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用膳
西子雅是个心思细腻的,怕幺儿影响季九曦与元笙一的感情,她便没再带幺儿来过西园。
为增加他们多多相处的机会,她也是拉着他们在膳桌上坐下后,她就回去了南园。
一桌子的膳食,尽是按着他们的喜好准备的。
季九曦剔除了鱼骨头,把鱼肉夹至于她桌前的菜碟子里。
“你尝尝,清蒸鱼。”
元笙一此次回来后,膳食习性变化很大,以前特别喜欢吃的糯米头,现在是完全不沾。
什么芋头排骨煲、芋头粥、芋头糕……
她都不喜欢。
除了依旧喜欢吃辣,其他食物,基本是以前有多喜欢,现在便多讨厌。
倒不是说矫情,而是本能的一种排斥。
她见着那些食物,便是不喜欢,就像现在不喜欢闻到茉莉花香一样。
江奈文和季九曦说,这大概是一种叫做应激的病,心病。
因为过去伤害过深,所以出于自身的自我保护的身体做出的一种反应。
若是强硬要他接受以前的事情,只怕她会有很大压力且会过得很痛苦。
季九曦自然是舍不得,便是命人把府里的茉莉花都清除了,府中的花坛,种了一些其他的花株。
府中,他下令,也不准采购糯芋头。
元笙一现在喜欢吃鱼,他便在水榭台里,划了一半的地方作为池塘,专门养鱼。
膳房里,也是备了很多和鱼有关的烹饪方法,清蒸鱼、烤鱼、汤羹鱼、辣炒鱼、酒漕鱼……
王爷担心王妃吃鱼会腻,所以让他们变着法的烹制,七天之内都是不许重复的。
膳房的人,自然是费尽心思去准备着。
膳桌上,还有通心菜、鸡蛋肉饼、蒸腊肉、椒麻牛肉肉片……
一日三餐的膳食,都是不重样的。
膳房有个椰城、南郡、新锦的厨子,还添了一了新州的厨子,听闻新州美食甲天下。
自然,作为西境出来的子雅,也常常用一些西境的做法做菜。
数十年来,西园的膳食,都是以清淡为主,如今是五花八门,口味应有尽有。
季九曦拿起勺子,勺了一勺子酸菜鸭胗至她的白米饭里碗里。
“笙一,这菜酸辣有味,你且尝尝,适合下饭。”
季九曦现在服侍人的耐心和周到,就和个后腿精是一样的。
像个小忠犬,那是面面俱到、应有尽有,生怕是哪里惹得王妃不高兴了,王妃就甩手走人了。
元笙一拿起小勺子,坦然的吃着饭菜。
季九曦:“这个笋干,你试试……脆脆的。”
季九曦夹起几块莴笋干放在她面前的菜碟子上。
若不是元笙一拒绝他的投喂,他是恨不得拿着筷子、勺子,把可口的饭菜直接送到她嘴角,让她的王妃,是只需要动动嘴皮子便可。
膳点结束后,是一些清汤和切盘的水果。
元笙一吃了一些后,便说饱了。
季九曦贴心的搭手扶她起身,柔声道:“去院子里走走,消消食。”
元笙一:“季九曦,我是吃了一顿饭,不是怀了一个孕,你不必这样扶着我。”
他这姿态,比扶着一个孕妇还贴心呢。
元笙一心想,当初怀着孩子,他定也没这般的细致照顾。
如今他的温情脉脉、事无巨细的照顾,是深情满满的暖男丈夫。
可剖腹取子、二命换三城……这些残酷的事情,也是发生在他身上。
仔细一想,便是不寒而栗。
元笙一始终是对他有些介心的、有些防备的。
季九曦知晓她有些事情瞒着自己,却不敢逼问,这次他想用诚心留下她。
他的身体,并未完全大好,这去往芙蓉山一事,一经提出就遭遇了阿樱与沈二的反对。
上次出事,就是在芙蓉山,那地方,他们恨不得这辈子都不再去了。
元笙一摇晃着手中的匕首,不太耐烦的说道:“你们到底决定好了没?”
“我要出发了!”
阿樱见劝阻季九曦无效,便是来到了元笙一面前。
她扑通一声跪下,惭悔道:“王妃,是奴婢对不起您,奴婢对不起您!”
元笙一:“你这是什么作态?我不是你的主子,你不必求我,也不必对不起我。”
元笙一抛了个眼色给小竹,小竹便是背起行礼便跟了上去。
她才不管什么大道理,十一娘去哪,她就去哪,甭管是下刀山还是下火海,她都跟去。
“王妃……”
阿樱起身追着出去,她面色愧疚道:“王妃可听奴婢一言?王爷从未对不起您。”
“奴婢怕万一王爷伤了身子,你又是知晓真相了,会后悔伤心的。”
小竹不满道:“阿樱,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家十一娘,如何就后悔了,她又没做什么对不起王爷的事情。”
阿樱看了小竹一眼,道:“小竹,有些事情,我想单独与王妃说,你方便避开吗?”
元笙一替小竹开口,“不方便。”
元笙接着道:“阿樱,过去的时候,是过去了。无论当时缘由如何,受到伤害的人,都是我。再多解释,无济于事!”
元笙一不能忘记,刚醒来时,那心里的惶恐不安和茫然失措。
虽然不记得发生了何事,可那种感觉还在,夜里总难安寝。
待身体恢复一些,白天便是无尽的劳累,射箭、练功、骑马、徒步、爬山……总要把自己折腾累了,夜里才能睡得好一些。
待慢慢习惯了那种日子后,才翻开了在喝奈何圣水前自己亲笔记载的一些事情,无一例外是伤心、被背叛之事。
那是在警醒自己,无一也是二次伤害。
心里的芥蒂、怨恨,是一层叠着一层,层层冰霜,已成冰墙,再难破防。
那些文册子,记录的是自年关以来的伤心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元笙一现在只记得一些伤心的事情,而不记得一些甜蜜的事情。
那年年关过往的事情,如挨打、进柴房、剖腹取子……是她从民间听来的。
静王爷曾因“宠妾灭妻”出名,所以民间关于静王府的各类消息,并不少。
那些事情的真真假假,只有府里的人才知晓真相,只是传扬得开了、久了,甚嚣尘上之时,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都没人在意,也辩驳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