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一段时间安瑾辰被翻好田地的几家,轮流请去教种玉米,在之后的一年里,安瑾辰常出现在几处种玉米的田间地头,指导大家怎么除草施肥。
虽然元德村的百姓都是种庄稼的老手,但是他们是第一次种玉米,还是没有种过玉米的安瑾辰有经验。
安初夏这阵子苦哈哈的,被白云朵抓去做了壮丁,站在县学的教室里,在给
按白云朵话说的,威县这里还有谁比她这个六元及第的女状元学识渊博,不把安初夏抓来提升自己业绩,白云朵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教瑜业绩好了,也是可以朝上提升。
留在威县读书的十三个童生,在听完安初夏给他们讲解释义后,让他们原本还有些懵懂的知识点,如醍醐灌顶一般,忽然开朗。
在得知这位县令,就是他们听说的那位六元及第女状元,从此以后对安初夏更加佩服。
夏天的雨水充足,安初夏打着油纸伞顶着毛毛细雨,走在许良策家的田庄里。
衙门里的事,有王师兄她很放心。
此时身边跟着听说要来这里的杜冷霜,还有朱铁花夫妻。
看着膝盖高一大片绿绿葱葱长势很好的玉米苗,安初夏神色间也露出笑意。
走到近前看见哥哥安瑾辰,裤腿泥了半截站在田里,正在指挥许家的佃户和长工,给玉米追着农家肥。
安初夏走过去和安瑾辰并排站着,同站在一把伞下。
“你怎么来了?”安瑾辰看着安初夏问道。
安初夏笑了一下,不赞同的说:“哥哥就算想帮我,也应该注意身体!”
安瑾辰挠了挠后脑勺,发觉自己的头发已经被小雨打湿了。
“雨小,回去洗个热水澡就没事了。”
安初夏没再说什么把目光看向田野,其中一个浑身湿透,跟长工一起干活的少年,引起她的注意。
“怪不得年纪轻轻,就能管理这么大一份家业,看来也不是个完全养尊处优的大少爷。”
站在田埂不远处的杜冷霜,也看出那个少年就是许良策,赶忙过去给他打伞,两人走过来许良策见到安初夏要给她行礼。
安初夏抬手示意,表示免礼。
“许大东家,倒也是个勤快人。”这句话安初夏说的诚心实意。
“大人夸奖了。”许良策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被夸的脸颊有点红。
“哎吆!小祖宗,你掐我干什么,”不解风情的少年郎,被杜冷霜眼神一撇,立马露出委屈巴巴的小表情。
杜冷霜又探手给刚才捏的地方,揉了揉。少年眼中闪过一道狡黠的光芒。
安初夏注意到许良策的神情,不由替杜冷霜捏了一把汗,就凭这小少年暗藏的心眼。
同情的看了一眼高冷的杜冷霜,两人之间,谁拿捏谁还不一定呢。
在许家热情的款待下,安初夏和安瑾辰吃完饭,就告辞离开了。
京城皇宫朝堂上,庆安帝沉着脸把折子扔在地上,气势凌然的看着跪在大殿里的官员。
沉声怒道:“南方水患,千顷良田被冲毁,百姓流离失所,你们告诉朕这是天灾。
那每年从户部拨下去那么多,修建堤坝的银子,难道都是让你们买纸去糊堤坝的。”
“皇上息怒!”
“那你们说说,江浙一带的水患要怎么处理,无家可归的百姓要怎么安抚。
户部银两每年都吃紧,这庞大的震灾款项,要从何而来。”
庆安帝神色不明的看着,底下领头跪着的潘丞相,年年请奏要建设水坝的款项。
每年南方水灾的大小,全凭老天爷下了多少雨量,当他这个皇帝是老糊涂了,不知道那些钱是落在谁的口袋里了。
想到跟去冀北的人,禀报回来那个得用的女官,到威县后所做所为。
这么有能力和魄力的官员,庆安帝想要把她调回来,派去南方治理那里的水患。
顺便调查一下这么多年,这些蛀虫在修堤坝上,到底贪污了多少银子。
被庆安帝惦记的安初夏,正忙着带领全县管辖内的人,怎么致富奔小康,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
看见边城军队派来从威县指定几家豆制坊,给军队采购食材,安初夏通知许良策他们,要低廉一些销售给保护百姓的军士们。
钱要赚,但良心也不能丢了。
就从省城富商强抢豆制品配方案后,来威县采购豆制品的商贩们,都知道这是威县府衙扶持的产品。
听说是帮助威县脱贫的产业,至此后,谁也不敢打这个配方的主意。
豆制品生意慢慢上了正轨,挣钱后,许良策,罗瑞生,马翔三人,也按照当时的承诺,开始遇水搭桥,修建每一条通往村庄的路。
以后只要豆腐坊开着,他们都要拿出两成的利润,来建设威县。
百姓们看着一条条原本坑洼不平,泥泞不堪的泥土路,被花钱雇来的人,拉来石子铺平,两边埋上石路牙子,这样石子就不会轻易朝下滚塌。
百姓们知道这一切都是新来女县令的政策,大家都觉得也许他们吃了这么多年的苦,就是为了等来这位爱戴百姓,为人清明的女县令。
许良策三个地主也得到了大家的称颂,威县大商户们,怎么能愿意看见风头被几个土败主全占了。
他们也找到安初夏说愿意为自己县城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建设,出分绵薄之力。
安初夏让他们在县城里盖起一个早市,这样无论是来摆摊卖菜的村民,还是养家糊口的小贩,都不会因为下雨下雪无处可躲。
县城里的大街小巷,有着衙门里的差役安部就班的巡逻,小偷小摸和地痞流氓,全都缩起脑袋做人,不敢再猖狂。
百姓们安居乐业,商贩们挣钱也容易,大街上被清理街道的人扫的干干净净。
夏末的时候许良策他们给安初夏,送来一些玉米棒煮着吃。
安初夏也让人给衙门里的官吏和衙役,每人送去几个煮熟的棒子,多了她也没有。
春去秋来,又是一年丰收的季节,当初选择种玉米的四大地主家。还有元德村的村民,看见饱满的玉米穗,都后悔当初没有选择多种一些。
玉米亩产千斤的消息疯传开来后,当初选择不种玉米的百姓和地主们,都悔恨的直扇自己嘴巴子。
骂自己目光短浅,现在才想起来,县令大人没有理由会害他们。
不过此时已经悔之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