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斯是当天下午,受到朱慈烺的觐见的。
当他一进入到殿内,便只见到几个青年武官,正怒目横眉地盯着他,而往日里对他们不错朱慈烺,也端坐着那,阴沉着脸瞪着他,连赐座也不赐了。
布鲁斯见这架势,哪里不明白是哪出意外了?
他赶紧的麻溜跪下行礼。
“尼德兰国外臣鲁思,见过皇太子殿下!”
鲁思是布鲁斯给自己起的中国名,还算不错。
而朱慈烺看着他,则是阴沉着脸道。
“大员岛上,尔国之兵民,滋扰我大明百姓,还勾结山上的番人,袭击我大明的居民点,这是意欲何为?”
大员岛上出的事不是别的。
就是因为人地矛盾问题。
朱慈烺这几年陆续往大员岛上移的民有些多。
其中,最多的就是在郑芝龙组织下往大员移的民,因为大员岛现在不设民政官,就是他老郑家的私产,朱慈烺虽然流放了许多罪官罪绅,但这些人还有管理他们的官员,并不掺和到对大员的管理当中——这是朱慈烺给老郑家的好处。
毕竟老郑家对他这个太子还是蛮支持的。
去年光是支持朱慈烺打仗,就足足的给朱慈烺凑了两百多万两银子,还帮着采办军火,开办军工作坊什么的。
所以,时至今日,大员岛上的人口,是愈发的多了,快奔着三十万去了,这都要多亏了朱慈烺的不嗜杀,把各类罪官罪犯流放到距离东南比较近的台湾岛上——确实近啊,流放台湾的成本比流放西南的成本低的多了
三十多万的人口可不是个小数目了,要知道,历史上郑经虎踞台湾之时,手上的人口也就是十几万人。
而这十几万人口,都逼着郑成功去驱逐荷夷了,何况是如今的三十万?
双方的矛盾随着大明移民愈发的多,正在逐渐地激化,不过尼德兰人没敢直接撕破脸,跟大明交手。
这些西方殖民者可是精着呢。
他们往往会先撺掇着别人动手,而大员岛上,正好也有一部分番人,对大明的移民格外的不满——就是原住民。
这些番人跟大明移民的矛盾可是蛮深的。
因为汉人多了,就要占他们的地盘,还要把他们往山上赶,如果不走,就会杀他们,还会煮他们的骨头熬什么“番膏”,把他们赶到了山上,还要给他们起一个高山族的名字。
好像他们就喜欢住在山上似的?
这可真是坏透了啊!
都快赶得上什么后世很多人骂的昂撒匪帮了。
所以,经这些个境外势力煽动,这个番人五十万,就开始对大明动手了,不过尼德兰人的小动作,还是没能瞒过大明朝朝阳群众那敏锐的双眼,在发现这是尼德兰国这个境外势力在搞鬼后。
双方的冲突就不断了。
互有伤亡,不过,大明百姓背后毕竟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所以就报了官,然后就一层一层地报到朱慈烺了这了。
而正好,这会的朱慈烺内部的局面已经稳固了下来。
虽然川陕还在流寇手上,虽然京师还在鞑虏手上。
但朱慈烺这个奸诈贪婪的大明太子,却已经开始掺和到如今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的殖民浪潮当中了。
然后要从里面分上一大块蛋糕。
而大明朝欲殖民世界,自然是要先把海边的大员岛给处理好。
此时,听到了朱慈烺的呵斥后,布鲁斯跪在地上,赶紧的认错道。
“殿下,这一切都是误会,误会……”
“误会不了!”
朱慈烺板着脸,他张口道。
“我大明都在那些个番邦部族里面,逮到了你们尼德兰人,还能有假?这人证物证俱全?你们是想干什么?”
“殿下……”
布鲁斯现在都想抽那个安东尼几巴掌。
大员岛在布鲁斯看来,是屁用也没有——上海都开埠了,还有广东,泉州几个港口可以通商,谁跑到台湾去啊?
这么一个破地,丢了就丢了,非要为了这几座堡垒,跟大明交恶?
有意思吗?
当然,布鲁斯是抽到不安东尼的脸的。
给不了这个荷属东印度公司的总督的“大逼兜”吃的。
倒不是说他布鲁斯没这个胆。
而是因为,这位爷在几个月前,就在巴达维亚死球了——在布鲁斯看来这也是活该,巴达维亚的气候能跟上海比,能跟南京比?
这个安东尼死活不肯来上海,来南京住,说是害怕大明朝廷借此契机对东印度公司动手。
非要窝在巴达维亚呆着,那巴达维亚的热带气候多恶劣啊,医疗水平也赶不上大明朝这边,可不就死在那了?
只见布鲁斯小心翼翼地朝朱慈烺道。
“殿下,大员岛的事情,肯定是误会,另外,殿下,上一任东印度公司总督,已经在几个月前过世了,新任总督估计明年春天就会到达远东,到时候,可以与新任总督磋商大员岛的归属……”
“我想,新任总督肯定会愿意直接归还大员岛上由我方所占据的城池的!”
是啊,新任总督怎么可能会跟安东尼那样,非抓着一个破岛不放?
尤其是,如今大明与尼德兰国的贸易联系更加紧密,如果因为一个小小的大员岛,因为热兰遮城几个小棱堡,而与大明朝交恶的话,那也太不值当了吧?
“哦?”
朱慈烺脸色微微一变,他还琢磨着出兵呢?
可是瞅着意思,这个布鲁斯貌似已经认怂了。
貌似用不着他郑成功去开辟荆榛逐荷夷啊……
想到这,朱慈烺不由板着脸道。
“总督不在,莫非,你们尼德兰国,就不能主事了?荷属东印度公司,恐怕不会因为一个总督死了,而丧失职能吧?孤的意思是,尼德兰国要在今年十一月之前,撤出大员,否则的话,孤就发兵去打!”
“殿下……”
布鲁斯脸色骤然间一变。
不过,朱慈烺到底还是留了余地。
定了下期限,给了他们一个多月时间考虑。
一个多月时间,足够他们从巴达维亚,到南京联络一回了,如果他们届时,还不能做出答复,那朱慈烺就只好派郑成功出兵了。
当然,在经过慎重考虑后,朱慈烺还是觉得,不出兵还是比出兵好——出兵的话得花银子啊,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