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莫过了十来分钟,书房位置突然传来李世民的一声呼喝:“罗信!”
罗信与边上众人对视一眼,忙前往书房。
当四人站在书房门外的时候,却发现晋阳公主两眼微微泛红,精致无暇的脸上还有泪痕,李世民则是双手负背,背对着晋阳公主,他微微抬头看着窗外阴郁的天空,眼眶里似乎也有泪水在打转,但他就是不让那玩意儿流淌下来。
“陛下,您有何吩咐……”
“朕要你现在发誓,若你有生之年胆敢辜负兕子,朕就灭你九族!”
李世民的脸上充满了杀意,但杀意之中更多的是无奈和悲戚,这让罗信感到十分不解。
不过罗信还是二话不说,当即对着李世民跪了下去,对着老丈人狠狠发下一个毒誓。
誓言结束之后,李世民则是转头看向李治,对着他说:“稚奴,今天晚上你就对外宣布,晋阳公主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不仅仅是李治,就连罗信也是吓了一跳,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连忙走到她身边,一言不发地将她揽入自己怀中。
罗信明白,晋阳公主,不,应该是李兮顏这么做完全是因为罗信。
就算她嫁给罗信,她还是皇帝最为宠爱的公主,也会将罗信这个驸马推到风口浪尖之上。为了罗信,她宁愿自己“死亡”,身为公主嫁给罗信,罗信就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也会制造更多让别人攻击罗信的借口,毕竟罗信本身就是一个不受世俗限定的人,身为驸马的他做事一定会引来很多纷争。
李世民有二十一个公主,除了早夭和年幼的,其他都已经嫁出去。
反看现在那些驸马,大部分都已经废了。无论他们背后有多大的势力,无论他们自身能力有多么优秀,一旦迎娶公主,仕途就等同于断了一半。
李世民和历代君王不同,他对“自家亲戚”防范得非常厉害。毕竟他们李唐江山就是从自家亲戚手里夺过来的,很多时候很多人往往都是被自家亲戚给坑死,而且一旦这个亲戚要坑人,这个坑一定会挖得很大、很深,一旦跳下去,绝对是死无全尸!
尽管李世民对罗信在娶晋阳公主方面没有太大的限制,甚至没有设立公主府。
但晋阳公主心里很清楚,以她老子的性格,一旦罗信将她娶进门,那么罗信的仕途将会变得更加坎坷。
这一点从罗信过往的功绩上就早已经显现出来。
无论是征战辽东,罗信带着敢死队于万人军中斩下高句丽将领首级,还是太子李承乾攻打大明宫他独自带兵拒敌于城门之外,到最近罗信更是带着百人深入吐蕃腹地,这都是九死一生的死局,但罗信却是将它做活了。
单单这些功绩,就足以让罗信直接跳到正三品的官位!
就说罗信资历不足、人脉不够好了,那四品肯定有的。可是现在呢,李世民反而直接将罗信一路到底,连郡公的爵位也给削去,贬为庶民。
古人言“女大外向”,晋阳公主其实一直在考虑如何解决自己嫁给罗信之后会引来的各种纷争,最后她想到了这个方法。
一开始这个方法还没有完全成形,直到得知罗信身陷牢狱,晋阳公主才有如此决定。
其实,晋阳公主自身的疾病已经修复得差不多了,就算情绪子有再大的波动,也不可能会吐血。而为了让李世民紧张,她才用了一招“苦肉计”。不得不说,效果很理想,至少她的目的已经达到。
如果晋阳公主“死了”,事情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父皇,兕子她……”
李治一开口,就被李世民狠狠瞪了回去,此时的李世民全然没有往日的成熟稳重,更像是一个被女儿逼得无能为力的父亲。
身为皇帝,李世民是成功的。
无论是开疆扩土,还是让百姓富足安康,李世民基本都做到了。
但是身为一个父亲,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很失败。
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他都操了不少心,但更多时候,他做的非但是无用功,反而还使得彼此的关系越走越远。
李世民双手负背,转头看向窗外,外边的雪越下越大,外边的世界也逐渐泛白。
良久,李世民轻轻吐出两个字:“走吧。”
晋阳公主,不,李兮顏站在罗信边上,双膝落地:“女儿拜别父亲。”
罗信将李兮顏搀扶起来,牵着她和李妘娘的手,朝着大门走去。
走到门口的时候,李世民的声音又突然传出:“罗信。”
罗信一愣,转身对着李世民行礼:“草民在。”
“朕记得你之前说过,要灭亡高句丽,首先要对付的是百济?”
“是的。”
“说说你的理由。”
边上的人一听二人谈到国家大事,李妘娘当即扶着李兮顏走了房门,孙思邈则是将书房门关上,屋内就只剩下李世民父子和罗信。
此时的罗信已不再是之前那种逃避现实的态度,他很清楚,在自己真正建立“后花园”和“养老住所”之前,他必须要将自己的势力攀爬到大唐的巅峰。
别的不说,单以他和太子李治的关系,就绝对有这个可能。
为此,现在的罗信必须要借着这个机会全力发展。
而且,经过这次之后,罗信已经摸透李世民的性格了。只要他出征不回来,不在李世民的眼前晃荡,那么这老丈人就不会老琢磨着怎么收拾自己。因此,他只出征就有机会升官,将自己的势力做大,并且逐步完善自己的后花园和安身立命之所。
罗信组织了一下语言,对着李世民说:“启禀陛下,高句丽与百济一直都有联姻,百济明面上是大唐的属国,但私底下与高句丽往来十分密切。根据我的调查,陛下征战辽东的时候,百济就在背后帮了不少忙,特别是粮草方面,高句丽有七成粮草都是百济提供的。”
李世民眉毛一挑,显然是想到了什么,沉声说:“你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