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儿媳有个不一样的法子!
太后是不太相信蔡如意会与陛下有什么关系的。
如她所言,她虽然是不喜欢蔡氏,却也是知道蔡氏对九曦的情意。
若要背叛九曦,便是十年前就背叛了。
季九曦晓得他们不会轻易松口,便道:“此事,需要太医在,由着太医定夺。”
季照光点头道好,然后笑着问:“九曦,那以为哪个合适呢?”
他的语气里,已是带着些怒气的。
这般算计,他认为十分拙劣。
季九曦不慌不忙道:“太医院的太医,想来都是正直不耍心眼的,请谁都可,请陛下与母后决断。”
朱太后见他们看向彼此的眼神已经带着怒气,便道:“好了,母后来定,便是请郭太医、肖太医来。”
郭太医,是陛下惯常请的太医,肖太医是太后很信赖的太医。
两位,都是宫中的老太医了。
等待太医的时,文筝已经是送了过来。
季九曦:“陛下身份高贵,自是滴血认亲,便是我与文筝验。”
元笙一已是记得很多事情,自然知道这两个孩子不是季九曦的,可若说这两个孩子是季照光的,也有些匪夷所思。
她有些不明白,季九曦为何要在此刻弄出这档子事情的。
季九曦自划破手指,滴血入清水中,太医刺着文筝的脚指头,同样的取了一地血。
文筝受痛,顿时哇哇大哭起来。
在众人的瞩目下,两滴血,并不相融,殿内,顿时陷入了地狱一般的安静中。
众人连着呼吸声都屏住了,不敢发生任何的声音,便是连哭闹的文筝都安静下来,抬着一张眼泪汪汪的脸看着众人。
朱太后凝着眉头,不善的眼神看向肖太医,道:“肖太医,这是否出了什么差错?”
肖太医忙是跪下,道:“回禀太后,此水,无任何差错。此水,是清水。”
朱太后:“是嘛?郭太医,你来验!再出幺蛾子,哀家要了你们的命!”
郭太医战战兢兢的从宫女手中接过清水碗和银针。
郭太医走向季九曦处,道:“殿下,冒犯了!”
他又走出文筝处,取了脚指处的一滴血。
这次,文筝没有哭闹,只是止不住的流泪。
血,同样,没有相融!
文筝是蔡如意生下的孩子,这点,朱太后是肯定的,这孩子一直养在身边,自然没有中途被换掉的可能。
如今,这血不相融,便是说明这不是季九曦的孩子了。
朱太后审视的眼神看向季照光。
季照光对着结果也是很震惊,蔡如意对九曦多年的情意,他是看得很清楚的,若说蔡如意会背叛九曦,他是第一个不相信的。
蔡如意,年幼时候就待在柔贵妃处,与九曦一同长大,他们的感情,十分深厚。
而现在这样的结果,太出乎意料了!
他自是不愿意这冤锅扣在自己头顶上的。
他便是站了起来,道:“那朕也一验!”
“胡闹!”
朱太后呵了一声,她抬手打翻了两个碗,道:“此事,到此为止。”
季照光:“母后……”
这凭什么,蔡如意的两个孩子,不明不白的就成了自己的儿子女儿?
朱太后郑重道:“陛下,你是君王,记住你的身份,不要做出有损你身份威望的事情。此事,便是如此!”
陛下滴血认亲,若是亲生血脉,这铁定的事情,影响恶劣,颇受议论,且认定了,日后再难翻盘。
若非亲生血脉,便是静王府的一桩丑闻。
朱太后俯视着众人,神色庄重道:“天下子民的后代,都是陛下的孩儿,文筝与幺儿,皆是如此,即日起,陛下便认领文筝与幺儿为皇子、公主。”
“此事,便是到此结束!日后,谁敢再议论,便是藐视皇权。”
“至于,南鸢,狐媚惑主,断断不能留下,即可杖毙!各宫妃都必须前来观看,季国的后宫,只要哀家在一日,便不允许狐媚不安分的人存在。”
杖毙!!
南鸢双目带泪的看向皇后和陛下,祈求他们还能顾惜自己。
朱由妍求情道:“母后,南妃毕竟是妃位,入了国监台记载的,杖毙许是太过重罚了!求母后开恩!”
季照光对于强硬把两个和自己毫不相干的孩子塞给自己的事情,已是反感至极,此刻杖毙自己宠妃,心中更是不平衡,气急之下,咳嗽不止。
朱太后:“皇后,扶着陛下回去寝殿。”
“宋佩,去通知六宫之人,都需来观看,以示警告。”
季照光咳了几声,喘了口气,道:“母后,南妃无错,您饶了她!”
朱太后:“陛下,不要被美色迷惑了头,你要时刻警惕祸起萧墙。”
“太后!”
元笙一双手叠拜,行了个磕头大礼后,抬头挺腰道:“母后,儿媳有几句话想说,恳请母后容许儿媳说几句话。”
朱太后本是不打算听的,可这儿媳二字,她为了自己仁慈之态,不得不听。
她抬了抬手,和颜悦色一些,道:“笙一,你起来说话,这些事情,本也与你无关,你若是有委屈,可说一说。”
元笙一再行大礼,“谢母后。”
“母后,南妃之错,错在与儿媳容貌相似,易引起误会而错!
可容貌自在天生,南妃心地纯良,言行无错。”
“母后以雷霆手段惩罚能威慑众人,自是好的,只是,南妃是陪伴陛下的人,陛下失去她,怕免不了难过。”
“儿媳有个不一样的法子!
既然南妃之貌,与儿媳相似,那何不能是儿媳的姊妹呢?
儿媳的阿娘当年在南郡生下双胎,皆为女儿,外出游玩时,小女儿不慎走丢了,流落民间,机缘巧合下入了宫,成为养花女,又被皇后看重,留在身边教导,后因品相俱佳,成为了陛下的南妃。
母后,儿媳的阿娘若是知晓寻回来一个女儿,必然会欣喜的。
由母后亲自主持南妃与元家的认亲典礼,天下人会知道太后的仁爱,天下人与各朝臣会知道太后与陛下对元家的厚爱,邻国友邦也会知道,季氏皇族对有功之臣的深深厚爱。
太后与陛下的善义之举,必然成为一桩美谈,代代相传!”
朱太后瞧着元笙一,脸上出赞许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