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匈奴一把双刃剑

司马炎重新起用了邓艾之后,钟会感觉到了危机,于是加速了倒向东吴的准备,但是他又担心家眷都还在长安城里面,诸葛恪向他保证,

东吴的特种作战大队可以把钟会的家人救出了,毕竟没有花钱办不了的事儿,此时的晋国,已经是上下互相欺骗,贪污之风横行。

尤其是司马炎的舅父王恺和江南巨富石崇斗富,两人互相攀比,掀起了西晋奢靡之风。王恺用糖水洗锅,自以为奢侈而洋洋得意,不料,石崇却用蜡烛当柴禾烧,好不可惜。

王恺又用紫丝布做布步幛四十里,石崇就用蜀锦步幛做了五十里,搞得王恺很没面子,败下阵来,于是只好去求助它外甥晋武帝司马炎。

作为一国之君,司马炎虽然心思不在这里,还担忧着晋国跟东吴和匈奴的紧张关系,但是怎么样也不能让自己的舅舅落了下风,耐不住央求,就从府库里面拿出来珊瑚树让他去斗富。

这一次,王恺本以为石崇要败给自己了,但是石崇不吭一声,走进屋子里面拿出来一个铁如意,啪啪几下把老王的宝贝给砸了。

王恺顿时大怒,高喊道:“石崇,你好大的胆子,这可是皇帝赐给我的稀罕物,是西域进攻的无价之宝。我跟你拼了。”

不料,石崇却淡定地道:“就这?来人呐,把我的几十柱珊瑚树一起抬上来,给王大人开开眼,结果,王恺惊得目瞪口呆,对方果然有实力,只好脚底抹油,认输开溜。”

诸葛恪在孙权的授意下,花重金买通了王恺,又送了很多江南的奇珍异宝,以供他消遣和攀比,这正对王恺的胃口。

于是,在王恺的安排之下,钟会的妻儿家小都被东吴的特使给安全的带出来长安城,一路上并没有受到任何的盘查。

这一日,孙权表示,可以有功夫接见钟会了,会面的地方安排在荆州,钟会被诸葛恪派出护卫一直送了过来,然后乘船到达荆州城。

到了之后,在使者的引导之下,钟会还是第一次见孙权的面,当两人四目相对的时候,互相对彼此心中都暗暗称赞。

在孙权看来,钟会不仅形象气质好,而且为人聪明机智,灵活多变,可以合作的余地大,而且现在手握雄兵,对于北伐晋国,讨伐司马炎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劲旅。

孙权先开口了:“钟会将军,寡人早就听闻你的威名,今日有幸详见,真是前世有缘。晋国有你这样的将才,却不知道善加利用,真是司马炎的损失。”

钟会拱手施礼道:“吴王陛下,您经营东吴几十年,让本来只有江南六郡八十一州的地方,如今已经占据了九州半壁江山还多,

又用计灭了西蜀,干了司马炎一直想做,却出力没有做成的事情,我对您十分仰慕,今日一见,方不负平生。”

孙权从台阶上走了下来,携手钟会道:“我与钟会将军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是我们聊的很投机,就当作是久别重逢的故人好了。”

钟会见到孙权如此热情,也就放得开了,有什么说什么,他对孙权道:“对于东吴,我钟会一直是很看好的,

但是作为立场来说,我又是晋国的大将军,如果临时倒戈,一则史书上怎么评价我,天下人如何看?

二则家眷都还在长安城司马炎的眼皮子底下,一旦我背叛了他,家人恐怕难以保全了,这才是我最担忧的。”

孙权拍了拍钟会的肩膀说:“将军不仅能征善战,而且还有一颗柔软的心,一个男人不管是在外面建立了多大的功业,如果没有家人的认可和分享,那么也是遗憾,你看看这些是谁?”

孙权一边说着,一边拍手三下,随即东吴的侍从带领着钟会的妻子和儿子们从后面的院子里款款而出。

钟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反复再三确认,妻子对他说:“多亏了吴王让诸葛恪将军通过王恺的关系,把我们从长安救了出来,花费了不少金银珠宝。”

钟会见到孙权如此用心为自己考虑,解决了自己的后顾之忧,人家给面子,自己不能不兜着,于是立马屈身下拜。

孙权高兴的把钟会搀扶起来,这下子完全是收复了人心。于是,孙权命令摆开宴席,特意招待钟会将军加入东吴这条大船。

席间,两人聊了很多,孙权问钟会长安城好不好攻打,有没有什么成本低的战法,钟会告诉孙权,如果东吴兵士北伐晋国,倒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南北温差大,生活习惯不同。

如果孤军深入,未必就能短期内取得决定性胜利,一旦战争拖下去,对于晋国反而是好事,对于东吴则相反。

因此,最好拉拢外部力量,帮助攻破了长安,孙权疑惑道:“以前的时候,尚且能够拉拢蜀国出兵一起牵制,现在蜀国已经灭亡,还能找谁呢?”

钟会笑道:“晋国现在的威胁不仅仅来自于江南东吴,更是来自于北方草原的匈奴,当年汉高祖刘邦虽然能够击败项羽,一统天下,

但是在匈奴的战争中,却陷入白登山之围,差点儿丢了命,如今东吴果然能够联络到匈奴大单于,则晋国不足为虑。”

孙权听了钟会的计策之后,顿时觉得格局打开了,豁然开朗,看来之前自己的思想太局限了,匈奴是一把尖刀,如果用的好,那么切割晋国就是一刀子的事儿。

远远比东吴远征要划算得多,只不过这是一把双刃剑,请神容易送神难,如果匈奴果真可以短时间内攻破了长安城,让司马炎覆灭,孙权愿意冒这个险。

孙权又把跟钟会谈的意思跟诸葛恪通气,征求他的意见,诸葛恪表示,钟会此人献计献策都是处于现实利益考量,一般都是稳准狠。

如果真的能够让北方草原先对晋国发起冲击,东吴捡漏,也不失为一项好计策,诸葛恪表示可以一试。孙权听了之后,心里已经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