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桂,宋大人还是没吃嘛?”
“孙大哥,宋大人只吃了一点点。”
“这样下去不行的,宋大人的病虽然好了,但身体还是太弱了,即便坐宝船绝对又会病倒的!”
“那怎么办呀?”
“杨大哥,不如我们去找李太医请他帮帮忙?”
“李太医已经带着人去内陆了,说要找流鬼州才有的特殊药材。”
杨长白,孙欣和吴三桂3人面面相视,完全没有了主意。
这是他们待在流鬼城的第十天了,宋应星终于退烧了,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完全没有胃口,什么都吃不下去。
如果只是这样也没什么问题,留在流鬼城休养个把月就是了。但他们路上耽误了太久,宋应星听闻不用坐郑和级改坐南洋级宝船后,就闹着要出发去东山州,不想继续耽误赴职。
可所有人都对宋应星的身体没有信心,担心虚弱的他又会晕船病倒。
出了流鬼州到了东山州,这一路就只是一些小型停靠站了,最多提供点淡水之类的。宋应星再次病倒的话,没有了李太医和流鬼城的物资,根本治不好他的。
“其实宋大人身体已经好了,他最大的问题还是虚弱。”
杨长白半自言自语半讨论的总结道:“李太医不是说了嘛,宋大人身子本身没什么问题,只是疰船症。郑和级太过颠簸,容易引发疰船症才要求换速度慢但是平稳的宝船。”
“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让宋大人开始吃东西,他身子太虚,必须赶紧补起来!”
吴三桂深以为然,但宋应星就是吃不下。
“宋大人,你必须再多吃点,李太医说了,你的病已经好了,现在的问题就是你太虚弱了,这样的话哪怕乘坐的是宝船你一样会再次病倒的。”
宋应星知道吴三桂说的对,只能强忍着恶心又吃了口吴三桂喂到他嘴边的粥。但他觉得这粥比药汤还难以下咽,非常勉强的吞咽下去后居然还会反胃。
“三桂,把粥放下吧,我再吃就要吐了。”
吴三桂端着几乎就没怎么动的鱼粥走出宋应星的房间,和门外的杨长白,孙欣和海事局管事面面相视。
“宋大人说这粥又苦又涩,还说喝了就想吐。”
杨长白和孙欣立刻扭头看向了海事局管事。
“不会的,这粥是我请了城里最好的大厨做的,绝对不会又苦又涩的!”
他从吴三桂手中接过粥大口喝着:“很好吃呀,真的很好吃呀!”
“好了,大人,我们相信你。我看宋大人应该是得了厌食症了。”
杨长白的话并没有让海事局管事轻松多少,宋应星一直留在这里,他这个土皇帝也过的难受。
“三桂你去哪里?”
“我去找个人!”
吴三桂自从那天吃了刘一峰一碗酸菜乱炖后,又去了好几次,每次也不说话,径直走向刘一峰所在的那锅,拿出木碗捞了一碗就走。
他一身海事局的锦袍,整个营地无人敢拦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每次都捞走最多的肉。
这几天刘一峰做菜基本都是大锅烩,毕竟将近300号人的伙食,不可能做精细了。不过因为香料管够,对于船员和民夫这类苦哈哈底层人士而言,还算是好吃。
“刘一峰!”
“小吴大人来啦。”
“跟我走!”
刘一峰在吴三桂第二次来的时候,就果断的走上前去搭讪了。他把吴三桂定义为流鬼城海事局的官二代,这种人对他来说得罪不起,反正他也只是吃自己做的东西,材料也是海事局提供的,刘一峰就告知了船员和民夫伺候好吴三桂就是了。
但今天吴三桂直接把他拉出了营地,在几个海事局小吏的护送下骑上了马送到了海事局。
刘一峰两辈子都没骑过马,虽然他是坐在某个海事局小吏身后的,但从马上下来时,他很怀疑自己胯下某个重要部位是不是还完好。
吴三桂才不管刘一峰是不是有条件入宫当太监了,拉着他就冲到了杨长白等人面前。
“不要胡闹了,一个民夫厨子,能做出什么东西来。”
“杨大哥,相信我,这个民夫做的菜真的很好吃。”吴三桂也不管海事局管事在自己身边,直接说道:“他们海事局的饭菜难吃死了,我好几次都是去民夫营地才吃饱的。”
海事局管事眼皮跳了跳,但很清楚知道吴三桂在京城的关系,在内心深处劝自己大人不记小人过。
他看了眼刘一峰这个民夫,想起来了他的事,有些怀疑的问到:“你真的会做菜?”
“大人,我只会会一点点。”
“只会一点点来干什么,不要胡闹了。来人,把他送回去!”
“孙大哥,他真的会做菜,我亲眼看见他把铁锅中的菜扔向空中然后接住的,那火从烧到锅里了,烧的好高的!”
刘一峰眼观鼻鼻观心,暗叹上次手痒颠勺估计被这小子看见了。不过他真不知道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局势不明的时候要少说多看,刘一峰不准备做任何解释。
杨长白和孙欣即便在京城是吃过大厨炒的菜的,也没有去厨房见过大厨们做菜时的样子,毕竟君子远庖厨。但海事局管事不一样,他底层出身,对于颠勺之类的情况有所耳闻。
“你还真的会做菜?”
“回管事话,就只会一点点。”
不过他在心里说的却是:材料和厨具管够,我让你们见识下什么叫美食博主的亿点点!
也许是杨长白察觉到了刘一峰内心那份属于50W全网粉丝美食博主的自傲,他说道:“让他试试吧。”
问清楚了要做什么后,刘一峰走向了厨房,然后走出来说道:“我要粟米,陶罐,冰糖,还有最好的猪油或者牛油。”
这下连孙欣和管事也看出来刘一峰的那份自傲了,众人半信半疑,吴三桂直接带着人就去准备刘一峰要的材料了。
宋应星现在最适合吃的并不是肉粥,他因为大病导致的脾胃虚弱,根本无力消化动物蛋白。哪怕是最健康最嫩的鱼肉,对宋应星来说也是负担而不是补剂。
他需要的是最精细的淀粉,米汤或者熬到最浓稠的粥。
然后需要的是膳食纤维,五谷最佳。
接着是大量的能量,刘一峰选择简单粗暴的糖。
最后是脂肪,考虑到明朝时期的普遍食用油脂为动物油脂,刘一峰选择的是宋应星身体已经习惯的猪肉或者牛油。
一个时辰后,一碗熬煮到粘稠的小米甜粥,上面浮着一层薄入蝉翼的油脂,送到了宋应星面前。
一刻钟后,吴三桂手舞足蹈的冲了出来:“吃了!吃了!老师说好吃!还要再吃一碗!”