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已经在青柳村买了地开始修房子了,启明私塾的学子们也穿上了村塾制定的服装,这些来打探消息的人一看这情况就明白了。
一时间纷纷想要把孩子送来村塾读书。
启明他们的教学能力在三江镇附近几个城镇都是有名了,村塾束脩又低,能少花钱的事,谁想多花钱啊?
村塾如今却暂时不收学生了。
这个时间在读书的人早就去了其他私塾,若要转来私塾读书,需要从其他私塾退学,这样必然会和其他私塾的夫子结仇,这不是宋实他们想看到的。
而没有读书的人,这个时间入学也跟不上学习进度,明年入学更好。
村塾虽没收学生,其他私塾的夫子们却还是从学子们口中得知了情况,一时之间坐立难安。
若是学子都去了青柳村塾,他们的私塾就办不下去了,一家人的生计又该如何?
这些夫子如何焦急宋实等人不知道,认真教着自己的学生,秋收的时候带着孩子们下地感受农人的辛苦,一些在镇上住的孩子,还是第一次下地干活,第一天的时候踩着湿软的泥土就浑身不自在,下地三天也就都习惯了。
这三天下来,孩子们都没上课,每天由各自的夫子带领着下地干活,从最开始的兴致勃勃,到最后的麻木。
割麦是一件重复弯腰的活,很累,一点都不好玩。
这次下地宋实等人让孩子们想一想收获了什么,而后给其他的私塾下了请帖,请他们带着学生到村塾交流。
其他私塾的夫子对村塾早就好奇得不行,也从旁人那听闻过村塾的事,但也想要亲自来看看,收到邀请基本都来了。
这一来不说学生们,就是他们自己都有些傻眼。
青柳村塾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泥土房子,是整洁明亮的砖瓦房,私塾面积很大,除了读书科举,还能从这里学到打猎、刺绣、画画等,一场课结束,学子们可以在宽敞的院里玩耍,也可以去别的班看一看、学一学他们学的东西。
村塾的学生们服装是统一的,鸭蛋青的长袍,小书生们穿着俊,姑娘们穿着秀美。
男女大防之下,村塾的男女学堂是做了划分的,但特殊情况男孩女孩也会一起参加,这次各个私塾前来交流便是如此。
其他私塾的学生看着他们统一的服装都很羡慕,这样一出去就知道是一个地方出来的。
更羡慕的是午时吃饭,虽说村塾提供给学生的午食是一素一荤一汤,但菜却有足足十八个,汤也有三种,学生们排着队,想吃什么就让打饭的妇人给他们舀什么菜。
学生们频频发出羡慕的呼声,带着学生来交流的夫子们脸都绿了。
下午开始学子之间的交流,经纶这些村塾这边只有启明私塾的学子们表现得好一些,和其他私塾的学子比起来弱了不少,但说起其他,村塾学子侃侃而谈。
去山里采风观察草木虫鸟,在山里挖陷阱打猎,一起做糕点,一起下地干活……
这些都是其他私塾学生没有体验过的东西,看着学生们亮晶晶的眼神,私塾夫子们的脸更黑了。
虽说在村塾吃了很不错的午食,但总感觉这次交流后村塾会把他们的学生全部抢走!
心中除了不爽,他们心中更多的却是佩服。
他们教学生,只会教他们书上的知识,教他们如何科举入仕。
村塾教学生,却是在教他们生存,教他们知晓百姓的艰难。
可以预见,等科举班的学子入仕,必会为民谋利,就如岑福教出来的方如玉一样,明明是状元郎,明明可以呆富庶安康的京城,却一次又一次扎根贫穷的郡县,让一个又一个的郡县百姓生活的更好。
据说,这几年启明私塾入仕的学子都如方如玉一般。
这次交流,私塾的学子们心情激荡,夫子们的情绪也不平静。
他们的学生,最多的也就三十多人,但村塾的学生也足足有三百多人,可以预见,以后只会更多。
也许将束脩降低并不是什么坏事。
也许他们也能像青柳村塾这样办学堂。
交流会后不久,就有几个夫子来村塾这里学习经验,刚开始还有些端着,拉不下面子,也不和宋实他们说话,就缠着启明岑福他们,岑福被他们烦得不行,直接把宋实拉了过来。
“学经验的,好好和他们说。”
众夫子:……
就尴尬。
宋实对他们很客气,知道他们不自在便自己挑着话说,后来夫子们也放松了,开始问一些问题,宋实事无巨细的回答,离开的时候这些夫子心中都愧疚得不行,以前他们谁没和旁人明里暗里的贬低过宋实他们?
讲究的人当场就同宋实、沈仁道了谦,一些觉得拉不下面子道歉的后来也派人送了歉礼来,何安玉又准备了一份回礼送去,一来二去,关系也就亲近了。
第二年,三江镇附近的私塾纷纷改做了青柳村塾的模式,束脩也和青柳村塾一样,一些远一些的学子又回到了之前的私塾就读。
这年院试,青柳村塾出了六个秀才,村塾科举班在暨县扬名,不少私塾纷纷前来交流。
何安玉快要生产,接待来客的事便有启圣兰带着刺绣班的女夫子们安排,这一次交流青柳村塾的名声便传出了暨县。
一些从其他县城来的私塾学了经验纷纷效仿,十几年下来大阳府所有郡县的束脩全都降了下来,大阳府也成了科举大府,作为知府的段清松得了不少赏赐,还被请到京城同其他知府交流经验。
段清松哪知道什么经验,便想把宋实三人带去,这个时候宋实已经和启圣兰成婚多年孩子都有了三个,村塾也改为了无类书院,启圣兰已是书院的四把手,去京城交流经验,启圣兰也跟着去了。
启圣兰满腹才学不在宋实之下,又是个直爽的性子,在京城交流时侃侃而谈,甚至大胆说起了女子为官的话题,楚允祺听得频频点头。
他是知道的,很多女子才学不在男子之下,兰蝶便是如此。
启圣兰谈论女子为官的益处,受到了不少官员抨击,她没争取到女子科举的权利,却也在很多人心中种下了一粒种子,总有一天,这粒种子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启圣兰和何安玉都如此认为。
这次交流之后,楚怀瑜亲自下旨全国私塾学堂降低束脩,知府组织夫子们到无类书院学习,他们都期待着,大启再出现一个、多个无类书院。
这是一场大的变革,后世史书将其称之为——无类革新。
而另一场新的变革也在大启悄然发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