诸葛瑾的眼睛,淡淡地说道:“希望……子瑜能够窥探一下蜀汉朝廷的虚实,尤其是看看蜀汉众人之间是否真的同心同德、精诚合作。如果有机可乘,可挑拨一下众人关系......"
“啊?”诸葛瑾这次的吃惊比刚刚还大,他万万没想到陆逊让他去做这种间谍勾当!
“唉”,陆逊叹了一口气,“我也知道这事并不光彩。但是为了大吴的未来,不得不如此,凡是得未雨绸缪啊。”
诸葛瑾很快镇定了下来,他当然知道陆逊为人光明磊落,能出此“下计”必定是深思熟虑,迫于无奈。结合陆逊刚刚说的话,诸葛瑾突然意识到问题的所在。
“难道,伯言认为我们和蜀汉开战在即?”诸葛瑾小心翼翼地问道。
虽然他一再和孙权表露忠心,但是一想到有朝一日要真的和弟弟兵戎相见,他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他一直不想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也明白,该面临的还是逃避不了的。
陆逊望着诸葛瑾,微微点头,“其实从曹魏洛阳兵败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注定了要与蜀汉交锋。曹魏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陛下不会坐观蜀汉一家独大,蜀汉也不再愿意和我们共分魏土。我们两家迟早会有一战,早一点和晚一点也没什么区别。”
诸葛瑾闻言低下来头,他终究还是听到了答案。
陆逊见诸葛瑾已经默认了事实,也就不再顾忌,直言道:“既然两家必有一战,我们就得提前谋划。论水战,我大吴横行天下,但是论陆战攻城我们还尚须时日。此时贸然与蜀汉交战于我大吴不利,我们得为大吴的未来争取时间。”
“所以伯言希望我在蜀汉的朝堂上打探一下虚实,看看留给大吴准备的还有多少时间…..”诸葛瑾喃喃自语道。
他也是聪明人,自然明白里面的道理。
“不错!”陆逊严肃地点了点头,“如今蜀汉兵峰正盛,以今时今日的状况,我们未必敌得过。如果蜀汉真的是毫无内患,铁板一块,灭魏之后他们必定乘胜攻我,以求统一天下。所以当务之急,我们要窥探蜀汉内部虚实,尝试各种办法拖延蜀汉统一的步伐,为我们争取更多时间来应对。”
陆逊顿了顿,“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时候最大的祸患不是来自外敌,而是内部。祸起萧墙,如果能够从内击破,常有出人意料之效啊……”
诸葛瑾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叹了一口气,“唉,谁说又不是呢?古往今来多少基业亡于内乱……”
陆逊抬头意味深长地看了诸葛瑾一眼,轻轻说道:“子瑜,其实这次让你出使,也是为了你好啊…..”
诸葛瑾闻言点了点头,他明白陆逊用意,也不再言语,两人低着头沉默相对。
直到过了一阵子,陆逊起身告辞。
“拜托了!”陆逊走过诸葛瑾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背。
诸葛瑾抬起头,却只听见门外的风声,陆逊已经不见了,仿佛他从来没有来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