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梨梨回去之后,就把今日逛过的地方大致给画了下来。
比如海拔应该多高,若是种植什么花比较适合,再加上有一条河经过,是不是可以在山脚挖一个湖,在湖上盖亭子廊道之类的。
毕竟是读书人要待的地方,所以这亭子廊道上,要有随时都能停下来写字的桌子或者平台。
再者就是花的种类,最好是一年四季都能有花开。
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那些学子。
姜梨梨想好这些之后,就打算亲自去一趟天德书院。
至少只有亲身体会过那个书院的一切,才能更好的计划自己的事情。
——
冯临听到姜梨梨想要去天德书院,倒是有些意外。
“书院是不让女子进入的,主子想进去,可能有些困难。”冯临开口。
毕竟这个书院都是男子,像是姜梨梨这样的未婚女子,定然是不能进去的。
不然很容易被一些书生和父子抨击。
姜梨梨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她才找冯临想办法的。
现在听着冯临的话,就知道冯临还是有办法的。
有些困难,但并不是不行。
“你说办法就是。”姜梨梨开口。
冯临见姜梨梨铁了心要去,就开口道:“这天德书院里有个募捐的活动,只要捐的银子过十两,那么每个月都可以入天德书院游玩一日,当然,是得每个月都得捐献十两银子才可以。”
这种事情,很多都是那些有钱人家才会做的事情,说是募捐,其实也就是花钱让书院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而已。
毕竟那么大的书院,光靠着那些学生的束脩,是几乎撑不起来的。
所以自然是要从别的地方找一些筹钱的渠道。
像是扬州城中,很多有钱人家,每个月都会捐献银子,不只是可以入天德书院,也可以让普通百姓知道,他们赚了钱也是把钱捐一些到书院的。
自然是能博个好名声。
姜梨梨听着冯临的话,就咬咬牙,十两银子花就花吧,就当是入园参观的门票钱了。
“原来天德书院也是不需要募捐的,毕竟天德书院也算是江南最大的两个书院之一,有朝廷分发的土地,那些东西足够供应那些读书人的衣食住行的,只是前两年礼县大坝崩塌,冲毁了不少农田,其中就包括了天德书院的农田。”
冯临解释道,这募捐也是这两年才开始的。
姜梨梨听到这话,倒算是理解。
于是就让冯临以她的名义给天德书院捐十两银子吧。
捐了这十两银子,姜梨梨这个月自然是有一次可以前往天德书院的机会了。
至于是哪天去,还要看书院那边怎么看。
也不是说姜梨梨想去就能去的。
姜梨梨也不着急,可以先找适合种在扬州的花卉。
扬州处于南方,但也不是特别的南方,所以冬天还是冷的。
如今三月份,倒是万花齐放,夏天绿意盎然,也算是春夏秋冬很分明了。
姜梨梨接下来的几日,都会去庄子里,先是拿着地契确定庄子的实际大小。
说是一座小山,其实这座小山也蛮大的。
只是因为山上没有办法种粮食,所以当初的主人才会种这些梨树和桃树。
后山下去有一块水田,田埂上有被踩踏的痕迹。
大概是这段时间,那天德书院的学生一直往这座小山跑的原因。
天德书院并不在城内,而是在城外。
距离姜梨梨的庄子也就两里路不到。
只是中间隔着一座不大不小的山,所以从这个庄子上只能隐约看到一些书院的屋顶而已。
所以这些书生能找到这个地方,应该不是今年才来的,毕竟站在那书院的山顶,估计能一眼就看到这个花团锦簇的小山了。
想到这里,姜梨梨觉得自己的想法更正确了。
种植粮食什么的,对于姜梨梨来说,完全没有必要。
她府中也没几个人,一年下来吃的粮食也没多少银子,所以这个庄子用来种地,确实有些屈才了。
所以姜梨梨准备把山后容易出水的水田全都挖开,之后种莲藕。
莲藕夏天能开花,晚秋早冬时还能产莲藕,再养一些鱼进去也是可以的。
之后再搭建一些岸边的小亭子,方便书生停歇。
至于前面那些稍微有些坡度的地,姜梨梨打算用来种一些观赏牡丹和药用牡丹,然后把小山开出一片区域用来种植枫树和竹林。
之后还会种一片梅花树。
这样一年四季,都会有不同的色彩。
——
而席管事听到自己的主子要把那些种庄稼的地用来种花草树木,都觉得自家主子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
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可这又能怎么办呢?
席管事劝了姜梨梨,说这农田挖成荷塘和用来种花,太过浪费了。
但是姜梨梨大手一挥,就这么决定了,席管事也没有办法,只能让
当然,光靠庄子上的人,肯定是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做这些事情的。
所以还得雇人来做。
对于雇人的事情,姜梨梨就交给冯临来做了。
毕竟冯临的人脉广。
终于在三月初七这日,姜梨梨受到了天德书院的邀请,可以去天德书院看一看。
姜梨梨选了一身得体的衣裙,还戴了帷帽。
马车一路行到了山下,这去书院的路两边都是农田,中间是一条笔直的路。
从这条路可以看到一点点自己的庄子。
果然和这书院,确实是隔着一座山。
姜梨梨到了书院门口,就从马车上下来,有负责的学生领着姜梨梨参观这书院。
而这些学生也算是当书院的帮工,也算是勤工俭学。
姜梨梨和金盏银盏一起跟在这个学生的后面,最后面跟着的是徐莲。
那学生也没有想到今日要接待的客人是个年纪不大的女子。
但是他也没有多想,带着姜梨梨往边上去了。
这个书院是建在山上的,山脚有一个偌大的石牌坊,上面龙飞凤舞的写着天德书院四个大字。
之后就是白色的石阶。
穿过石阶就来到一片宽敞的广场,广场的正对面就是一个大殿,那边便是学生们平时听课的地方,然后两边是读书学习的地方。
听课和学习的地方并不是一起的。
读书学习是书院的一些老举人们讲课的地方。
至于那个大殿,是每隔三日下午,会有一个时辰院长的讲学,几乎全书院的的学子都不会错过的。所以大殿才会建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