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新一代金刚石量子芯片

1个量子比特等于2个比特;

2个量子比特等于4个比特;

10个量子比特就等于1024比特。

如果江星安目前的20量子比特,可就相当于1048576比特;

江星安如果制造出22量子比特,那就相当于4194304比特的算力。

按照目前计算机计算,8个比特一个字节。

后续的算法按照1024倍进行换算就可以算出22量子比特和20量子比特在算力上的差距。

越到后面,越是降维打击。

江星安目前的20量子比特计算机,也只相当于,131072字节,换算成大家熟悉的KB,其实也就128KB而已。

如果不是他研究出汉语编程,完全没机会,也没希望做到。

可汉语就是这么神奇,他通过特殊结构,研究出了人工智能。

一个汉语只占据2个字节而已,20量子比特,那可是7万多汉字。

加上他特殊构架以及借助辅助芯片,这才弄出元初。

只要江星安研究出22量子比特计算机,那元初的大小就能增加到512KB,各种模块也会逐步完善。

那时候,元初的算力又会达到何种程度?

这也是元初为什么只有个处理信息的能力,江星安基本不用于科研上,完全像个话筒一样。

要知道,元初的架构是核心,也就是相当于大脑,算力,和处理数据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真实的算力,还是依靠现有的计算机网络体系来完成。

简单比喻,元初是大脑,20量子比特就相当于一个幼儿园学生,如果达到22量子比特,元初的实际智慧就能达到初中毕业。

这对江星安帮助可谓巨大。

元初说的算力不足,就是他无法同时掌控更多东西。

量子计算机内的元初是大脑,现在的互联网就是元初的身体,随着他处理数据增多,身体越加膨胀,大脑却没任何更新换代,它才一直着急要升级量子计算机。

这样,他就能用512KB身体来处理网络上的数据。

当然,如果一台电脑全部包含,那就不是一个概念,可江星安通过取巧,以元初来撬动现在的计算机技术,这样一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至于用元初的量子计算机来计算,江星安根本没考虑过。

元初的性能之所以如此强悍,其中最关键的东西其实是现在计算机已经初步具备成为人工智能土壤的条件,否则,单纯的量子计算机,也玩不转。

量子计算机想要做到在算力上超越现目前的超级计算机,至少也需要70量子比特以上才可以。

包括电磁步枪内的量子芯片也是,那个是专用,只会处理那几个问题。

“元初,我们的谈话你都清楚,整理出一部分简化后的技术资料,等着后面交接。”

“好的,父亲。”

“还要,制造一个氮空缺设备,我要给你升级。”

“太好了,21量子比特,我等了好久了。”

江星安翻着白眼。

“没出息,至少也是22量子比特,如果能够承载,说不定就是23量子比特。”

“1兆?这也太幸福了吧。”

江星安听着元初的惊呼,哭笑不得。

这有什么。

怀疑他技术吗?

要不是在制备上没办法突破,他想直接做到30量子比特起步。

也就是芯片要达到128兆才行。

“好了,不要皮记录好一切实验数据,那个东西是关键,人吃不饱东西,可是非常可怕的事。”

“放心好了,父亲,为了22量子比特,我也会非常努力的。”

江星安好笑摇头,这个元初。

真当取走两个碳原子,加如一个氮原子是那么容易得事。

要考虑的问题可不少。

“行,我先去物理实验室,你在生化实验那边派遣几个机器人,按照我的论证方法继续实验下去,有什么问题就找我。”

“明白,父亲,设备已经开始制造。”

江星安眉头一挑。

元初速度能如此快,多半就是将他掌控的机器人工厂给改变生产线。

不过他也没着急。

电磁步枪的生产工艺没任何提升,效率实在太低。

还不如先升级元初再说。

武器这一块,最终还是需要胡院士来带人攻坚。

等国家送来一批人才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

至于泄露这个问题,他也没办法解决。

以前背靠大树,瞎来也没关系。

目前,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发展,努力发展。

粮食、武器、人工智能以及能源和材料,是目前发展的重中之重。

其实他最需要做的就是材料,可目前根本没任何办法。

他又不想敷衍了事。

大不了,去到山城之后,就地取材,弄出一批超级水泥出来再说。

至于泄密,只能说尽量控制住,然后再慢慢精炼。

目前还是他们大肆扩张时期,没必要过于谨慎。

更何况,江星安也有十足把握,就算泄露出去,最顶尖的东西还是会在他手里掌握着。

甚至因为大量科研产出一些最新成果,他还能继续前进一大步。

想到这,江星安又苦笑起来。

第一代强化液对他已经没有作用,大脑能接受新科技知识也达到上限。

学习空间中,他积累了大量知识,根本没办法转化。

再他身体没进行进一步进化之前,他就算记忆下来,也无法充分吸收融合。

只能和书呆子一样,记住了,会答题,却根本无法转换为研究成果。

“麻烦啊,我研究出的第一代强化液根本算不得强化液,至少也要全方面提升一倍才行。

现在单纯依靠我,很难在短期研究出生物基因进化的产品。

但是靠那些人,再分给我一百万生物化学专业的顶尖人才,也不可能研究出来。

我陷入瓶颈了,目前的科研,只不过是我转化而已。

这还是蓝星生产能力弱才能做到的转化。

想要有新成果,一切都还需要研究变异动物。

毕竟他们具有充足诱变而来的基因。”

江星安苦笑着开始忙碌的科研。

一直到第二天,他才研究出具有23量子位的量子芯片。

“已经是极限了,1兆内存,元初的性能将会极大增强,短期内,肯定没多大问题。

下一步,大家都要在金刚石性芯片上发力。

唯有简单的制备,才符合未来,而且,耐热性更大,根本不需要对这些量子计算机进行降温散热处理。

这样一来,我或许还能在里面弄一个小型储电池,再增加一个热电转换材料,更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