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一阵一阵的很快便过去了,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又开始换上了厚实一点的衣物。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正是水果丰收的好季节。
食味阁的奶茶现在已经是火遍大街小巷了。
因为便携价格也不算太贵,基本上现在街上的行人十个人里面有四五个人手里都拿着奶茶的。
其中大部分都是女孩子。
果然,没有哪个女孩子能拒绝甜食的魅力。
喜欢吃甜食的女孩子能坏到哪里去呢,这就是沈元姝的善恶观,甜门!
最近,食味阁那边又掀起了一股新的浪潮,叫什么,水果捞?
其实和奶茶差不多。
因为没有菌种什么的,所以沈元姝做不出酸奶。
因此他们只有一个鲜奶底还有奶茶底。
但这也挡不住食客们的热情。
主要是水果捞这东西比较新奇,大家都没想到那些水果什么的还能跟牛奶扯上关系。
加上食味阁的水果捞是自助的模式,自己拿个盒子还有夹子自己夹,就是让他们自己DIY,想吃什么加什么。
这样子极大的满足了那些食客们想自己动手做吃食的愿望,吃的时候也更加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这个果子我喜欢,来点,诶,小二,那个装芋圆的盒子空掉了,再添些上来啊。”
“这个是什么东西啊?山楂果酱?来一点,这个呢?仙草冻,不知道是什么,也来点吧......差不多了,小二,我选好了,帮我加个茶底吧。”
“好嘞这位客官,你是要鲜奶底还是奶茶底啊?”
“鲜奶底吧。”
“好的,那我现在开始倒了,客官你看够了的话喊停就行。”
“够了够了,差不多了,给我包起来吧,对了,我还有两份鲜奶泡芙和水果蛋糕,帮我一起打包起来吧。”
“这个桔子来一点,香蕉也来一点......珍珠我喜欢,最后,再来一勺芋泥吧,小二,打包。”
......
四家店的生意都是欣欣向荣,每月的进账更是让人看的喜笑颜开。
在秋末的时候,陈易进京来了。
这次进京主要是要将沈家他们的分红拿给他们。
这笔分红攒了快半年了,加上陈易在不少地方都开了食铺食味阁火锅店什么的。
因此这笔分红自是不容小觑。
“这两万五千三百一十两是烤肉店这段时间的分红。”
“这四万一千五百两是火锅店的。”
“食铺和食味阁的多些,分别是十万三千一百二十五两和九万三千一十九两。”
陈易拿出准备好的银票,一沓一沓递给沈临安。
等到陈易走后,沈临安拿着厚厚的一沓银票走到了沈家众人面前。
虽然他们知道那些店确实是很赚钱,但是也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
其实沈记酒楼从开业到现在也赚了有好几万两了。
那是因为他们在京城这边的定价要比在其他地方的要高得多。
他们在其他小地方卖的价钱基本上就是比当地的酒楼贵一点点。
确实也没想到这日积月累的能攒下那么多。
沈天接过了这一沓银票,掂量了两下,感受到金钱的味道之后,便又将钱交还给了沈临安,嘱咐道。
“等会你将亲家的那一部分分红算出来然后给他们送过去,剩下的尽早存到钱庄那边去,这么大一笔钱,放在家中还是有些不太安心......”
沈临安应了声好。
先前在临水村建的那个作坊也是越来越大了。
上次陈易过来的时候提出了想要接下这酱料坊的“代理”。
陈家人脉广,沈家自然是没有拒绝的理由。
所以前面几个月酱料坊那边都是陈易管着的。
前两天村长沈贵来信说,那县令家的大公子又出钱扩大了酱料坊的规模,想要将他们这一整个村子都打造成专门生产酱料的村子。
除了原先的那一处作坊之外,还在村中的其他地方新建了几处。
村民这段时间体验到了这酱料坊的带来的红利,对于陈易想要扩建新建的想法,自然是举双手双脚赞同。
再加上陈易开的价格不低,很多村民都愿意将家中闲置的田地卖给他。
村长来的信中还说,因为有了这个酱料坊,村里人都赚了不少钱,现在至少是每天都能吃上一顿肉了。
村里先前出去打工的不少年轻人都回来了。
临水村一改先前的贫困,成了那一片十来处村庄中最富裕的村子。
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欣喜。
临水村是他们的“根”,临水村发达了,沈天他们自然也是欢喜的。
硕果累累的秋日很快也便过去了。
这是沈家在京城这边过的第一个新年。
“下雪了啊,妹妹妹妹快出来,外面下雪了......”沈元平在外面叫喊道。
屋里的几个娃娃立马轰的一声跑了出来,开始在院子里玩起了雪。
苏芸和张桂华两人正带着府里的下人们在厨房那边忙活着。
“这个牛肉要切的薄一点,到时候好熟一点。”
“底料已经凝固了吗?没关系,味道都是一样的。”
“我早上的时候弄的骨头汤炖好了没?”
......
沈家今晚吃火锅,用的不是像先前在陈塬县的那种四宫格,而是正宗的铜锅。
铜锅底下已经准备好了炭火,就等着食材上来就可以吃了。
在厨房里忙活的苏芸听到几个孩子的嬉闹声,往外瞅了一眼。
“下雪了啊......”
张桂华在旁边接道,“瑞雪兆丰年,来年定是个好年。”
然后又往外大喊了一声,“二郎,你看好几个弟弟妹妹,不要着凉了。”
“好嘞奶,我晓得的。啊!沈小六又是你砸的我,你完蛋了......”
“啊啊啊啊,二哥我错了,我不该拿雪球扔你的,错了错了......”
......
沈天沈临安还有沈元朗则是坐在屋内看着几个孩子玩闹。
三四个月前晟江那一带蝗虫入境,农民们辛苦种下的粮食被吃的颗粒无收。
加上当地官吏中饱私囊,将朝廷下发的赈灾粮给私吞了。
当地民众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