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梁县昨日今日的完全不同

黎旭辰思索片刻,“如果这异声与梁县的旱情是有关的,那只要我们继续查着旱情就能将这异声也一并查出来。但若与旱情无关,倒也不必非得查出个明白来。”

对于这个说法姜小月并不认同,“可这异声不就是我们查旱情的线索吗?”

现在这个问题就好似一个千古难题,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黎旭辰点头,“林凡先前跟我说过,你想先查查梁县的水源在何处。如今看来也只能先从此处下手了。”

“也可。”

黎旭辰和姜小月在理清了思路之后便有了主意。

他们先是在用餐时问了掌柜的梁县如今的生活用水来自何处。

原来梁县距离俞、梵两县并不算太远,到燕平溪只要半日的路程。在县中缺水后,罗县令便组织了汲水队,一日两回从燕平溪中取水带回。

姜小月对燕平溪不太了解。

听黎旭辰说,这条溪流清澈甘甜,自形成以来从未有过干涸的情况,绵绵不绝地喂养了俞、梵两县成千上万的百姓。

那既然梁县距离不远,怎么会呈现出干旱的情况呢?

姜小月在王保平那看过粮县近十年的收成情况。每年的产量都很稳定,这便证明了往年是没有出现过大面积的干旱的。

“梁县剩下的百姓现在是都在地里?”

“自从又缺水后,地不是就种不成了吗,林凡便让大部分的百姓去支援汲水队了。不过当时重建梁县的时候,有尽量将农户们的房屋建在田地附近,或许我们可以去地里看看?”

“嗯,好。哪怕是遇不上了解梁县既往的人,去看看地里的情况也好。”

在正式出发前,姜小月再次检查了黎旭辰的伤口。

情况还算好,没有再出现大量的脓液,红肿也消退了不少。

除了修整伤口,姜小月还将黎旭成也修整了一番。

刚才掌柜的话提醒到她了,他们俩的样貌实在不像是会去农地里的人。

去掉黎旭辰这身飒爽的白色长衫,换上一身灰色的粗布衣裳,再将精致的发髻打乱重新随意挽起,这才勉勉强强看上去没有了贵气。

可黎旭辰引人注目的哪只是贵气。

姜小月旧技重施,轻掸了一些锅灰在黎旭辰的脸上,降低了他样貌的显眼度。

然后又依样画葫芦的,给自己也“打扮”了一下。

两人这才离开了客栈。

梁县不愧是一个以种植为主的县城,他们将大部分的农田都划在了城内。

整体的构造更像是一个八卦图,一边是房屋,一边是农地。

黎旭辰和姜小月到达农田后,地里果然一个人都没有。他们仔细观察着土地的情况,这哪只是干,都已经干裂了。

田地里的阳光很是热烈,加上城内没有流动的水源,所以要想让地里的土壤保持湿润的状态,所要浇灌的水会比正常耕种来得更多一些。

这些都是姜小月之前研究农耕知识时所学习到的。

姜小月弯身抓起了一把泥土,轻轻一捏便全部变成碎土,可见这土里的含水量极低,这种土壤根本就种植不了什么蔬菜。

就连种些土豆、红薯这种生长于地下,对土壤含水量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农作物也很难育苗成功。

难不成去搞点仙人掌吗?

但梁县要复兴耕种为的是种植大量百姓可食用的粮食和蔬菜,就算她能找到仙人掌的种子,就算仙人掌能在这土地里存活,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他们两人在数块田地中穿梭,却没有找到任何一块情况稍好的田地。

烈日下两人口渴不已,田地的情况也大致了解了,便准备回去再商量后续的对策。

也正是此时,他们发现了一个正蹲在家门口烤红薯的爷爷。

秉承着尽量低调的原则,他们二人本想着直接离去的,却不曾想到爷爷先开口了

“你们两个是做什么的?”

姜小月的反应极快,“老人家我们是听说梁县这还有可租用的田地,便想着过来看看。”

“你们想租田地?”

“是啊,老先生。”

爷爷看向他们的表情,就好像在看两个傻子,“梁县干旱你们不知?是没瞧见这地里有多干吗,这地白送给我,我都不要。”

“是呢,您说得对,所以我们这不也准备走了吗。”

姜小月边说边推着黎旭辰往外走。

爷爷没想要留他们,边扒着红薯边自言自语“梁县早已不如过往,物是人非咯。”

这话传进两人的耳朵里,他们离去的脚步瞬间停住。

这不就是他们要找的人吗。

姜小月立马回头,“老先生你是说梁县原来不是如此模样?”

爷爷抬眼看了他们一眼,“那当然,我梁县直到前几年,所产粮食的量都是十县之中最高的,若是再遇上个丰收的好气候,甚至能产出其余九县的总和。”

“真的吗?”姜小月故意说,“可我瞧这城中又无水源,难不成就靠着降雨种地?”

“你个小丫头懂什么。我梁县这是将粮食视为最重要的财产,这才将田地围在城墙之中。但若不是古井干了,我们哪里需要去远处的溪水中汲水?”

古井?

“老先生,您是说,原来城中耕种都是用的井水?”

“哪止耕种,梁县所有的百姓都是靠着这口井在过日子。”

黎旭辰和姜小月对视一眼。

这便能回答,为何既往多年,梁县从未发生过缺水的情况了。

姜小月继续从这位爷爷口中探听情况。

梁县的这口古井就位于城的正中央,可以说梁县就是围绕着这口井所建的。

但因为后来井水干涸了,又怕不了解情况的人失足,便将这井口给封了起来。所以新进城的人不曾知道这口井的存在。

而就在这井水干涸的同时,梁县遇上了近两个月没下过雨的情况。当时立即就上报了干旱,可原来的县令不管事,不曾像现在这般组织过汲水队,都是百姓自发去取。

毕竟人力背回来的水有限,很快就跟不上地里的用水了。

再后来,县衙借着征粮的由头,封锁了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